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显化源文本的一些隐含意义,这些隐含意义就包含有语用意义.因此语用显译是翻译的必要策略.语用显译应:显化命题的形式,即消除原文表达的一词多义、结构歧义,使表达所指具体化,添加外在或内在的语言信息;显化交际意图,即通过转换句型和添加语言信息把发话者的意图如请求、拒绝、道歉等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2.
日语的语言翻译不仅是通过文字进行信息转换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系列复杂语码、语体的转换思维活动。作为新词新语的流行热词是语言文化的表现,其文辞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成为某个时期或地方传播甚广的语言。功能对等论是语言使用者根据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言结构选择之间功能上的相互对等,认为译文无论在语义还是文体上能用最地道和对等的语言重现源语的内容和风格,同时也决定了翻译的策略。该理论为研究日语翻译提供了一个分析性框架。通过近年来汉语流行热词的日文翻译表现,来验证该框架的可操作性和优化性。  相似文献   

3.
翻译范式中的显化是翻译中存在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文化层面的显化现象对《菜根谭》的四个英译版本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四个译本在文化层面上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显化范式。译者需要将文化层面的元素呈现给目标语读者,这样才有利于英译中国典籍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在翻译过程中,显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显化主要是由语言文化的客观因素和译者的主观因素造成的。透彻认识显化成因,有助于译者准确理解原文隐含的各种意义并分清其主次轻重,从而尽可能地传递原语文本的意义。笔者依据莫里斯的意义分类理论,结合自己的英汉翻译实践,探讨了显化的翻译策略,具体分为:加注、增益、具体化和释义。认为只有从具体的上下文出发,选择合适的手段来传达原文的意义,才能做到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的等值。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功能语篇分析为指导,就翻译中语篇系统显化的内容、如何显化,以及显化达到的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表明,在翻译过程中,语篇系统中的主位推进模式、信息地凸显以及句际间的衔接大多以添加、说明、重构的方式进行了显化,让译文表达的信息以及语篇结构更为明晰,减轻译文读者的阅读负担。  相似文献   

6.
英语为使用介词较多的语言,介词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汉语中介词数量远不如英语,翻译介词和介词短语时就会出现不对等的现象。文章运用翻译转换理论,以Greenland(节选)为翻译文本,对介词与介词短语,采用类别转换、单位转换、结构转换这三种翻译方法进行转换,希望在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能够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转换与交流活动,传播学研究的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作为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翻译具有传播的一般性质。文章对翻译与传播学进行目的、模式和本质上的比较研究,揭示两者息息相关及互动的关系,并认为将传播学与翻译联系起来,可以为翻译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丰富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了2017年习近平达沃斯开幕式演讲为研究对象,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框架下分析译员口译过程中的显化策略应用。根据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作者分别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视角对语料进行剖析,以期对汉英口译中显化策略运用起到理论上的指引作用,同时对口译实践中生态翻译学的重要作用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9.
翻译界一直把翻译看作是一项以译者为主体的语言和文化的转换活动,这似乎赋予翻译太多的主观化色彩,忽略了翻译学作为学科而存在的客观现实。笔者认为,与其把翻译看作是一项语言和文化的主体转换活动,不如将它视为客观的信息流动过程,即源语中所含各种语言、文化信息流向目的语的动态过程。这里从市场运行的角度探讨了翻译信息的流动性,并认为没有信息流动性就没有翻译,因为翻译本身即是一种信息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中存在的显化现象,发现两译本在进行语用显化时对隐含文化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研究发现两译文之所以在处理隐含文化信息时表现出差异性,主要是因为译者受到了各自翻译目的影响,不同的翻译目的使他们在语用显化方面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运用语料库方法,对济慈的颂诗《夜莺颂》的查良铮、朱维基、屠岸三个译本中的显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从概念功能信息显化、人际功能信息显化和语篇功能信息显化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表明,由于译者的风格及其所关注的读者层次以及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不同,各个译本的显化处理各有侧重。整体而言,屠译本的显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学者对显化现象的研究成果为法律文本英译中的显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法律文本汉英翻译中常用的显化处理方法有连接词显化、动词名词化、修饰显化、语序调整、古语显化等。对法律文本英译中的显化现象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法律文本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显化翻译是汉英翻译中的常见现象。显化翻译在事实上顺应了目的语使用者的心理语法,能够实现"达"的功能。而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是否"通达",也是二语习得的重要考查方面。显化翻译能力是考查二语习得高级阶段学习者水平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商洛学院学报》2015,(3):52-57
运用语料库的方法对《围城》英译本的显化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从人称代词显化的角度出发,通过自建小型平行语料库,对原文及其译本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和转换类型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存在人称代词显化趋势,并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卫强 《英语辅导》2008,(2):142-146
文学翻译中的显化处理是常见的做法。显化处理的内容包括:语篇连贯和衔接、语义范畴的转化、文化意义的传达、语境信息的显现以及文化意象的转化等。显化翻译是具有认知学基础的。显化处理研究对于实现等效翻译、恰当翻译,保证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品评翻译作品的优劣提供可供借鉴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6.
李娜 《英语辅导》2014,(2):176-179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在本质上更是人类形成对周围世界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的过程。中西方背景下,英汉语言的隐喻现象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不仅是语际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转换。因此,在认知隐喻的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应从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确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实现源语文本及文化信息的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17.
以《英译中国经典散文选》平行语料库为研究基础、以《家》《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中国国防白皮书》三个平行语料库为参照对象,借助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Ant Conc等工具,对汉英翻译中的连词显化现象予以研究。通过卡方检验和对比分析,对不同体裁中连词的显化及其归因进行探索。研究发现:(1)不同体裁中连词的使用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2)同一体裁中的连词使用总量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具体连词的使用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3)造成译文连词显化程度增强的因素不仅涉及文化和语言问题,也涉及翻译者的个性与风格,与翻译活动自身的复杂性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辨析了视听翻译、多媒体翻译与多模态翻译三个概念,认为:视听翻译是针对视听文化产品的翻译,强调视听文本在翻译中的多符号、多维信息的转换;多媒体翻译是依托于多媒体技术的翻译,侧重多媒体文本翻译中所使用的多媒体电子系统及渠道;多模态翻译是多模态话语的翻译,重点在于翻译中语言模态及非语言模态信息的相互转换。三者之间既互相区别又彼此联系,视听翻译兼有多模态及多媒体属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文化格局向多元化转变的进程中,翻译作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必要手段不仅是语言转换方式,更是传递文化信息、记载文化与文化兴衰演变、推动社会进步和构建文化的方式。充分发挥翻译的这些重要作用要求将翻译放到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翻译理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给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中国翻译的现状进行了审视,提出我国翻译界从现在起应该跳出狭隘的单纯的语言转换层面上的研究,走出翻译技能,技巧的研究,而更多地从广阔的文化层面上去审视翻译,去研究翻译,这样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某种程度上,翻译被认为是信息转换的过程。那么这个信息转换过程的基本单位就应该是小句。本文从小句层面对翻译进行剖析,指出翻译过程中及物性的保留及转换,尤其是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之间的转换,并且对造成这种保留与转换的原因进行了概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