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对于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办学观念,对于改革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建立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组建校属人力资源开发机构是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的理想模式,可以在高校内部机制改革方面起到调节器、加速器的作用。组建初期,它的功能和作用将首先表现在发展非学历教育方面,随着机构、机能的发育完善,将会逐步向正规的学历教育方面辐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文首先讨论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现状。最后从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团队、开展导师"传帮带"、加强高校整体对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视性等方面完善对青年教师的认定与激励机制,构建对青年教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培育机制,以此促进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推进工程教育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办公室居于高校管理系统的中心地位,是协调中心、信息中心、指挥中心。随着高教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对内对外的交往事务繁多,内部组织机构渐趋完善,各部门分工不断细化,系统协同和整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试图以系统论的观点,从建立合作机制、优化机制、人本机制、信息机制等方面对高校办公室系统整合和效率提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教产结合与校企合作既是建立新型高职教育体系的需要,又是健全教育机制的需要。职业教育在推进教产结合与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法律法规不完善、文化差异和机制缺失等障碍。从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文化融合,建立统筹规划的事务机构与质量评价和保障系统,运用"一体化"教师培养体系等方面出发,构建职业教育教产结合与校企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将"治理"引入教育领域,创新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关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高等教育治理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管理理念、内部治理体系、服务定位、办学经费等方面面临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应将办学定位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充分整合政府、社会、市场、高校等治理主体的力量,建立协同培养机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吸引多元投资主体;提高内部治理能力,完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结合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对接。  相似文献   

6.
“资源共享、协作发展”是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合作办学的主要策略,在对上海市宝山区六所附中与高校合作办学的现状调研基础上,研究发现目前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合作办学存在着双方合作层次较低、管理体制与评价机制的缺位、附校与高校对话缺乏平等等困境.双方的合作从利益互惠到文化引领是当前亟需的转型,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增长点.对此本文提出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在合作之初当形成价值共识、在合作过程中培育平等的伙伴关系、完善合作管理机制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等策略来促进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的合作办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办学的必要性,从学校应面向市场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建立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平台,实施冠名办学、依靠企业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实现校企双赢、完善办学机制五个方面叙述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校办公室居于高校管理系统的中心地位,是协调中心、信息中心、指挥中心。随着高教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对内对外的交往事务繁多,内部组织机构渐趋完善,各部门分工不断细化.系统协同和整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试图以系统论的观点.从建立合作机制、优化机制、人本机制、信息机制等方面对高校办公室系统整合和效率提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趋势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终身教育的推进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办学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从明确目标定位、开放运行管理、加强教育沟通、实施课程开发、建立教育合作和开展教育评价等方面入手,完善和创新发展机制,有助于高校继续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间广泛开展校际合作办学,对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高校间开展合作的内外动因,应全方位建立完善的高校校际合作机制,包括信任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组织机制、保障机制等,将高校校际合作推向深入,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双一流"建设的学科布局、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科研协同创新、内部治理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助力作用.当前,"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正处于从规模化发展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期,但在以上方面还暴露出一些问题.未来,我国应紧扣"双一流"建设任务和要求,力求破解"双一流"建设困局和瓶颈,积极推进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建设,具体做到: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学科专业设置的匹配度,聚焦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完善境外优质人才引进机制,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对标国际标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为国际化一流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以科研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积极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科学界定优质教育资源标准,注重中外资源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朱有明  赵善庆 《成人教育》2012,32(12):52-53
无锡商贸物流职教集团的合作要点是扩大成员规模,优化成员结构;完善议事制度,推进校企合作;加强科学研究,完善体制机制;深化合作办学,拓展合作领域;实施合作育人,实现互利双赢;推进合作就业,构建共担机制;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等,而实施上则应制定职教集团的政策法规,完善职教集团办学体制,激活职教集团化办学机制,强化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保障机制等确保职教集团办学运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校法人制度是"双一流"建设顺利推进的组织法律保障。与"双一流"建设的要求相比,我国高校法人的具体制度建设在章程实效性、法人财产自主权、法人组织机构制度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未来应将保障和促进高校的自主性作为制度完善的核心价值目标,在坚持高校学术自主性本位的同时防止其公共性危机的发生,并从章程、法人财产权、组织权力协调合作机制等方面着力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当前高校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培养方式封闭等问题,文章以社会体育专业为例,探讨校企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提出校企合作办学可从协同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开发健身项目、市场推广、开办新专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上要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确定合作模式、签订合作协议、完善制度建设。通过共建师资队伍和多功能实习、实训基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共同构建课程体系等环节做好校企合作办学工作。最后提出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建立良好运行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合作企业资质、力争获得政府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推进高校二级学院以专业职级取代行政职级,突显二级学院作为教学科研组织的专业性质,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重要探索。倡导高校以二级学院为主体,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需要以大学章程建设为统领,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推进"院为实体"的改革,完善二级学院内部治理制度,健全二级学院用好办学自主权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完善职员晋级的纵、横向通道,破除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顺利走过跨越式发展后,面临着内涵建设时期的许多问题。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缺位、校企合作双边利益机制缺失、校县合作办学机制不完善、校企深度合作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入手,提出校、政、企合作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管理、深化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等措施,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对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定位上的缺失、办学模式亟待转变、办学机制需要优化和质量保证体系有待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产生了价值、模式、层次、质量和机制五个方面的争论。要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必须转型发展,明确继续教育的定位和发展路径,以信息化整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以市场化推进继续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学历教育向学历、非学历并重转变,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重点。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既是保障大学办学自主权的需要,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必须以战略性架构来推动。近期的工作重点是构建新型学者共同体实现模式、界定"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的分工机制、剥离非学术型行政岗位负责人的职称头衔、改革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等,以此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成人教育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必要性,阐述了高校成人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意义,并从办学理念、合作机制、合作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策略以及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百万扩招是我国职教领域的最新发展战略,承担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任务,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人才培养实施困难、校企合作有待加强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从四个方面分层有序推进此项工作:以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为关键点,做好顶层设计,拓展办学资源,完善招生方式;以校企协同办学育人为突破点,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形成企业品牌文化,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合作;以开展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为发力点,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推进人才培养建设,加强教学组织管理;以社会生源心理认知为创新点,完善自我管理机制,加强"级差"主观认知,激发创新创业潜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