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汤达曾说:"爱情之于我始终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说是我唯一的大事。"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由不断地陷入爱情而又失去爱情的一连串的事件构成的。"可是,"司汤达又说",  相似文献   

2.
一论年号 "年号"是中国历史上纪述年代的一种特有标识。它经常随着新的元年而变换,所以也称"元号"。于是把建立年号称为"建元",改换年号称为"改元",而记述年号的书也多以纪元为名,如《纪元编》、《纪元通考》、《纪元要略》等。  相似文献   

3.
梁信  张瑛 《世界文化》2012,(4):8-11
近年来在中国,中式英语(Chinglish)这一独特语言文化现象引起了"热火朝天的争论"。一边是官方发起的"整风运动",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大运会之理由,对中式英语进行"大清除";另一边是超级粉丝和狂热追随者发起的"保卫运动",要力保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这场"争论"让中式英语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文化热门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从内典看梵呗进入中国的基本情况 引用《中国佛教术语词典》的定义,梵呗是"宗教仪式中用来约束外在与平息内心的佛教唱颂;也用于对佛陀的赞美。"梵呗的第一个要素"梵",是"梵览摩(Brahma)"的音译,与印度术语语源相关;梵呗的第二个要素"呗",  相似文献   

5.
張伯偉 《中国文化》2011,(1):192-208
一引言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关于"文学典范"或"文学经典"的问题,在欧美理论界成为讨论的热点。从九十年代开始,这一问题也受到中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文学批评传统中,虽然将风骚传统的代表分别冠以"诗经"和"离骚经",但此后的文学典范就难以用"经典"命名。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描述两知多年中华学术传统的一个"重视历史"的持久特点,指出这种特点渐渐构成了这个民族在学术方面的最突出"天赋",而这种"天赋"又和一种以"叙述"为主的传统风格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裴汉杰 《寻根》2010,(2):111-112
"经商要看胡雪岩,为政要读曾国藩。"这是清代后期大江南北流行较广的一句话。胡雪岩,中国近代史上唯一被赐"二品红顶"的官商,不仅被清廷赐予穿黄马褂,而且还允许其在紫禁城骑马。据考证,在清朝富商捐官有戴"红顶"的,但既戴红顶,又穿黄马褂的,唯有胡雪岩一人,更别说允许在紫禁城骑马了。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是多元的,北有"中原文化",南有"楚越文化",互长互消,一如太极之阴阳两极。在楚越文化影响下创造出的女书,是世界上唯一的性别文字,堪称是"中国文字史上的奇葩"。"女书"又被称为"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也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表音文字。它起源和流传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所以又叫"江永女书"。女书的使用者主要是妇女。"女书"是人类文字史上一个奇迹,主要表现在:1.造型奇:  相似文献   

9.
在2010《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评选的网站上,"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得票数稳居候选人之首。这足以说明"朱利安·阿桑奇"背负了亿万网民的"厚望",也预示了"朱利安·阿桑奇"注定是一个令全世界难以忘记的名字。而由他领导的"维基解密"事件更是引发一场震撼全球的泄密大地震!35岁的阿桑奇创建"维基解密"网站——这个将堪比"国王长了驴耳朵"这类不能说的秘密统统收入囊中的"树洞",  相似文献   

10.
肖伊绯 《寻根》2014,(6):53-55
"郑麐"这个名字,逐渐在所谓"读书界"略有提及,完全是带着一种玩赏态度开始的。起因只是郑氏有数款较早期印制的藏书票被发现,被称誉为中国藏书票先行者云云。但至今对于这位"先行者",我们却连他的生卒年都没有搞清楚。关于郑氏,目前所知其生平事略仅如此:郑麐,字相衡,广东潮阳人。20世纪初留学欧美,先在哈佛学习哲学,继就学牛津研究历史,归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