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上海是一个奇异的城市.开埠百年,它始终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上海是中国最早拥有私人牌照轿车的城市,也是最早出现出租车的城市.在1930年代,上海就有了自己组装生产的德国奔驰汽车了.发达的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在上海培育了中国最早的市民阶层,上海相对中国其他城市而言,它更趋平民化,更崇尚秩序和法制、更追求质量和完美,这些品质同样深深地影响着上海轿车工业的发展.可以说,上海轿车工业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上海是城市精神资源储备最充足的一个城市.  相似文献   

2.
上海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获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后,上海的发展备受世人瞩目.上海已经以自己取得的经济发展与文明建设的成就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尤其是今年战胜"非典"的胜利,说明上海市经历了重大的考验,上海城市文明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平台,进入世界级城市的行列之中.  相似文献   

3.
"本土派"应对"海外派"--2003年上海时尚类杂志内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颖  陈定  李双龙 《新闻记者》2003,(12):35-37
2003年8月,“2003年上海期刊市场调查课题”研究小组对上海27家时尚类杂志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本次调查之子项目——上海时尚类杂志采编内容调查,从时尚类杂志的版权合作形式、从海外引入的时尚类杂志内容的比例、上海时尚类杂志采编人员对杂志目前内容的看法、改进内容的对策以及发展目标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较为全面地了解上海时尚类杂志内容现状和  相似文献   

4.
上海高等院校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旨在通过重点建设、加大教学投人、改善教学条件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决策和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重大举措,其目的是将上海高校的一批专业建设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高校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中心,为上海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上海乃至全国均属首创.  相似文献   

5.
移民:上海城市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瑊 《档案与史学》2001,(1):44-49,43
上海在开埠后由一个普通的地区商埠迅速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远东金融中心 ,其优越的地理条件、特殊的政治格局和多功能中心城市的积聚效应固然是主要原因 ,但移民“一直是上海最大的资源之一”,他们勤劳的肩背背负着这座城市的繁华 ,支撑着她的辉煌。上海是公认的移民城市 ,移民资源与其他因素汇聚成强大的发展定势 ,为上海的崛起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强劲的动力。从公共租界和华界人口籍贯的统计数字来看 ,公共租界内上海本籍人口的最大比重是 1930年的 2 2 % ,华界则是 192 9年、1932年的 2 8% ;公共租界内本籍人口的最小比重是 1885年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公益性试点单位“红岩联线”产生背景的再认识、“红岩联线”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两方面对“红岩联线”的发展和运作做以介绍:认为“红岩联线”的出现是重庆博物馆事业发展、或许也是重庆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它除了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外,更反映出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介绍了“红岩联线”游客接待中心、‘红岩联线”发展文化产业的三大经营主体及“红岩联线”发展文化产业的分配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城市发展的研究当中 ,有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被人们所忽视 ,那就是休闲。上海史的研究也不例外 ,而休闲对于 2 0世纪的上海而言 ,又有着特殊而且典型的意义。一、上海 2 0世纪初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休闲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通商口岸 ,并由英国割占香港。由于上海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 ,使其迅速崛起 ,发展成为远东最大的中心城市 ,不仅取代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中心 ,而且是全国工商业和金融的中心 ,其繁荣程度和国际地位也居于香港之上。 2 0世纪初上海成为远东国际中心城市后 ,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也不曾改变这一地位…  相似文献   

8.
一、书业团购前景看好 现在的图书销售终端市场可分为零售市场、团购市场两种业态.团购即团体采购,也称集体采购,通常是指某些团体通过大批量地向供应商订购,以低于市场价格获得产品和服务的采购行为.如果说零售市场决胜于终端,那么团购市场则决胜于中盘.目前团购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宁波等大中城市流行开来,笔者认为其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9.
自近代以来,上海即以现代媒体的发达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的出版中心、新闻报业中心和言论中心。其标志之一,即产生过诸如《申报》、《大公报》等名报,以及不少有思想、有能力、有个性的出版人、报人和传媒人。  相似文献   

10.
民国以降,上海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继续突出其全国出版绝对中心的地位。1927—1937年堪称民国出版业的黄金时代,上海出版机构的增长和发展,出版书目的增多,都使上海继续保持其中心地位。然而,20世纪30年代之初,中国的图书市场行情并不看好。源自于欧美世界的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对于中国出版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