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预海地区的解放和回民独立师的成立1936年5月,在红军东征结束不久,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便决定开展西征战役。5月14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延川县大相国寺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东征,部署西征。毛主席在会上作了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指出,打击国民党在西北的势力,以此来促成我陕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与东北军、西北军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央军委调集红军主力组成西征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5月19日、20日兵分两路从延川地区挺进。红一军团为左路,左权代理军长,聂荣臻任政委;红十军团为右路,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西路野战…  相似文献   

2.
<正>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保存有周恩来1936年4月15日写给杨立三的一封信。当时,中国工农红军刚刚长征到陕北,周恩来既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又兼任西北军委后方办事处主任,同时还兼任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鉴于几天前已经在肤施(延安)实现了和张学良的秘密谈判,所以红军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以主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队东渡黄河,入晋作战,既打跟着蒋介石较紧的阎锡山,又使红军主力接近抗日前线,从而符  相似文献   

3.
王芳 《黑龙江档案》2014,(5):142-142
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三省,对中国人民实行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冲破了敌人的文化统治,创办了多种报刊,在报刊上发表抗日文学作品,利用报刊进行抗日已成为当时抗日斗争的一个重要部分。金剑啸就是利用报刊同敌人展开艰苦斗争的。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在哈尔滨创办了省委机关报《满洲红旗》(后改名为《东北红旗》、《东北人民革命报》),该报的宗旨和任务是向东北人民宣  相似文献   

4.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在烽火硝烟的战争环境中,在广袤的原始森林深处建立了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这所由东北抗联著名将领赵尚志倡导创办的军事学校,在成立的两年里共培养了250余名活跃在东北抗日第一线的优秀指战员,成就了"南有黄埔、西有抗大、北有军校"的传奇美名。在辽宁省档案馆的馆藏中,我们发现了一份《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临时简章草案》[1]1(以下简称《简章草案》)。通过对这份《简章草案》进行解读与分析,我们基本了解了这所红色摇篮的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5.
侯震 《兰台世界》2017,(18):102-104
东北抗日义勇军失利后,辽宁民众自卫军余部继续在东北坚持抗日。尤其是王凤阁率自卫军第十九路军在东边道一带坚持抗战长达五年,在此期间,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根据王凤阁部自卫军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和而不同"的结盟。  相似文献   

6.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抗联",其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这是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他们转战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牵制着日本侵略者的数十万日伪正规军,使其后方陷入到极不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在中共中央和东北抗日联军的关系中,周恩来占有特殊的位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九一八之际,他就是当时领导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党中央主要成员,一直关注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在中共中央和东北抗日联军失去联系后,周恩来的著作和事迹,仍然是东北抗日联军贯彻党中央政治路线、坚持东北抗日斗争的精神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8.
《东北抗日联军14年斗争史略》发表后,不少人认为这篇文章材料比较充分,用事实有力地回答了“谁最有权接管东北”的问题,产生了较大的政治反响。但我自知,要全面反映东北抗联的斗争情况,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必须报道,他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抗联前期的主要领导人杨靖宇烈士。 杨靖宇同志是中共早期党员。东北沦陷后,他也是最早遵照党的指示,在东北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抗  相似文献   

9.
谢文东原是依兰县大地主。1934年,土龙山农民反对日寇掠夺土地,掀起大暴动时,他当上了领袖成立了民众军。我东北抗日联军为了联合一切抗日力量扩大抗日武装,便把这支队伍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谢文东为军长,活动在依兰、勃力、方正一带。1938年日寇大举讨伐,谢文东见势不妙,便投降了日本,当了可耻  相似文献   

10.
正整理者言:上海开埠之后,逐渐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党中央机关最早所在地,有相当数量的上海热血儿女,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指导安排下,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抗日战争洪流之中,他们应被历史铭记杨勇伟(1921~2012),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杨家堰人,自八十年前从上海市区去崇明岛参加抗日游击队始,参加大小战斗一百五六十次,九死一生,获得了"抗日一枝梅""邮坛不老松"两大称号。不久前的一天,其长子杨晓伟在南京寓所向我们讲述了其父亲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