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观点     
专家经验,可以借鉴,切忌照搬对待育儿,不要尽信书本,也不要全听某某专家的经验。可以借荐,但切忌照搬!因为别人的孩子和你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正像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对待自己的孩子,用别人的方法不一定管用。比如最近流行的虎妈模式,你能肯定搬来使用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逼疯吗?其实育儿并不难,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再以爱为出发点,那就没有做妈妈搞不定的,你就是那个育儿专家!每一个孩子后面,都有一个最了解他的专家妈妈。  相似文献   

2.
怀孕的时候,我读了一些美国的育儿书。美国人在孩子刚刚出生时,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与父母分床、分室。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便开始刺激孩子独立自主的欲望。“你想做什么,你可以去做,你可以失败。”到孩子十几岁时,便让他自己开车,自己赚钱,自己作决定……美国人是不  相似文献   

3.
如果您打算让孩子早上学,我想给您提几个建议:第一,既然上了学,就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而随意放低标准。有的家长见到孩子跟不上,可能会对老师说:他比别的孩子年龄小,能不能照顾一下。您跟老师这样说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老师对您的孩子另有一个标准。其实这对孩子可能并不好。如果再当着孩子的面跟老师说这些话,就更容易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反正自己年龄小,一切都可以原谅;老师会特别照顾自己。第二,早上学的孩子在一开始比别的同学稍慢一些是正常的,只是相对的、暂时的,不要因为一时有点不适应就失去信心。家长稍微多花一点工夫…  相似文献   

4.
如果稍微留神,你就能发现,刚学走路的孩子,已经很想“干家务”了;而且这时候的他,最喜欢帮人,并且会因为帮妈妈而感到自豪。但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越来越少的孩子和越来越多的生活便利,往往宠“失”了孩子干家务的兴趣和能力。让孩子尽早参加家里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吧,这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还能培训他许多宝贵的品质,如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以及珍惜时间和爱惜劳动果实等优秀品质。不要嫌他小,不要怕他小,放手让他做情景模拟:爸爸妈妈在做周末大扫除,孩子也兴冲冲地“瞎搀和”,小手伸进水盆,拿起抹布放到刚撩好的地板上,…  相似文献   

5.
王莉 《中华家教》2020,(5):28-28
学业的事情自己做主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常常要面临一些选择。想让孩子有主见,家长不妨就让孩子多做一点主,不要怕孩子选错,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今天孩子能为自己的学习做主,明天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比如选课这样的事情,你能否做到倾听孩子的声音呢?  相似文献   

6.
1.与孩子一起读一些不太可怕的神话故事,或选择普通人面对困难,最后战胜困难的内容。2.对新环境事先熟悉。例如入园前与孩子一起去新幼儿园看看,并与他的老师交流。3.与孩子一起假设突发情况。例如告诉孩子在商场或其他公共场所走失后应该怎么办。4.出差前要告诉孩子你的去向,需要多长时间,以及谁将照顾他,不要在最后一刻才告诉他。若照看孩子的是新保姆,应让她早些与孩子接触,以免孩子认生。5.如果孩子害怕交友,可让孩子从杂志上剪一些照片,通过这些友善的面孔让孩子消除心理障碍。6.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增强他的自信…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大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和为人处世之道灌输给孩子,很多世俗化的东西让孩子失去天真和童趣,使他们很小就变得越来越自我,越来越成人化。我一直很欣赏丰子恺,他的育儿理念不是灌输而是发掘。他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  相似文献   

