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句子倾向于多用名词,汉语则倾向于多用动词。由于英语中的名词优势.句子多呈现出静态,而汉语的动词优势往往使句子呈现动态。动词与名词使用频率不同是英汉句子动静态差异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英汉句子动静态的差异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身的结构特点,也体现了英汉民族认识与反映事物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
常虹 《考试周刊》2011,(39):96-97
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词、短语和句子中都会出现大量的动词,使汉语呈现动态特征。英语动词有形态变化,除谓语动词外,其他动词则以名词等静态形式按其句法功能被置于句中相应位置,使英语呈现出静态特征。中国学生不了解这种语言特征差异,写出的英语句子往往是用英语词汇填充的汉语句子。文章拟从英汉语言的静态和动态特征差异探讨大学英语句子写作。  相似文献   

3.
沈璐 《考试周刊》2010,(4):36-37
词类转换法是英汉翻译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指将英语中的某种词性的词语翻译成汉语中的另一种词性的词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袁达方式不同,很多句子在翻译时不能采用逐词对译的手法,只有转换词类才会变得自然、通顺。在忠实于原意的前提下.可以将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从而使译文既能表达原意又能通顺、地道.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4.
从总体修辞效果来看,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英语很少用(限定武)动词而用其它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名词化成为英语使用中的普遍现象,构成了静态为主的语言特征.相比之下,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本文从<论读书>(Of studies)部分原文和译文差异对比入手,探讨了英语的"名词化现象"以及英汉互译中静态和动态的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5.
从总体修辞效果来看,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英语很少用(限定武)动词而用其它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名词化成为英语使用中的普遍现象,构成了静态为主的语言特征.相比之下,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本文从<论读书>(Of studies)部分原文和译文差异对比入手,探讨了英语的"名词化现象"以及英汉互译中静态和动态的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6.
马卓 《华章》2014,(28)
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英语语言的静态特征与汉语语言的动态特征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体现。英语中的名词优势,句子多呈现出静态,而汉语的动词优势往往使句子呈现动态。英汉句子动静态的差异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身的结构特点,也体现了英汉民族认识与反映事物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就动静态而言,英语表现为静态特点,名词化现象较多,介词和形容词在使用上占优势;而汉语动态特点明显,句子中含有大量的动词、动词连用、动词重叠等现象。本文旨在探究英汉动静态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这种动静态意识,使其能写出符合英语用词特点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英语的静态优势与汉语的动态特征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作者从两种语言的语义特征、语法结构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英语中“名词优势于动词”现象及其对应的各种英汉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9.
刘东晓 《海外英语》2011,(11):328-329,339
意合与形合的区别是汉、英两种语言之间重要的区别特征之一。从动词角度考察,汉语特点是动词占优势,是多谓语核心的语言,而英语是单谓语核心的语言。因此,从汉语到英语的转换过程中,仅从句子构架的角度来说,其矛盾的核心必然集中在对动词的处理上。转换结果必然是汉语句中的某些动词在英语中需要使用非谓语动词、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等形式表达,甚至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同时,对重复的动词可以进行省略或替代,从而最终满足英语在句子结构方面形合的特点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词是学生学习英语中比较难掌握的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介词,但英语中用介词的情况要比汉语多得多.介词既可以用来引导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又可以替代名词和形容词的形态变化,在句中充当各种状语、定语和表语,表达出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很多含义.本文就部分介词在翻译中的作用及用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便英语学习者能够灵活运用介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中的定位动词在不同的句法构式中都可分别表达动态和静态含义。对英语定位动词的研究认为,此类动词的动作义由状态义转化而来;而传统汉语研究则认为这类动词的状态义是在静态存在句的构式作用下由动作义延伸而来的。然而对汉语定位动词出现的句法结构、表达的事件类型及其内晨语义特点的分析表明汉语定位动词的动作义也是由状态义转化而来的——从而为定位动词可以同时表达动态和静态场景的特殊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英语和汉语相比较而言,英语名词使用频率高,具有静态优势,而汉语动词使用频率高,具有动态优势。通过英汉互译文本的对比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英语的静态优势及汉语的动态优势,而认识到这一规律可以反过来为翻译和翻译研究所用。  相似文献   

13.
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充当句子的成分较多,一般无需转换词类,而英语常用词大多是一词多类,充当句子的成分较少,尤其对在翻译中的词性转换没有固定的格式,在充当不同成分的词时要进行词类转换,对此如何灵活运用,中把一些英语词性适当调整;1.英中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2.英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副词等等,由此,做到在忠实原义的前提下,使译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使其读感到更加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14.
英语名词中心特征与汉语动词中心特征在翻译中的体现可以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分析。从英汉两种语言传统思维特征的不同中决定英语中以名词为中心和汉语中以动词为中心的现象及其对应的各种英汉翻译技巧也应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5.
动作名词既可以表示动作意义,又可以表示抽象概念,所以在科技论文汉译英中常可以把某些汉语动词译成英语动作名词,使译文不仅概念清楚、逻辑谨严,而且简练、紧凑,更符合英语习贯。  相似文献   

16.
英汉对比理论和翻译实践表明,汉语具有动态性,英语具有静态性特征。汉语在动词的使用上灵活多变,具有动态优势;英语的静态特征则体现在名词、形容词等的使用方面。但这种动静差异在翻译中不能绝对化,尤其在汉诗英译时,要充分发挥汉语的动态优势,使其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7.
侯杰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2):137-138
动词名词化指的是通过用名词来替代动词来表达动词要表达的意义。由于英语和汉语在意念和形态上的诸多差异,因此在动词名词化现象中这两种语言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孙崀 《考试周刊》2008,(14):208-210
名词化现象是英语表达中的一种常见而又独特的语言现象.这与西方传统的理性哲学和客体性思维紧密相关.动词经过名词化过程使得表达简练,并提高了客观程度.然而,汉语的主体性思维及表达习惯往往使得我们在理解和翻译名词化短语时出现障碍和困难.本文根据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理论对名词化的动词短语进行语义分析,在动词的语义框架中还原了名词化过程中丢失的语义成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名词化短语,并为汉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思维是必须借助语言材料才能进行的,语言是具有民族性的。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常用动词的习惯;英语是静态的语言。本文将从动态与静态这一英汉修辞手法入手,探究汉英中动词的一些具体处理方法,例如动词转换为名词、介词、副词等的用法。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学术书评中的语法隐喻是实现书评语篇本质属性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对比发现,英语书评中语法隐喻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汉语,具体体现在动词隐喻为名词这一类语法隐喻上.造成这一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英汉语的动词结构差异造成的,汉语中能够被隐喻为名词的动词总数明显低于英语;二是因为英语具有"名词优势",而汉语倾向于"以动词为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