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技术发展推动融合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具体体现是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为响应时代需求,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人卫融合出版平台,该平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年度数字出版优质平台遴选推荐计划。文章结合人卫融合出版平台的建设实践,从实施整体发展战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优化平台体验设计三个方面提出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思路,并基于此提出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应注意的四个要点,即组建研发团队、选择技术体系和架构、对内集成和对外对接、持续迭代和完善能力。  相似文献   

2.
何天平  宋航 《中国编辑》2023,(11):51-55
系统性实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进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产品思维为此创造了丰富可能性,也为教育出版数字产品的升级改造带来重要创新方向。从提升用户体验出发建构产品思维的观念及实践,正逐步构成深化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求。据此,本文立足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实,通过归纳总结产品思维在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探索中的建构及运用,尝试从中发掘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何天平  宋航 《中国编辑》2023,(11):51-55+65
系统性实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进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产品思维为此创造了丰富可能性,也为教育出版数字产品的升级改造带来重要创新方向。从提升用户体验出发建构产品思维的观念及实践,正逐步构成深化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求。据此,本文立足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实,通过归纳总结产品思维在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探索中的建构及运用,尝试从中发掘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数字出版商需要去识别和找到用户,了解用户,找到联系用户的渠道,然后通过数字化方式将用户和消费群分类、精准定向,并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符合用户使用行为的形式,帮助中国数字出版企业将具有国际传播价值的内容进行生产与传播,从而实现中国优秀的数字内容“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应对学术出版数字化变革引发的学术资源垄断和用户需求变化,国外的高校图书馆已经投入到学术出版数字化活动中去,并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成为了关键参与者。本文以《图书馆出版名录》为参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别从内容收集、内容存储、开放存取和出版平台等方面展示国外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数字化转型路径,并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从利用高校资源、谋求合作伙伴、支持开放存取、合理选择保存系统和出版平台等方面进行学术出版数字化实践。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政策层面大力推动建设国家知识服务平台,数字出版、知识付费等业态推陈出新。用户需求趋向于多元化,服务内容与用户需求之间能否实现精准衔接,是当前出版业面临的主要课题。出版机构应深入分析用户特征,借助内外部技术资源,推动产生新的出版服务模式。通过用户特征分析,可沟通目标受众、描述用户实际需求,助力出版服务科学化、完整化与精准化。  相似文献   

7.
泛在知识环境中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建勋  刘华 《编辑学报》2010,22(6):471-474
作为未来知识型社会的一种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泛在知识环境对于我们未来的学术交流模式以及作为学术交流重要环节的科技期刊出版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讨论泛在知识环境中信息环境、科技出版模式和用户信息需求方式等学术交流模式所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泛在知识环境对科技期刊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和业务生长点等多方面所带来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指出我国未来科技期刊出版的发展方向:实现全方位的数字化出版流程;与用户共同建设一个网络知识社区;提供基于全文的知识服务;积极参与知识创新链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肖帅 《中国出版》2016,(3):29-31
诞生于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逐渐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新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学术期刊人际化传播的新模式。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及时洞察用户的体验与需求,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适应新的传播语境,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和网络化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刘海波 《出版参考》2023,(2):41-43+60
以《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要求作为切入点,以全面提升教育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目的,紧扣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积极创新、探索多元化形态产品,回应新时代市场需求。转变传统出版思路,制定科学的多元化数字化出版模式,提升内容质量,注重盈利及效益,完善数字化管理机制,强化数字化资源整合,这样才有利于加快教育出版和数字出版紧密融合发展,为教育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球出版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浪潮.我国出版社根据自己的特色资源,学习、借鉴国内外出版机构开展数字出版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成为各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的关键点.本文将针对不同类型的出版社,在分析其内容特点和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出版印刷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新技术。新设备的成熟与应用,拓展了传统出版印刷企业的观念和运作模式,伴随着CTP技术产品的日趋成熟,大幅面CTF的势头依旧强劲,数码打样、数字化拼版折手应用逐渐普及,数字快速印刷、按需印刷方兴未艾,远程校样/输出、出版印刷电子商务、跨媒体出版的需求日渐强烈……旨在推动所有这些新应用发展的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已经越来越受到市场和用户的关注,已经一步一步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阐述数字化图书馆及其用户特点,并对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围绕用户信息需求开展现代化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和各种数字化终端阅读设备的普及,作为传统印刷媒体的报纸也走上了数字出版之路.但人们对报纸的前景存在争议,对报纸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也看法不一.本文试图从报纸用户需求的角度和新媒体经济价值的角度,分析报纸的发展前景及报纸的数字出版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用户信息需求的数字出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普及,新兴的数字出版启发了人们的无限创意,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逐渐改变,数字化阅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数字出版的良性运作,必须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特点,与其他行业一样,消费者直接主宰着数字出版生存和发展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调研受众对学术出版数字化知识服务接受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本架构上添加新的研究变量,构建了学术出版数字化知识服务用户接受行为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有效验证了技术接受模型中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行为意愿之间的假设关系,同时验证了学术出版数字化知识服务系统的相关性、交互性、权威评价性等外部因素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的作用,以及用户的创新性对用户行为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内容资源数字化是出版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笔者结合人民交通出版社(以下简称交通社)5年来内容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围绕"选择哪些资源数字化""怎么数字化"及"如何做好保障"三个核心问题,对如何有效开展内容资源数字化工作提出思路和解决方案。一、统筹规划确立建设目标出版企业要从用户需求出发,结合本单位实际,确立内容资源数字化建设目标。即:用户导向,统一思路,明确重点,厘清职责,形成资源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和发布一体化的数字资源建设业务流程,为产品开发、销售和用户服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各个科技领域及出版行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仍以纸质形式为主要载体的科技类手册图书出版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机械工业出版社数字化科技手册项目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出版数字化流程再造,实现科技类手册工具图书产品形式的多元化和出版流程的数字化,以优化用户使用体验、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余强 《出版科学》2021,29(5):92-100
梳理中国大陆图书出版数字化现状及需求,分析图书出版数字化建议意义、需求与目标.在介绍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的基础上,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为例,探讨其以复合出版工程系统为支撑,整合原有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图书出版数字化技术体系、出版流程、运行机制的过程及相关问题,分析应用效果,并对今后深化图书出版数字化流程创新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一种数字化教材的出版模式。该模式由高校数字资源、出版社数字出版平台、学校科研教学平台等组成,在该模式中,学校的教材出版需求通过校教务处和科研处数字平台反馈至出版社数字出版平台,出版社利用自有资源和学校相关数字资源出版灵活多样的数字化教材。在该模式下,大学出版社与高校的科研机构、教学部门、学生、老师个人之间形成互动,使所出版的数字化教材更加符合教学需求和学生应用实际。  相似文献   

20.
出版集团开展数字化出版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对于国家政策的认识和现实状况的需求,我国的许多出版集团已经把开展数字化出版作为一项关系到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任务来看待,积极推进数字化出版进程.本文就出版集团在数字化出版的出版模式、盈利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的数字化出版向更好更快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