8.
早教频道     
孩子心理发育的“营养剂”妈妈的爱是孩子心理发育的“营养剂”。妈妈不仅能解决婴儿生理上的“饥饿”问题,而且能为孩子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快乐。别长期离开自己的孩子,不要忽略身体抚触、体操等科学育儿手段,要尽可能多地给予爱抚和鼓励,无论是充满感情的言语表达还是搂抱、亲吻等身体的接触,都别吝啬。要知道,孩子是一个“爱”的消费者。以妈妈为核心的稳定的养育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培养心理健康儿童十大法则1.不过分关注孩子。否则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成为自高自大的人。2.不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9.
——尊重的内容有很多,总的一点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具体的方法是将心比心,我们不喜欢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就不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其实有时孩子在物质上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他们需要父母对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如果您想让孩子聪明起来,就不要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就不要说孩子除了不喜欢学习什么都喜欢。 ——如果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当他面对别人的时候,他会失去自信,没有勇气也没有意识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 ——与子女有效沟通需要有一些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态度。在交流中对孩子真诚、信任、接纳、尊重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从兴趣入手。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是他有兴趣做的事情他就一定能够专心做下去。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挖掘他的兴趣点。对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家长要多陪他一起阅读、游戏,逐渐帮助他寻找兴趣点。不要随意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当孩子正专心做某一件事情时,你千万不要去打扰他,除非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如果不得不让孩子停下来,可以先给他一段准备时间,而且要说明停止当前活动的理由。如果孩子经常被打断活动的话,他对什么事情都不会有很浓厚的兴趣,也不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底。让孩子养成做完一件事情后再做另一件事情的习惯。孩子的…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无论这个世界如何改变,孩子的未来将面对多少种变化,面临怎样的挑战,只有一种做父母的方法可以帮到我们,那就是做好自己,成长自己。但是,换个思路做父母,比如思考如何组建优秀的父母育儿团队,像教练带领运动员赢得比赛那样去育儿,用管理学的智慧育儿,也许会让我们独辟蹊径,找到一些不再那么焦虑的育儿方式,同时也找到让自己更好地成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边玉芳 《父母必读》2022,(11):52-54
<正>孩子的网络成瘾问题,恐怕是当代父母最大的育儿困惑之一,但更需要父母了解的是,其实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就在父母自己身上。父母不要给孩子立刻就贴上“网络成瘾”的标签,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上网,他在和谁一起上网,上网都干些什么。孩子是喜欢网络社交,还是喜欢网络游戏?他是自己玩,还是和好朋友相约一起?这背后的原因映射出孩子的不同需求,父母想要更好地解决孩子的网络使用问题,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并且不要急于给孩子贴标签。  相似文献   

14.
一、让孩子接触实际,加强感知。闲暇时间,尤其是节假日,家长应经常带孩子外出游玩、观察,鼓励他和小朋友交往,参加各种有趣、有益的活动,让孩子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和现实社会,开扩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以培养孩子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使他们在独立处理问题过程中发展自我保护的能力。如有的家离幼儿园近的孩子,到了大班,家长可让他们自己上幼儿园,同时教给孩子有关的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在马路上乱跑、玩耍;注意行人、车辆;不要随别人(包括熟人)离开幼儿园等。这样孩  相似文献   

15.
一位昆虫学博士爸爸的育儿故事。他不仅带着自己的宝贝女儿进入大自然的世界,也为更多的孩子打开了亲近自然之门。让孩子"看见"昆虫,再有保护生态的意识,让未来的世界有更丰富的物种与人类共存,更是他作为一位科普人的心愿。  相似文献   

16.
1.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2.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学习和玩耍。不要因孩子房间里或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3.向孩子提供一些健康向上的书籍和学习材料。定时为孩子读点东西,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4.抽空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适当给孩子买一些他喜欢的玩具,并和他一起玩。5.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鼓励孩子展开想象,让孩子编故事、画画等。有条件者竖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6.允许孩子参加家庭活动的策划和外出旅行。教孩子与成年人和来自不同社会文化层次背景…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强调"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优化教学就是借《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活动的权利、活动的空间,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情境中获得体验,在具体可操作的活动中感受道德真理,形成道德理念,化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根据自己最近的调查发现,一些孩子的家长总是无法摆正“心”的位置,以至于走入了四大“心”的误区。平常心变补偿心许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上大学,于是拼命要让孩子得到补偿,想让他们“出人头地”。专家指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让孩子好好地做一个平常人,这才是父母应该具有的平常心。正常心变反常心一些孩子的举动明明很正常,但按父母设计的模式却变得不正常了。一位孩子贪玩,父亲就认为他得了多动症,带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孩子很正常,可是父亲…  相似文献   

19.
陈岩玲 《辽宁教育》2013,(5X):84-85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要培养平常人就要有平常心,就是少给孩子提一些过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而是把人生的道理,用最平常、最通俗的方式告诉孩子,让他们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让孩子快乐地成为  相似文献   

20.
一、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健康成长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所以,给孩子创造-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一定要亲自管理自己的孩子,不要拿忙当借口,在有条件自己带孩子的时候就不要推给自己是父母,在自己父母有条件带孩子的时候就不要让孩子住寄宿学校.一方面,不要迷信高收费的学校,高收费并不代表有高质量的管理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给他的亲情,这种感情的需要是爷爷奶奶、老师同学所不能给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