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仲侨  王籍 《新闻实践》2013,(8):47-48,49
面对信息碎片化的现状以及多元多变的社会舆论场。媒体更需要发出主流声音,亮出鲜明态度。近来国内诸多都市类报纸纷纷开设言论、时评版面。以彰显媒体态度,主动引导社会舆论。东南商报以时评版“公民态度”为阵地,以立足民生彰显主流为宗旨,贴近实际、贴进生活、贴近读者,努力打造一份“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纸”。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是城市党媒的一面旗帜,是弘扬主流声音、传播正确价值导向的重要武器。多年来,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苏报集团)始终把新闻评论放在突出位置,下足功夫。不仅在《苏州日报》头版适时配发社论以及评论员文章,而且在第二版开设了“新苏时评”专栏,还在每周二至周五固定推出4个“时评”专版。再加上“引力播”客户端“时评眼”、微信公众号“苏州圆桌”“思想+”理论月刊等,组成了一个放大好声音、传播正能量的新闻评论矩阵,让新闻更有分量。  相似文献   

3.
报纸新闻时评影响力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谈及时评时.曾以一句话概述其作用:“减去相同的东西.加上新闻的意义。”^①就是说,要减少新闻报道的同质性内容,以时评的手段阐释新闻中的意义,从而做“新”、做“深”,与别的媒体拉开距离。以上世纪末《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与“青年话题”取得巨大成功为肇始,新世纪之初,各种报纸竟相设置时评专栏,许多报纸还设置了时评专版。这标志着媒体经营者们对报纸新闻时评的认识有了重大提高,也使得我国报纸新闻时评进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时评在媒体中热起来,这主要缘于媒体资源过度丰富,信息量激增,其次也缘于国外媒体的影响。作为媒体而言,自然希望在一片喧哗中建立自己的个性声音;作为读者,也希望在价值观混乱、信息繁杂里听到高屋建瓴的见解。需要酿成了现实:从南到北的媒体都在打“时评牌”。仅就报纸来说,2002年,始有浙江《青年时报》等报纸试水时评版,而今已有一批时评版颇具影响:《南方周末》时评版、《中国青年报》时评版、《齐鲁晚报》时评版、《经济观察报》时评版等。一些新报纸问世便把时评作为了重头戏,像《新京报》每天有1~2个时评版,做得有声有色。新闻理论家认为媒体已经进入“观点的时代”,把评论称为新闻的灵魂和媒体的旗帜。而且现实中,一些媒体调查中证实:  相似文献   

5.
肖余恨 《青年记者》2003,(11):14-15
时评之“红”近两年,一种新闻文体迅速窜红,成了“热得快”,那就是新闻时评。新闻时评现正处勃兴之状,其生命力之强,作者参与热情之高,媒体之重视,完全可以用“风靡”来形容。一时间,新闻时评大有成为新闻新的生长点之势,有的媒体如《南方都市报》则以高质量的新闻时评有力地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跻身主流媒体之列。  相似文献   

6.
眼下,媒体已经进入“观点时代”,新闻时评作为新闻的一种,正在成为各种媒体树立“社会公器”形象、争夺读者眼球的有力武器。对于已飞人寻常百姓家的都市报来说,开辟时评版或常设时评专栏,已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7.
钱勤发 《新闻记者》2007,6(12):50-52
新闻时评的兴起与时代的发展大有关联。尤其纸质媒体要面对电视、网络的挑战,在信息共享的同时.将竞争的砝码倾向了新闻时评。有新闻界同行说,当今的新闻竞争已进入到一个观点竞争的时代。新闻时评已经成为提升媒体品位.打造传媒竞争力的力量之一,如果说社论是重兵器,那么时评就是轻骑兵。此话不无道理。现在.传媒的竞争不但在于观点的竞争。还在于文字的竞争。因为,电视、广播、网络也有各种形式的新闻时评,纸质媒体唯有以独有的观点、独特的角度、独创的文字。吸引读者。增强竞争力。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报纸新闻时评的多元化。新闻时评的空前繁荣、写作方式的多姿多彩是被“逼”出来的。不少时评专栏和专版,角度独特、风格洒脱,颇具文采,很有可读性,一扫格式化、雷同化的生硬说教。时评的形式也空前的丰富多彩,有点评、漫笔、琐谈、杂谈、絮谈、走笔、随感等等。完全有理由这么说:缘事而发、迅速及时、敢言善言、贴近受众的新闻时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8.
时评的历史与规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股“时评风”,遍吹中国各媒体,似有“泛滥”之势。仅从栏目的名称看,《中国青年报》有冰点时评、经济时评、教育时评;就连它的思想理论版,也新设了“思想时评”。《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先后开设了“热点时评”;《人民日报》的“人民网”有“人民时评”;千龙网有“千龙时评”;《文汇报》创办了“文汇时评”;《长江日报》2001年末创办了“今日时评”,而在此之前,《中国政协报》早有“今日时评”在前头,并已于2001年与《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一起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另外,新出版的《经济观察报》还有“一周中国时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新闻不但要看,还要评,媒体对新闻时评也愈来愈重视,不仅都市类报纸开办时评版,一些党报也开办了时评版面. 2003年4月,大众日报开办了时评版面“观点版”.创版8年来,经历三任编辑辛勤培育,屡屡斩获重大奖项.  相似文献   

