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对元宇宙出版的规划和想象中,元宇宙出版将打破传统出版行业的模式,将阅读和出版概念泛化,出版行为成为元宇宙生活的基本构成要素。同时也面临着虚拟人人性放逐、意识形态虚构、数字隐私泄漏等伦理危机。从责任伦理出发,我们需要明确角色责任、契约责任、职业责任、未来责任,构建更加平衡发展的元宇宙出版行业。  相似文献   

2.
高渊 《出版广角》2022,(12):85-88
随着数字化、VR、AI、AR 等技术的发展和融合,2021 年一个全新的概念“元宇宙”成为各个行业探索的主流。面对时代大趋势,出版业也在数字出版、出版融合的基础上开始探讨元宇宙持续发展对行业的影响。文章基于元宇宙的特点,分析了元宇宙视域下出版业面临的机遇,提出加速推进技术整合、精选优质 IP 和内容、培养潜在核心用户、...  相似文献   

3.
元宇宙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发展现状分析未来元宇宙出版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融合式的数字藏品出版、跨行业融合的交互式元宇宙出版、虚拟现实图书推广销售等。  相似文献   

4.
文化数字化背景下,优化出版传播场景,提升用户服务体验已经成为发展融合出版的关键着力点。融合出版用户体验场景建设包括现实用户体验场景(公共文化场所、一般公共场所空间)、虚拟用户体验场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虚拟现实用户体验场景(虚拟现实阅读、虚拟现实展览、元宇宙出版、元宇宙课堂、元宇宙展览、元宇宙演出等元宇宙应用)三种建设模式,应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重点问题:提升出版资源标识工作,有效支撑文化大数据解析体系建设;完善数字智能技术集成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场景呈现及普惠性;拓展建设主体跨界共同体,深化互惠衍生价值等。  相似文献   

5.
元宇宙预示了数字革命中新一轮的技术应用创新和网络发展的整合,对传媒领域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可能成为广电行业媒体融合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新路径。本文基于对元宇宙的概念、特点的研究,分析了元宇宙给广电行业带来的新机遇,试图结合当前广电媒体布局元宇宙的发展情况,从沉浸式体验、搭建元宇宙平台、数字藏品的开发以及虚拟数字人的应用等方面探索元宇宙与广电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深入研究“元宇宙”热潮下的科技革命为出版行业的融合发展带来的改变。【方法】文章通过对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拓展现实等高新技术加以分析,并查阅大量相关案例及资料。【结果】整理总结了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发展现状、现实壁垒及探索路径。【结论】在“元宇宙”浪潮下,出版行业应加快数字化转型,牢牢掌握时代赋予的机遇,依托相关技术,借助5G网络,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传统二维平面形态升级为更加真实的三维立体动态,利用多元化、智能化、科技化的产品形态,将融合出版应用于更多场景,为我国高质量文化出版建设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7.
王楠 《编辑学刊》2024,(1):109-114
元宇宙是一种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种数字技术整合形成的“虚拟世界”概念。相较于传统数字技术融合出版,元宇宙概念的提出为少儿主题数字化出版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特色。文章通过分析少儿主题出版的现实问题与挑战,解析元宇宙概念与服务导向特征等,进而提出少儿主题出版的元宇宙应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元宇宙是与真实世界拓展交互的虚拟世界,它是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所构建的虚拟活动平台。在图书出版领域元宇宙相关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图书出版提供新生态的运营体系、有效转化资源输出模式、实现立体化知识传播、强化版权管理及保护措施,并为读者提供沉浸式场景体验和提升信息获取效率。文章在分析元宇宙技术赋能下图书出版的方式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对未来图书领域元宇宙技术的应用场景进行探索,以期为出版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赋能,为当前数字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文辉  居维清 《传媒》2023,(20):32-34
元宇宙借助高度发达的软硬件设备和去中心化的价值系统,通过沉浸式体验实现人类在现实社会与数字空间高度融合互通。在元宇宙视域下,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将在学术出版的全流程发生重大改变。本文从学术写作、论文评审、论文编辑加工、出版发行、学术评价等方面,全流程分析了元宇宙视域下学术期刊出版将会发生的变革,从而为学术期刊在新的数字信息技术背景下争取足够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元宇宙核心组成要素的虚拟数字人是技术集合体,得益于多项基础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数字人及其产业进入加速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大量企业涌入。虚拟数字人及其发展主要受技术、用户、参与企业、政策与资本等关键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游戏、品牌营销、传媒业等场景应用较多,尤其是虚拟主播在媒体融合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虚拟数字人的真正未来取决于元宇宙的发展,随着元宇宙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虚拟数字人产业会扩大用户群体和市场规模。  相似文献   

