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朝鲜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震动。《核不扩散条约》(Nu-clearNon-ProliferationTreaty)简称NPT,又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或《防止核扩散条约》。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核军备控制条约。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美、苏制订的《防止核扩散条约草案》,7月1日,苏、美、英等国同时在莫斯科、华盛顿、伦敦签署。1970年3月5日,该条约生效,有效期为25年。该条约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非核国家,不援助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核军控进程呈逆转之势,核扩散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印度与巴基斯坦相继核爆,美国退出反导系统,朝鲜与伊朗核危机上演,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核心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核多米诺骨牌效应大有上演之势。全球核扩散危机严重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美国在核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及先发制人战略是当前核扩散危机的最大根源所在。要解决核扩散危机,就必须切实保障无核国家的安全,在民用核能利用方面与无核国家进行充分合作,加强对国际核机制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发展及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期间,伊朗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开始发展核计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伊朗的核开发主要是在与俄罗斯的能源和技术合作下进行的。2003年2月伊朗秘密核计划曝光以来,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围绕伊朗是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是否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以及是否全面中止浓缩铀活动等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伊朗、美国、欧盟、俄罗斯在此问题上都持不同的立场。中国政府强调伊朗核问题应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通过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出于对核战争危险的担忧,防止核扩散逐渐成为各国共识。1959年和1961年,联合国大会先后通过爱尔兰提出的议案,要求有核武器的国家对核武器“严加控制”,且不向无核武器国家“传播制造技术”。1965年,美苏分别向裁军委员会提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草案。1968年1月7日,英、美、苏等62个国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70  相似文献   

5.
2002年的最后一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面解除核冻结,重新启动了核计划。同一天,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两名监察员离开朝鲜,朝鲜和美国8年前签署的有关朝鲜核问题的协议宣告破裂。紧接着,2003年1月10日,朝鲜政府发表声明,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二天,朝鲜又宣布  相似文献   

6.
冷战时期,中国的外交一直具有强烈的反霸权色彩。中国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反对美苏两个核大国进行核垄断,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持抵制、批评的态度;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裁军与军控已成为中国与其他大国互动的重要平台。中国全面、深入地参与国际裁军与军控进程,高度重视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以及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最终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相似文献   

7.
美苏在欧洲的核优势之争导致欧洲中程导弹问题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致力于夺取对苏联的全面优势,而此时苏联国内“牛油”与“大炮”的矛盾异常尖锐,因此,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积极推动美苏核裁军谈判,并选择中导问题作为推动谈判的突破口。1987年12月8日,美苏出于对条约的共同政治需要,签署了核裁军谈判史上第一个全面销毁某一类型核武器的条约。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日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动的侵华战争"不宣而战"是因为不宣而战可以煽动国内人民的情绪,逃避战争责任;可以不遵守已签署的国际条约,免受条约约束;可以继续推行其"以华制华"策略,扶植傀儡政权。  相似文献   

9.
随着伊朗核开发的不断进展,伊朗核问题的主要矛盾不断转换,从没有争议发展为美国对伊朗核意图的质疑,从美伊双边矛盾演变为国际多边交锋,从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处理的核能开发争端上升为安理会关注的世界重大安全问题,最终表现为伊朗核扩散危险与国际社会反扩散、防扩散努力之间的矛盾而陷入目前的僵局。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17-121
二战结束以后,美苏逐渐从战时的盟友走向了相互对立的敌人,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逐渐从对抗走向了缓和,又从缓和走向了对抗,核军备竞赛使得美苏双方疲惫不堪,《美苏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签署的。《美苏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能够成功签署,国际因素、美苏两国的国家因素、以及卡特和勃列日涅夫的个人因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维也纳会议,两国增强了理解,交流了对国际形势的看法,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美苏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原则和指导方针的联合声明》以及《条约拟定草案》,对世界核裁军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研究《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有助于更好地认识70年代后期美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