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外婆     
课堂上的作文,多半是命题的,具有训练性质,诸多的限制,往往束缚了真情实感的抒发。而我们在不少同学的“生活随笔”簿中,却窥见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有各自的喜怒哀乐,有为人所不易理解的思想感情。因为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这类出自心声的文章往往有血有肉,显得特别亲切可信。这里刊载的上海市民立中学高二学生马进的两篇“随笔”,虽然略微长了点,却堪称其中的代表。马进是回沪知青子女,他用笔抒写了自己独特的经历与感情,真实而感人。从今年起,本刊特辟“生活随笔”专栏,欢迎大家坦露挚诚的心迹,以出自肺腑的语言叙述各自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感受。来稿注明“生活随笔”。  相似文献   

2.
面前摆着学生的两篇作文——《我的一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两篇作文均出自高中毕业班学生之手。他们四点多钟起身。深夜十一点才休息,睡眠仅有五个小时。去掉用饭时间、课间休息和午休,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少于十五小时。他们整天在“题海”中游泳,在“测验”中苦度,被弄得“晕头转向”。他们把自己比作“笼中的鸟”,羡慕在天空中“自由  相似文献   

3.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作品主要有《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率真集》、《缘缘堂再笔》等.1983年出版的《缘缘堂随笔集》(以下简称《随笔集》)是1925年至1972年之间写的随笔的选集,全书共收104篇,这些散文主要取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生活和直接交往的人事,虽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并不十分强烈,有的甚至还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但是作品中热爱祖国、仇恨敌寇、赞颂真善美、诅咒假丑恶、追求光明、揭露黑暗的  相似文献   

4.
作文批语:写作能力与生命培育的双重关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开设语文阅读课的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写8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亦称之为“随笔作文”)。也许因为是随笔,也许因为没有繁琐的写作框框的限制,绝大部分学生的随笔作文文笔生动,内容丰富。对随笔作文,我不作精批细改,但对任何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我都要视其内容、表达、书写等写下认真的批语。这些批语,有的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有的洋洋洒洒,一吐为快。但无一不是情随文生,情溢于墨。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许多批语竟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我的批语之后,竟然又写下丰富多彩的“续批”。许多学生反映:发下作文之后,他们…  相似文献   

5.
为了大面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近几年来,我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凭借《小学作文》实验教材,认真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成效较为明显。我的做法是:一、找准仿效范例,引导学生作文每个学期,《小学作文》均安排了30次训练。每次训练一般都安排了一、两篇范文,有的还有三、四篇。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根据训练的“内容”、“要求”,面向多数同学,去找准最切合实际的“范文”,使学生有例可仿,有话可讲。如做五年级上学期《小学作文》训练4,供学习的例文有两篇,我选用了范文(一):读《落花生》。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较熟,他们便  相似文献   

6.
《西湖游》和《西湖的柳》(分别简称《游》、《柳》)出自两位高二学生之手。他们在赴杭州五天考察之后,写下这样的游记作文,不无启迪。游记作文常见的模式是:“录相式”写景记游,篇末议论点题。既是游踪照录,自然以“移步换景”的顺序展开“画面”。但《游》、《柳》两文则不然,它们“以意帅景。《游》文写了白堤,写了断桥,一笔带过西湖十景,最后细腻地描述了水拍湖石的近景。作者不满那经过人工装  相似文献   

7.
李日贤 《考试周刊》2012,(22):53-54
想象作文训练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有助于他们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作者结合自己执教的《打鸟的启示》一课,从选取材料激发学生“想写”,启迪学生“敢想”,“融情”细节之中,“口头表达,铺就习作之路”四个方面谈了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一篇较为理想的想象作文。  相似文献   

8.
新学期,新学生,想让学生养成多读多写的学习习惯,便布置他们每周写一篇随笔。第一周收上来一看,愕然!很多学生竟无从下手,不知所云。一是不知“随笔”为何物.不知该怎样写;二是写惯了命题作文,一下子自由作文不知该写什么。有学越口是说:“还是写命题作文好,至少知道写什么.而现在成了无头的苍蝇,不知从哪儿写起……”  相似文献   

