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由于有些译者缺乏一定的英汉语言对比意识,过于"忠实"原文的形式,而很少考虑到目标语的表现力以及两种语言在各个层面的差异性,所以翻译出来的译文显得生硬僵化,要么带有翻译腔,要么尽是语病。为了克服这一现象,译者有必要在翻译实践中加强英汉语言对比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章着眼于英汉翻译主语省略的不同点,即:汉语的主语省略大大多于英语的主语省略。进而分析造成这差异的具体原因,即:英汉民族的思维差异。文章将结合张培基先生所著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具体文章来提出相应的汉英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更是化的翻译。但翻译中的化总是要通过语言的转换才能再现,因此,化对比必须基于语言对比之上。“英汉语言化比较与翻译”即“英汉翻译语言化对比研究”,是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与英汉化对比研究的合而为一,它既是英汉翻译研究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英汉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科目和培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谢雪娇  徐畔 《海外英语》2013,(8X):154-155
英语和汉语是现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语言,因此英汉翻译成为翻译中的主要类型。翻译腔主要由缺乏对原始文本理解造成,它会导致翻译的尴尬和不连贯。翻译腔已经成为英汉翻译中的主要问题。在该文中,笔者对翻译腔和逻辑思维在翻译中的角色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详细分析。为了展示逻辑思维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列举了一些例子来阐释为什么以及怎样用逻辑思维避免翻译腔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应用文体的英汉翻译是实用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和必要步骤。因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以及应用文体自身的特点,所以对于应用文体英汉翻译,要在充分了解英汉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强调学用翻译技巧,注重实际运用,以求提高应用文体英汉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6.
曲燕 《教育探索》2006,(9):70-71
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是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最基本途径和方法之一,是翻译研究系统化和科学化的依归。“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是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的合二为一,既是英汉翻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也是英汉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科目和培养方向之一,应以“英汉翻译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统一术语确立科目名称.  相似文献   

7.
英汉翻译技巧是英汉翻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对英汉翻译技巧的讲授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英汉翻译技巧的理论基础--英汉语言差异的分析.提出以对比为基础的英汉翻译技巧的讲授方法,以期为翻译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理论的"期待视野"理论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的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特征的需要,是翻译美学的需要.接受美学应用于模糊翻译中应注意培养英汉语言美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文化图式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图式是近年来在中国翻译理论研究里兴起的研究方向。从这个新的认知角度来探讨英汉翻译,在对比英汉文化图式的基础上,总结文化图式在英汉翻译应用中的一些策略,对英汉翻译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红俊 《考试周刊》2010,(22):40-42
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汉翻译的水平。英汉语言结构的差异.实际上就是英汉民族思维差异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英汉思维差异在英汉语法中的表现及在句子结构上对翻译的影响,以掌握英汉句子的特点,提高英汉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1.
胡其维  祝吉芳 《海外英语》2014,(20):144-145,161
该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案例,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中文译文和英文原文人称代词在使用数量上不相上下,出现与"英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多"这一宏观定论相悖的情况。考虑到代词的重要性,同时为加深翻译初学者对英汉代词差异的确定性理解,从翻译角度探讨上述定量研究结果产生的原因,提出结论认为英汉翻译中代词的直译及误译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认为汉译人称代词时宜多考虑"英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多"的事实,灵活使用省略技巧等意译方法,以利翻译初学者翻译实践的成功开展。  相似文献   

12.
形合和意合是英汉翻译中两种基本的语言组织手段。使用形合意合翻译技巧能更好的表现原国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实现翻译的目的,进而加强国家间的沟通与交流。本文主要从英汉翻译中形合意合的应用、英汉语中形合意合的分析比较、实现英汉翻译形合到意合转变的技巧进行分析,以期能为英汉翻译技巧发展的提高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3.
郭俊 《文教资料》2009,(28):52-54
省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语法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使句子的结构显得更为紧凑。它有时还能在句子中起到承接的作用。因此.省略在英汉语言互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翻译技巧。本文界定了省略.探究了在英汉语言翻译时省略产生的原因,旨在为省略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英汉翻译中省略的类型及翻译对策.以及省略的功能及文体效应。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不仅是语言交流手段,同时也是文化信息传递的桥梁。要想在英汉翻译中准确地传递文化信息,翻译者必须对英汉文化差异有深刻的了解,结合适当的翻译方法,才能确保英汉文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任海燕 《时代教育》2010,(4):152-152
本文从文化负载词产生的成因和负载词的翻译及方式来探讨英汉语言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  相似文献   

16.
俞苗 《海外英语》2011,(5):176-177
在翻译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不了解英、汉语两种语言机制的差异而导致的。从文化差异、背景知识与上下文、语法结构型、词义理解、专业术语、疏忽大意六方面来分析英汉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概述英、汉语的差异,以应用于翻译实践,从而减少翻译转换中的错误,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刘春雨 《文教资料》2011,(26):30-31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将其应用到字幕翻译中具有很大的解释力和可行性。本文以电影《非诚勿扰Ⅱ》的字幕英译为例,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使读者进一步理解目的论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化移情能力是翻译能力系统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已经成为影响翻译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文化移情的内涵,探讨了译者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英语文本作者和汉语读者的两次文化移情过程,提出加强母语文化教育、掌握英汉文化差异、克服民族文化偏见、提高换位思考能力等是提高大学生英汉翻译中的文化移情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的"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助词,被广泛使用.但是,在英汉翻译时,若使用过多,则会直接影响译文的意思.本文分析了助词"的"使用过多的原因并结合有关翻译理论和实例,就英汉翻译中助词"的"的省略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讨论在翻译语境里的英汉翻译和英汉语篇常见的衔接手段,通过实例强调了在翻译语境中“的转义”,"增减词”这两种翻译策略“和连接”这一重要的衔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