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书法之意象     
如何理解书法作品中的“意”与“象”,是书法创作与欣赏的根本问题。本文就清代文艺家刘熙载提出的“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的观点进行了肯定和论证,同时还提出了它在书法创作、欣赏中一连串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2.
书法教学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素质教育,其蕴含德育、智育、美育等多项元素,可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齐、品味.主要阐述我在少年宫进行扇面书法创作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对扇面书法作品欣赏、裁剪、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上乘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书法教育不单单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书法的审美功能贯穿始终。在多年书法教学中总结了四点作为书法教学的主线:一、在知识的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二、在技能的训练中审美功能贯穿始终;三、在作品欣赏过程中审美得到提高;四、在创作过程中审美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欣赏书法美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但很多人在欣赏时只注重作品的平面的、外形解读,而忽视或说不重视作品的深层的、核心的意蕴,就欣赏书法美时应着重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书法经验论     
书法创作与欣赏,是凭借一定的临池经验与生活经验进行的。书法以实用汉字为载体,它必须接受全民族的考验。不同的欣赏群体对书法的评价可能出现大相径庭的情况,它是由不同的经验引起的,我们还找不到一种为所有人接受的书法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6.
书法欣赏是中国书法创作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书法中的线条所包含了作品的众多因素,所以对线条的理解是书法欣赏的主要部分。线条在书法作品中呈现的朦胧美,同时线条又是书法作品的艺术语言,线条在书法作品中体现的美和情感、线条中的“气韵”和线条的时空特性,都是我们欣赏书法作品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书法教学是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书法课在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广开来。但受教学理论不扎实,教学方法不专业之困,教师的书法指导显得"力不从心"。教师如何根据学情,在教学中运用正确的理念与方法,及时总结、提炼经验,提高书法专业教学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书法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的书写基本技能和书法欣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爱国之情,还能够促使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书写,加强监督和引导,提高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文章主要探讨提高小学生书写水平和书法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能给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之一,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属于中国本土的文化现象,而且已日益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东方艺术之一。在书法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与书写兴趣,让其从“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从而养成他们热爱书法,苦练书法的良好习惯是摆在每一位书法教师面前的难题,下面我以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书法教学的几点体会:一、读帖与临帖相结合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每一位新学书者,首先必须要继承,也就是要临帖,要临帖,就要先读帖。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临帖之前,先不急于动手写,而是先读,即先察用笔,再看笔画的笔势…  相似文献   

10.
王恒 《文教资料》2007,(28):42-44
书法欣赏是欣赏者对书法作品作出的审美再创造。通过欣赏书法,净化心灵,获得美的享受,学书者也可以开拓眼界,从别人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从而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使自己避免走弯路。书法欣赏的过程是欣赏者通过书法的"形象"去认识、感悟作者的创作意思、审美情趣以及作品意境的一种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1.
硬笔书法是同汉字与生俱来的最早出现的书体,硬笔书体乃是汉字书体的母体。西汉以来,毛笔广泛使用后,毛笔书法成为我国书坛的主角,才出现毛笔书法,并在蓬勃发展中建立了毛笔书法体系,迅速登上了书法艺术宝座,主宰此后书坛两千多年。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以钢笔为主体的现代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一起在全国形成了超乎人们想象的热潮,爱好者之多,普及面之广已远远超过了毛笔。硬笔书法建立自己的艺术体系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2.
书法是一种表现心灵情感的视觉艺术,它蕴含着创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和审美感觉,所以古人就有"书为心画"的说法,在书法学习的精神"境界"以及"技进乎道"的过程中,"心画"思想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严军现象,是书法走向专业化、走向艺术本位过程中一个特殊现象,是书法热——大众审美的一段历史记忆。考察金华当代书法,名家辈出,名作纷呈,上世纪应均魏体、陈尧山隶书、毕民望金文,一派高古,到金鉴才、李章庸们的秀雅,完成了一次历史的转换,严军质朴而个性突出的书法处乎期间,却是那个时代民间书法"雅化"过程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对严军书法和篆刻的本体解读和风格史意义的把握,是读解当代金华的书法文化和梳理金华书法历史发展脉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书法的特性     
书法艺术意蕴深厚,有着自己鲜明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奇妙的造型性;深邃的意象性;含蓄的好情性。  相似文献   

15.
书法品第论     
书法品第是古代区别书法水平高下等级的一种方法。品评以艺术至上 ,不以政治地位而论 ,由此 ,可窥见古代书法评论的真实精辟。书品等级常用神品、妙品、逸品、能品、佳品等定位  相似文献   

16.
魏晋,个性觉醒裹挟着苦难时世而诞生,以一尊儒学衰微之阵痛迎来了多元思想的活跃、共存与渗透,此时学艺术有了崭新的面目:自觉。书法艺术由于人士大夫的大量参与,促使书法超越伦理功用而走向审美艺术之途,即开始真正自觉地体现主体的生命意识、个性风度、气质品格等。此时由于玄风的浸淫,书法艺术尚“韵”,而“二王”无疑是这个时代玄远超逸的魏晋风韵不可替代的最理想的传达。“二王”书风是中国古典书法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7.
两宋之际,佛教盛行,书法上倡导"尚意"书风。苏轼则是士大夫中关注禅宗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倡导"尚意"书风的代表。探讨苏轼书论与书法艺术中,以书做佛事,书如其人,超尘脱俗,与心俱化的追求境界,从而看出苏轼书法之"意"的渊源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其中佛家思想对其影响尤为重要,使得其书法作品深具禅意,成为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8.
对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范畴作了阐释。包括:形质与神彩;笔力与气韵;意象与意境;情性与风格。旨在加深对书法的认识,提高书法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是一个对中国历史造成重大影响的人物。写字曾是曾国藩日课的三大内容之一。他在书法上走过了一条由泛到专、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曲折探索之路。由乾坤大源,曾国藩深刻而具体入微地推出了他的书法阴阳美学说,对于当时的南北书派之说也有独到的认识。曾国藩十分重视用笔,认为雄奇加淡远,是书法艺术的最佳境界。曾国藩是一个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生苦心追求的书法艺术因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书法作品的书卷气是书作者深厚的学殖基础和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书作具有书卷气的决定性因素是书作者的文化修养。柳亚子的书法缺少字内功夫,但用笔纯熟,能随心所欲,在深厚的学术基础上,其行草尺牍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