9.
三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文,既存在“无话可说”,又存在“无材料可写”的问题。那么,作为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呢?下面以小语第五册《观察一处景物》为例,谈谈从词着手。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的作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期,新学生,想让学生养成多读多写的学习习惯,便布置他们每周写一篇随笔。第一周收上来一看,愕然!很多学生竟无从下手,不知所云。一是不知“随笔”为何物.不知该怎样写;二是写惯了命题作文,一下子自由作文不知该写什么。有学越口是说:“还是写命题作文好,至少知道写什么.而现在成了无头的苍蝇,不知从哪儿写起……”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扭转中小学作文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现象,反对作文概念化、成人化、模式化的弊端,开发智力,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个性和创新精神,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写随笔。尽可能每天写一篇,如果某一天过得充实,可以写几篇。而有一天无话可说,也可以不写。因此。随笔具有灵活、自由、随便的特点,它是学生写好个性化作文的基础,也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湖北东风公司一所学校的初一年级100多名学生完成的一篇《家庭给我的……》的作文中,竟有70%的学生写出了《家庭给我的烦恼》。尤其令人不解的是,有不少学生在作文中开门见山地写道:“我最不愿意去的地方就是家。”他们究竟烦什么,又为何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呢?我们只有到孩子们的作文中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3.
柴兵虎 《师道》2008,(2):37-37
班里一位叫梅梅的学生写了一篇作文——《一夜间的财富》,说的是在下晚自习时看到满天繁星而回忆起和妈妈之间发生的事;学生兵兵看后感动得快要哭了,他联想到了自己的妈妈,也写了篇作文——《“二年级”文凭的妈妈》,两篇作文流露的真挚情感扑面而来。读后,为学生的真情而感动。  相似文献   

14.
凌河 《教育文汇》2013,(20):14-14
“我希望老师像导游,而不像园丁,修剪掉我们不听话的枝叶,最终让我们长成了只会听话的植物”。这段文字,出自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文,题目叫作《园丁与导游》。今年教师节当天,这篇作文被班主任老师称为一份特殊的“礼物”。  相似文献   

15.
可敬的园丁     
赵俊辉 湖北省仙桃市胡场一中语文教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会员。从教以来,主攻作文和阅读教学,已辅导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习作百余篇,他本人也在《写作》《现代语文》《初中生优秀作文》发表教研、教辅文章多篇。教研之余他还在《中国青年》《中国校园文学》《辽宁青年》等报刊发表各类体裁的作品数百篇。著有教育随笔集《太阳路上的行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开设了语文阅读课 (学生每周用 100分钟的时间在“语文学习室”阅读各类图书报刊 )。在鼓励学生积极读书的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写 8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亦称之为“随笔作文” )。也许因为是随笔,也许因为没有烦琐的写作框框的限制,绝大部分学生的随笔作文文笔生动,内容丰富。对随笔作文,我不作精批细改,但对任何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我都要视其内容、表达、书写等写下认真的批语。这些批语,有的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有的洋洋洒洒,一吐为快;但无一不是情随文生,情溢于墨。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许多批语竟在学生中…  相似文献   

17.
贺连邦 《青海教育》2010,(11):30-30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是起步阶段,是“习作”阶段,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但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常常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写作文时,常常搜索枯肠,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可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随文练笔,让学生在被欣赏、  相似文献   

18.
张晓煜同学的写作水平比较高,她的《尽吾志而无悔》曾荣获中华第三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全国仅9名学生获此殊荣)。她游了扬州瘦西湖之后,写了一篇随笔《扬州慢》,描写游湖时看到的景象和内心感受,文笔流畅而优美。  相似文献   

19.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一次探索》。其中有一篇作文从布局谋篇到遣词造句都很好,但就是内容不切题。作文的内容是记叙他们三人小组完成的一个研究性课题,叫《数学、数与生活的关系》,但这个学生写得不是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究过程,而是选取的整个探索过程结束后要参加评比展示的演练过程,这显然不是探索。这篇作文该怎样指导?我想,教师不要直言否定,还是引导“上钩”“请君入瓮”好。师:用词典查一下“探索”的含义。生:意思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师:你们的这个研究性课题要寻求的是什么答案?生:数学、数与生活的关系。师:能讲一…  相似文献   

20.
钱梦龙 《师道》2002,(5):18
《中文自修》不久前向读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该刊19个栏目中你最喜欢哪些栏目?调查结果,《生活随笔》栏目得票率很高,反映了中学生对“随笔”这种文体的钟爱。这使我想起了当前处境越来越尴尬的作文教学。多少年不变的传统作文教学,最根本的弊病,是作文训练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背离。我们的青少年在生活中大多生龙活虎,富有个性和灵气,三五个人在一起,叽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