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专业镇是支撑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加快专业镇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是推动广东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涵式增长轨道的重要途径。广东专业镇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关键在于提高创新活跃程度,加快高级生产要素的集聚,构建并完善创新链条,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环节,创新面向全球化的商业模式,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从而全面提升专业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广东通过较早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结构调整、构筑经济增长新动力,为全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情况下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增长提供了示范和借鉴。在总结广东主要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其中关键在于广东较早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了结构调整,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取得主动,实现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基于广东的经验启示就全国区域转型发展提出五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R&D创新、产业园区位等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探讨这些因素在广东经济绩效中的溢出效应,探索推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产业园规模、优势区位理论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发挥广东区位优势和产业园经济协调发展模式,要以完善科技创新等机制来适应经济增长调整需求.文章对广东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部署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园经济发展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知识竞争力与经济转型: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转型出现"拐点"现象,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生产要素,各国通过提升知识竞争力来促进经济增长.知识竞争力有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知识竞争力必须构建学习型组织,加速知识创新,加强对教育与研发的投入,加大人力资本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5.
高成本时代的广东经济发展面临增长拐点,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转型时期.对此,广东应该积极推进"知识战略",通过在区域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进行具体制度设计,促进区域新知识的产生、扩散和使用,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附加值,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寻找广东发展的新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两岸ECFA:动力机制、特点和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绯 《未来与发展》2011,(10):64-69
ECFA是两岸60年来签订的一项最重要的协议,它是过去30多年来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积淀和结晶,并将两岸经贸关系推进到制度性合作的全新阶段。两岸政策开放取得成果、两岸经贸关系密不可分、全球区域经济整合、国际金融海啸这四种力量构成了两岸签订ECFA的金字塔型动力机制。两岸签订ECFA具有推动台湾经济增长、带动两岸贸易发展、提升台湾产品的竞争力、推进广东企业升级转型和粤台经贸合作等效应。后ECFA时代.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必将向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7.
产业科技合作对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粤港澳产业科技合作的客观要求,而粤港澳产业科技合作则从多方面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现实基础.在基于粤港澳产业科技合作的广东产业转型升级中,不同城市或区域根据自身的经济技术条件,可采用和实施不同层次的创新模式,实现各自的创新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广东1980年来32年工业"三废"排放量变化情况,发现广东"三废"的排放总量在波动中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建立模型,将广东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进行拟合,EKC曲线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EKC曲线倒"U"形式。其计算结果显示:广东"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三次曲线特征,工业"三废"产生量与人均GDP拟合曲线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说明广东处于由中期向后期转变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治理,转变经济增长的结构,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向生态宜居省份转变。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当前存在的问题,高技术产业也急需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影响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能力的主要因子,对我国五个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当前存在的问题,高技术产业也急需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能力。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影响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能力的主要因子,对我国5个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并对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