10.
具有独立价值的时评,不是游离于新闻表层的“肤浅时评”;不是缺乏辨别事实眼光的“失实时评”; 不是缺乏自我声音的“随流时评”;不是偏离问题症结的“揣测时评”。它不仅能说出新闻背后的真相,对其作出准确的事实判断或者价值判断;它更应追求能观察整个时代,以精辟的见解和独特的洞察力对事物进行深刻分析,从而开阔人们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时评是什么? 2006年7月,河北《燕赵晚报》全面改版,《今日时评》专版应运而生。作为一家主流媒体变革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新闻事件”,实在并不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因为,这时候,全国各种媒体上的时评已是盛况空前,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南方都市报》的时评专版等。据统计,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心城市的报纸,都辟有时评专版或时评专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灵魂”和“旗帜”。近年来,新闻时评作为新闻评论中的一个受欢迎的特殊载体,活跃在媒体上。它以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和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优势,赢得了渎者。时评的影响范围扩展后,其导向作用不可忽视。时评运用得好,对于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大有裨益。反之,有害的评...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反转剧"其本质是一种新闻失实,真实性作为媒体安身立命之本,其泛滥正严重威胁着媒体的公信力、恶意消费公众的善意与信任。越是热新闻,越需要冷思考。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需要更多理性和有效的信息,需要媒体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韦祖伟 《新闻窗》2008,(6):43-44
当前,时评正成为各种媒体树立社会公器形象、争夺读者的有力武器。一些传统严肃大报开设有时评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开设有时评专版,如《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走大众化、市场化路线的都市报更把时评当作步入主流媒体行列的重要手段,纷纷创办时评专版或专栏,如《南方都市报》多的时候每天就有三个时评版,包括“社评”、“个论”(“众议”、“专栏”)等。不仅如此,时评版在众多报纸中的版序还比较靠前、位置相当醒目,深受读者欢迎。另外,几乎所有的综合性网站都开设了时评频道。时评影响范围的大大扩展,给时评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表现舞台。  相似文献   

15.
<正>话语权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博客"、"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的发展,任何一个网民都拥有话语权,都是一家"自媒体",这使得社会舆论的酝酿、生成和发展规律发生了深刻变革。话语权越是多元化,就越需要主流媒体发出权威声音作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如果只有争论、没有共识,只有对立、没有统一,社会就会从思想层面的多元堕落成一盘散沙。  相似文献   

16.
评论是新闻的衍生物,是新闻的进一步拓展与升华。当前,时评言论在都市类报纸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一面“媒体的旗帜”。各报纸纷纷开辟时评言论专版,不仅一方面抓时评言论稿件质量,另一方面也在时评言论的表现形式上探索出新。其中,集纳一定数量的新闻事件,并针对每条新闻事实逐一进行一句话式的概括点评,成为一种常见而极具特色的栏目形式。这类栏目一般随时评言论版固定每日刊出,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公众评议性。譬如《西安晚报》的“快评天下”、《北京晚报》的“新闻点点评”、《每日新报》的“奇事齐评”、《海峡都市报》的“一句话时评”、《新快报》的“有网天天上”等等。  相似文献   

17.
时评,顾名思义,就是因时而评、合时而著的新闻评论。如果把时评的蓬勃发展以版面化和显要化作为显性标志的话,时评的快速成长期是近十年的事。1998年11月初《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问世时,就有人预言:中国媒体的竞争已经进入观点为王的时代。果不其然,2002年《南方都市报》拿出几个版面做时评版,因其影响力与操作思路方面创举而成为时评界的翘楚。从彼时始,时评在一些纸媒体上风生水起、攻城略地,刚开始这个模式很多人是质疑的,说这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但目前看来,这  相似文献   

18.
《新闻导刊》2005,(4):15-15
具有独立价值的时评,不是游离于新闻表层的“肤浅时评”;不是缺乏辨别事实眼光的“失实时评”;不是缺乏自我声音的“随流时评”;不是偏离问题症结的“揣测时评”。它不仅能说出新闻背后的真相,对其作出准确的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它更应追求能观察整个时代,以精辟的见解和独特的洞察力对事物进行深刻分析,从而开阔人们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9.
媒介新论     
《中国地市报人》2006,(7):25-25
新闻的“新五要素”;不能把高消费群体误认为社会主流人群;好记者的标准;读者群体是个模糊概念;未来的媒体应发出让人信任的声音;媒体品牌化运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话语权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博客"、"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的发展,任何一个网民都拥有话语权,都是一家"自媒体",这使得社会舆论的酝酿、生成和发展规律发生了深刻变革。话语权越是多元化,就越需要主流媒体发出权威声音作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如果只有争论、没有共识,只有对立、没有统一,社会就会从思想层面的多元堕落成一盘散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