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教学科研水平精湛、师德师风高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对提升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及师生交流方式、教育方式的变化,促使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的几种素质用“长”“宽”“高”来概括.“长”是指思政课教师要擅长运用新媒体技术、擅长与学生沟通交流、擅长应对新情况和新变化,“宽”是指思政课教师必须眼界宽、知识面宽、胸怀宽,“高”是指思政课教师应该学术素养高、教学水平高、道德情操高.要达到这些要求,思政课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提升自己备方面的素质和教育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包含价值“生成-引领”的关键内容、大学阶段是“内化-升华”的关键期及大学生是“修己-安人”的关键群体,决定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当前思政课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剥离-空洞”、教学创新的“表面-表演”和社会交往的“缺席-错失”等导致思政课教师关键性作用发挥不足。事实上,课堂教学空间的“指挥家”、公共舆论空间的“掌舵者”和学生生活空间的“摆渡人”应是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发挥的现实场域和角色扮演。提升知识型人格魅力以增强课程理论传播力、加强公共舆论引导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强化学生生活世界参与以生成思政课亲和力是思政课教师发挥关键作用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不同职业不仅有不同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也会形成不同的职业美感.思政课教师除了一般教师的身份,还是学生的思想引路人、信仰铸魂者和真善美播种者,体现了“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美感.信如磐石、学而不厌、教之有道和动之以情分别是思政课教师职业美感的底色、源泉、根基和灵魂.思政课教师要以信如磐石之美、学而不厌之美、教之有道之美、动之以情之美,生成并提升职业美感,让教学成为师生共探美的旅程、共享美的盛宴.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特殊的课程地位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始终以教育家精神要求自己。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教育家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是顺应时代快速发展要求、顺应课程重要地位要求、顺应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顺应教师自身发展要求而实施的正确举措。教育家精神所包含的六个方面可以分为理想信念、师德修养、育人之道三个层次。思政课教师要科学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并从加强知识学习、注重教学实践、探索教育科研、涵养职业素养四方面入手,厚植教育理论基础,躬行相关精神理念,推动科教融合落地,做“行为世范大先生”。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还要争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要善下“大功夫”,不断提升能力水平;突出“新动能”,彰显课程精彩;统筹“多引擎”,协调各方力量,做塑造学生高尚品格、良好品行和高雅品位的“大先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思政课”工作方案的提出,思政课建设整体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四个自信”是引导学生认识当今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理论基础,然而目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四个自信”的学理研究还不足以支撑起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为更好地进行“四个自信”教育,思政课教师要在学术层面拓展“四个自信”的理论深度与广度;在实践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现实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树人、教育本质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教育系统要紧密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以家国情怀、教育情怀、爱的教育为基础,聚焦站位、地位、方位、定位、到位“五个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做好青年学生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教师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课堂现场,关系到思政课教学的成败。当前,一些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姿态不能适应立德树人的新时代要求。以引领者的姿态站到学生的前面,以倾听者的姿态站到学生中间,以促进者的姿态站到学生后面,有助于思政课教师重塑和优化教育姿态,更好地完成铸魂育人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0.
纪律性是衡量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度量尺。纪律和纪律性在目标和功能上相互融通,但二者虽只有一字之差,表现形态却有着显著不同。严明思政课教师纪律性逻辑,与思政课教师承当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宣讲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以及国家与学生搭桥人之中介地位联系紧密。基于思政课的目标导向,坚持党的领导、“有标准的选择”和“有选择的标准”应是思政课教师恪守纪律性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政课的首要任务。思政课教师要善做学生的政治引路人,传播科学理论,宣扬家国情怀,培养健全人格,注重思想启迪,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提升政治品德、做好政治启蒙,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教师担负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必须具备相应素养。思政课教师的素养包括:政治站位有高度,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专业水平有深度,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深远的专业思维方法;知识储备有广度,要做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通晓者、社会现象和时事政治的关注者、科学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了解者、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精通实践者;教书育人有温度,努力打造阳光课堂,做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品行修养有厚度,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深厚的家国情怀、伟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立德树人的工作,旨在培养大学生政治与价值认同。政治与价值认同要求知行合一,要求把所学知识理论内化为信仰并付诸实践。这就需要特别关注并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真学、真信、真做。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其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合作”为核心要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要求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通过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与外评相统_的评估方式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调整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理念与方法契合“思政课”教学需要,特别是能够满足“思政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可以为“思政课”教学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和形式亟待创新、学生的课程收获感较低等问题。对应经济学领域的“供给侧”两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亦有共通之义,即教师为供给端、学生为需求端。本文聚焦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不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从教师、学生双主体出发,通过打造多维立体的供给环境格局、有效提升供给主体的综合素质、优化完善高职院校思政课供给内容、创新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供给渠道、开拓多样化思政课供给方式等改革措施,以期实现思政课内容的供需平衡,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吸收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青年工作置于治国理政战略全局的重要位置,聚焦青年及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使命任务以及实践要求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阐释了青年工作中“为什么培养”“为谁培养”“如何培养”等核心议题。将党对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青年工作如何做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以及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提供了思想指引和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16.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育理念,符合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是新时期进行思政课改革与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文章从艺术类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入手,结合艺术类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旨在通过分析和梳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理论,阐明“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类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是时代所需,是培养德艺双馨的时代新人的需要,并从艺术与思政的双向赋能、理论与实践的双轮驱动、线上与线下的双线融合、改革与创新双向发力这几个方面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类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路径,希望能对当下艺术类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校要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需要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思政课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建设形成思政课的良好生态。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政课生态,提升教学质量是本体圈层,加强顶层设计是基础圈层,营造良好氛围是条件圈层,提升服务水平是保障圈层。在构建高校思政课良好生态的过程中,要树立“大思政课”的系统观念,坚持“跳出课堂看教学”的辩证思维,贯彻“围绕教学抓落实”的战略举措,切实解决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落实中央要求不力、课堂监管流于形式、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不畅、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其他课堂不能与思政课堂形成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好高校思政课“大师资”体系,是回应并满足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的应有之义。应在多元师资力量有机整合与优质育人资源协同联动中,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改善与结构优化。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师资规模与师资质量、师资供给与办好思政课新要求的适配性,以及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同思政课教师素质养成规律这三组关系。紧紧围绕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抓实抓牢“大师资”体系建设,以“大而有为”的“大师资”队伍在助力“大思政课”守正创新中担当践行思政育人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有本体论和价值论两种解读方式。思政教育中的“以人为本”,指的是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满足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需求。在网络时代,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思政教育规律之所需、时代潮流之所迫。“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思政课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的引导者与指导者,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与死记硬背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与自主建构者。  相似文献   

20.
陈雨露 《教师》2023,(15):6-8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发展。高校要想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就要使高校思政课朝着更有底蕴、更具特色、更富内涵的方向发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新期待、新要求。由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部分课堂内容供给与学生需求不匹配”“部分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部分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文章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新发展阶段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保证高质量的内容供给”“做到守正创新”“打造思政实践育人共同体”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