11.
申东玉  尹章池 《出版广角》2023,(2):35-40+52
数字乡村战略的提出赋予数字农家书屋新的生态空间和发展需求,元宇宙作为数字生产力提升的引擎,将为数字农家书屋发展提供新动能。文章基于元宇宙的特点和数字农家书屋在新时代的内生式发展,从数字农家书屋与元宇宙的耦合机理出发,提出元宇宙农家书屋这一折射数字农家书屋在元宇宙时代进化走向和发展形态的新概念、新事物,来自乡村内在资源开发的乡村文化多样态呈现、诗意田园美好生活的多主体共建缔造将是元宇宙农家书屋内生式发展的新样态。元宇宙农家书屋的内生式发展思路的核心在于:村民作为主体前置,无论是作为数字资源的需求者、发起者,还是数字资源的阅读消费者、供给者,都居于中心位置。政府要充分激发、调动和提升包括内容供应商、技术服务商、公益组织和村民在内的乡村文化内部各方的新动能和协同共治能力,共建个性化、智慧化、人文化的高效能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元宇宙的快速发展引发热议,作为元宇宙重要角色之一,虚拟数字人已在各领域得以应用,在图书馆应用中也具有无限潜能。年轻一代用户对现代技术与服务的期待以及元宇宙环境带来的挑战都要求图书馆及时采用新技术升级用户服务,而虚拟数字人可赋能智能问答、阅读推广、用户培训等多重图书馆用户服务场景。为推动虚拟数字人技术落地应用,图书馆要开展技术合作并及时制定技术标准、重视行业与社会虚拟数字人技术人才培养,重视相关法律规范研究制定实施,从而促进图书馆行业虚拟数字人技术应用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元宇宙概念引发了各行业新的变革,出版业再次面临机遇和挑战,但是我国出版业对元宇宙的认知存在误区。元宇宙是现实与虚拟深度交融的社会状态,出版业的元宇宙转型应以阅读环境构建为目标。元宇宙阅读重构了“空间—人—内容”的信息传受网络,虚实阅读场景的延伸实现了内容碎片的终端内外关联,化身代理式虚拟身份建构提升数字阅读的社交展示性,读者再创作形成独立自运行的衍生性虚实阅读体系。因此,出版社应与互联网平台、技术公司展开从版权资源库转化到内容原生机制的合作,运用数字孪生持续生产虚拟内容并复刻产销线,使知识服务理念释入大众选题形成智慧化阅读引导,搭建适应创作者经济的出版平台与商业模式,全方位构筑虚实无界的元宇宙出版系统。  相似文献   

14.
作为虚实相生的新型数字环境,元宇宙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文章梳理元宇宙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特征和成因态势,分析元宇宙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模式构建,提出元宇宙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机制创新办法,以拓展文旅融合服务领域,为推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助力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文化旅游和元宇宙的跨界融合,成为文旅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方法】通过打造虚拟数字人、文创产品转化为数字藏品、编织虚拟场景、打造互动游戏的具体途径,构建中国文旅元宇宙。【结果】向全球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中国文旅行业的发展。【结论】基于文化和技术双重支持的文旅元宇宙,不仅会改变传播格局的基础架构,更以沉浸感和创新性重新定义文旅资源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虚拟数字人是元宇宙的核心数字资产和交互载体入口,已在泛娱乐、医疗、金融等诸多行业落地发展,图书馆界尽早研究和开展虚拟数字人服务,有助于推进图书馆元宇宙生态构建。文章在系统梳理虚拟数字人理论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分析虚拟数字人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提出虚拟宣讲、参考咨询、用户教育、沉浸阅读和“阅读疗愈”等五大图书馆虚拟数字人智慧服务场景,探讨虚拟数字人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障碍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元宇宙从诸多维度拓展了新型社会形态,增强了边界模糊的时空拓展性、高度沉浸的感官延伸性、人机融合的思想迭代性,引发了"概念先行、产业随后"的传媒产业革命。在关键技术底座的支撑下,元宇宙产业呈现螺旋式上升、集聚性扩散、梯度化发展的产业特点,重构了传媒行业的时空观,具体表现为新闻采编发迎来升级机会、广电行业占据内容与设备先机、社交平台更需关注时空创意思维、数字文娱得益于感知有用性易用性驱动。同时,"类乌托邦"元宇宙生态版图构建过程中还需直面内卷竞争、规避外部风险。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浪潮席卷了各行各业.出版行业也不例外。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日益完善,数字出版观念正在形成.数字出版的形式、形态更加丰富。时至今日.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拥有各自竞争优势的专业数字出版企业。数字出版整体规模从2000年的15.9亿元人民币发展到2006年的2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兰婷  王硕 《出版广角》2014,(16):59-6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我国数字出版行业日益增长的市场规模与商业银行金融资源匹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研究了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市场规模,分析了商业银行支持数字出版的特色产品和主要特点,指出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缺乏足额抵押物及财务状况不透明是制约商业银行拓展数字出版企业的最主要问题,并结合出版行业特点,指出商业银行开展数字出版行业金融产品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当前,"数字出版是出版行业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出版行业的普遍共识,实施数字化发展战略,推动由传统出版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许多大型出版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人民卫生出版社多年来高度重视数字出版工作,依托公司在卫生出版领域的品牌优势、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学术、教育、大众三大出版并举,全面拓展数字业务,历经传统电子音像出版、数字出版起步,数字出版全面升级三个阶段,围绕解决好数字出版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目标定位、资金投入、版权保护等六方面问题进行了大量实践与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