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在辞格的构成和运用中,风格奇异,功能独特,具有特殊的修辞作用。本文以比喻、借代、夸张、层递、镶嵌、互文、析数等辞格为例,分析了数字在积极修辞中的特殊修辞作用和独特表达效果,为理解汉语数字特有的社会文化意义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汉语中的数字出发,探讨了数字所发挥的比喻、夸张、借代、层递、对偶、顶针和析数等修辞功能,并分析了直译、意译和归化三种翻译方法,以期更好地传递修辞性数字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与翻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数的基本功能是用于计算,但在民间语言和学作品中,数字常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概念,这是数字的模糊语义现象;这种模糊语义的数字具有比喻或夸张的修辞功能,我们根据语义等值和功能对等的理论,探讨汉语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英汉语言中带修辞色彩数字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至今仍被广泛传诵着。很显然,句中的数字已不是一种简单的表达数目的词符,它们是起着增强语势,渲染气氛和烘托环境的修辞作用。在英汉日常用语、文学作品和诗歌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类修辞色彩的数字被广泛地应用于夸张、比喻、对比、重复等修辞手段。带修辞色彩数字若运用得当,能使语言  相似文献   

5.
成语与积极修辞的关系极为密切。一般地说,运用成语的目的和积极修辞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成语的组合方式往往与辞格的形成不谋而合。如“比喻”(铜墙铁壁)、“借代”(明眸皓齿)、“夸张”(气吞山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交流中,数词除了表述一种数量概念,还有修辞意义,或用来比喻、夸张,使语言表达得更丰富、更生动、更形象。数词的这种修辞作用,不仅在汉语中随处可见,在英语中也可信手拈来。如:英语习语:“One in a hundred I thousand。”相当于汉语成语“百里挑一”;“in twos and threes。”相当于我们汉语成语:“三三两两”。现将英语数词在英语习  相似文献   

7.
比喻这一辞格在成语中广泛被运用,通过形式的缩略,本体、喻体、喻词三者之间的隐现情况,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成语即比喻类成语。论文主要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对比喻类成语的反喻、倒喻、较喻三种变式类型及其与夸张、比拟、移就、借代、通感等辞格的兼用情况做分门别类的探讨,旨在进一步挖掘修辞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数字构成的成语,方式多样,变化元穷,形象具体,对概括与表达人物、事态、情况均起了很好的修辞作用。数字成语常见的结构有: (一)由基数“一’与近义词或同类词间隔构成的成语,能形象地表示数量的渺小。如“一知半解”形容所知不全面、理解不彻底;“一草一木”比喻十分微小和平常的事物。  相似文献   

9.
是夸张还是比喻问: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对于这两个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有的老师说是比喻,有的说是夸张,还有的说是夸张兼比喻或比喻兼夸张。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平邑县武台乡中心小学赵健龙答:对于这两个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许多教师存有不问的看法,分歧点集中表现在:是比喻还是夸张。夸张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方法,有时确实存在着一些难分难解的瓜葛:有些比喻有夸张的色彩,有些夸张借助比喻的方法。但是从语句的形式、内容和表达的主要目的上看,比喻和夸张还是能够区别开来的…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语言的再创造,是二次符号系统。是语言集体利用语言的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资源在言语运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再生语言单位。创造成语的过程中,语言集体还调动了语言中的修辞资源.或者说成语中包含了各种修辞手段——辞格。刘叶秋先生等说得好:成语的“意义亦往往不限于字面,而多引申,比喻,借代。夸张。形容等等手法”。所以,探讨成语中蕴藏的辞格。  相似文献   

11.
数词除了表述一种数量概念,在语言交流中还有修辞意义,可用来比喻或夸张,使语言表达得更丰富、更生动、更形象。数词的这种修辞意义,不仅在汉语中随处可见,在英语中也可信手拈来。比如英语习语“one in a hundred”相当于汉语成语的“百里挑一”;英语习语“in two sand threes”相当于汉语成语的“三三两两”。本文拟将数词在英语习语、谚语中的种种妙用,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赵越 《考试周刊》2014,(70):19-20
幽默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技巧传递诙谐的信息。本文从双关、夸张、反语、仿拟及比喻五种修辞方法入手,说明英汉幽默语在形成手法上的共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语法,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它的发展变化是缓慢的;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不过不象语音那样有规律,也不象词汇那样活跃罢了。如果不了解成语中保留的古汉语语法遗迹(或称为特征),就不会理解和掌握某些成语的结构特点以及由这种结构产生的某种修辞效果。例如,在一篇通讯中就用了“翻天覆地”这个成语: 短短三年时间,小王庄就发生了解放三十年来所没有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的“光棍屯”变成了今日的幸福村。 如果只了解到这个成语是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却不了解其结构方式的特点,就很难体会到那种极其形象的修辞效果;如果能了解其结构上的特点,就会对其夸张兼比喻的修辞效果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古代汉语中,“翻”和“覆”都是不及物动词。这种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天”和“地”),就成了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天翻,使地覆”。不言而喻,这个“光棍屯”的变化再巨大、再彻底,也不会使老天翻过来、使大地倾覆过去。显然,这是一种夸张,也兼表比喻的意义。成语,在现代汉语中,是作为一种固定词组出现的,它具有单个词所不能比拟的效用,恐怕就是这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比喻和夸张的理解一般都囿于传统的认识,认为二者毫不相干。比喻跟夸张之间事实上存在着联系:喻体是相对于本体更为典型的事物,实质上起着放大本体相似点的作用,这就形成了事实上的夸张;间接夸张要通过比喻、比拟等修辞方式来实现,部分夸张中兼含有比喻。但作为修辞学上的两种辞格,比喻跟夸张又存在着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15.
肖利华 《考试周刊》2014,(61):19-20
比喻是英语中极为常见的修辞手段。我们在说明现象、解释问题、辩论是非的过程中,常常会用到比喻。人们在写文章或讲话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比喻。比喻是语言艺术的升华,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本文主要对比比喻类修辞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定义,结合具体实例,探讨基本特征和构成,提高学生的修辞阅读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修辞是一项重要的测试内容。常考的修辞方法主要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考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准确判断修辞的类型,二是能正确理解修辞的作用,三是能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有一部分成语是采用夸张手法予以构造并表达语义的。这部分成语首先可以分出直接夸张形式和间接夸张形式两个大类,然后再将直接夸张的成语分出扩大式和缩小式两个小类,将间接夸张的成语分出比喻式、借代式、对比式等小类。  相似文献   

18.
数词习语是指数词同其他词搭配一起构成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本文论述了数词习语在语言中的特殊地位和巧妙应用,划分了它的几种结构,列举了其句法的功能以及语义特征。数词习语具有比喻、夸张、委婉、含蓄等特点。在文章中,如果能将其运用得当,可使语言生辉添色,从而收到明显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金玲 《考试周刊》2011,(1):103-104
俄语成语是俄罗斯语言的精华,当中存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手段.20世纪以来,比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对更好地理解话语含义、正确表达句子及提高语言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介绍俄语成语中的比喻修辞手段及其语言特征.以期能更清晰地认识俄语成语,为我们的言语教学实践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性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一嘴歇后语     
曹延标 《小学生》2008,(4):9-11
在作文课上,白老师说:"要想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可以用比喻、对比和夸张等修辞方法。例如,形容人坏,可以用成语‘令人发指’、‘横行霸道’、‘祸国殃民’等,打比喻形容这个人的坏,如毒蛇猛兽,似豺狼虎豹。电影《刘三姐》里有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