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代浙江东南地区乡民反抗斗争中的武器升级情况是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文化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清末社会转型这个大的背景和前提下社会各方面变迁进步的表现之一。武器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最直接体现形式之一,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文章以近代中国浙江东南部为例,从社会、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了浙东南农民斗争中的武器问题,从侧面印证了乡民们武器的升级体现了中国被拖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后开始的不自觉的近代化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近代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期。伴随着近代中国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历史跃进,近代中国法律教育也同样面临着一个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这种转变过程也就是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近代中国法律教育文化观念的变革经历了由浅到深、由片面走向全面,逐步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险制度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开始由传统社会救济模式向现代社会保险模式转变。中国近代留下的几部主要社会保险法规,大致勾画了这种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民众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教育素有“教民”传统,重视社会教化是传统教育的特有功能,与近代民众教育既有本质性的区别,又有自然的内在联系。系统梳理从古代社会教化到近代民众教育转变的历程,了解古代不同阶段社会教化的状况和近代民众教育发展的基本类型,从施教目的、制度、内容、方式和效果入手,揭示出“民众”历史地位的变化,乃是从古代社会教化向近代民众教育转变的核心,也是近代民众教育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延误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初创时的艰难历程,印证了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的现代化。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防御型特征制约了铁路建设的健康发展,一是要不要建铁路,二是中国早期铁路功能偏重国防。中国传统社会的内在因素阻碍铁路建设,长期争论使中国错过发展铁路的时机。  相似文献   

6.
铁路作为“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工具”,它在中国的起步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然而,它的出现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铁路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快了地区间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地域间的文化交流,转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可见,铁路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是社会嬗变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是位于京汉铁路与正太铁路交汇处的铁路枢纽城市,铁路的出现加速了人口流动,传统的农业生产在铁路的带动下向与铁路相关的新兴产业转变。与此同时,铁路拓宽了人们的活动和交流区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不断更新和提升着广大民众的观念与社会文明程度。因此,铁路的开通对塑造和成就近代石家庄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在社会巨变的影响下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左宗棠作为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洋务运动的领导者,肯定个人追求正当利益的合理性,提出了以义制利、追求"公利"的义利观,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和社会经济发展下人们义利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这一转变的历史过程,无论是科学技术、政治制度,还是文化习俗都打上了西化的烙印。近代历史事件的时间表述也是如此,用传统的天干地支、皇帝年号来表述,逐渐演变为采用西式的具体月日来表述。这一转变,其一反映了传统文化向西方文化的让步,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历史趋势;其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外患频仍的历史事实;其三反映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加速这一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欺辱,引起了中国深重的民族与社会危机。面对这一空前的时代巨变,士绅阶层中的知识精英开始寻求救国之道,以促使传统社会的变革。作为乡村士绅的刘大鹏,在晚清民初动荡的时局中亦无法置身事外。时代的变迁使得刘大鹏的传统民族主义观念发生了近代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出晚清乡绅对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适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是一个大转折、大变革的时期,根据社会变革和革命的需要,各种西方学说被纷纷引入进来。其中,进化论一传入立刻被用来解释中国社会的前进、发展问题。在中国传统变易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进化论历史观,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传入中国后,适合于说明中国的国情,也易于接受。由于进化论满足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中国近代思想家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探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进化论在近代中国起到了划时代的伟大作用,在中国传统变易史观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晚清善会善堂向近代慈善组织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会善堂这种慈善组织自明末清初诞生,自此迅速发展,但依然归属于传统慈善组织。直到晚清,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变,加上西方慈善组织和各种社会思潮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传统善会善堂在运转模式、社会功能、慈善理念、慈善内容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开始向近代慈善组织转型。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教学方法改革驱动了由传统向近代化变革的中国近代教育,开始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儿童为中心”的转变,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因受中国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条件、文化传统及教法本身的制约和影响,教法改革呈现出繁荣与繁乱杂糅的势态。这些经验及教训能为当今各类学校正在进行的教法改革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铁路筹建与清末广西边防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一方面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动力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历史特征.由于中央政府与广西地方政府着力统筹的全局存在着不同的出发点,因此,尽管都认识到铁路筹建在广西边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认识到铁路筹建和边防建设的紧迫性,但包含完整铁路网在内的近代战略交通网络并未能在广西最终形成,也没有在近代国防体系中占据应有的地位,这是近现代广西社会乃至西南社会多种因素交相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是适应鸦片战争后御侮图强的政治需要和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经济需要而产生的。科学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内容 ,科学教育的产生有力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变革。清末政治经济是制约近代科学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近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活动的开展,铁路逐渐出现在东方古国印度和中国的国土上。由于两国近代社会的不同特点,导致两国政府在铁路问题上实行了两种不同的政策,其结果分别对两国近代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印度和半殖民地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新旧结构的更替呈现多层面的交错运动态势,表现为五种发展趋势:中央政府权威削弱及其衰败化;在西方列强侵略下国家地位的边缘化;传统政治体系向近代政治体系演化的民主化;社会经济演变的市场化;国家与社会结构的二元化。五种趋势构成中国近代化的阻力与推力,使近代中国既表现为从传统农业国向近代工业国的转型,但又无法完成这一转型。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中国社会内部,在于制度变革的滞后  相似文献   

18.
晚清士子的生活与教育--以塾师王锡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近代社会的深入,新式教育逐渐兴起,中国传统教育和中国士子的传统生活受到挑战。本文以王锡彤为个案,从其身世与学业、职业活动、经济生活、身份变动等方面,来具体剖析晚清底层士子的生活与教育,探讨近代教育界传统士子的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学徒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管理者,近代商人与学徒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近代商人对学徒教育的参与,促成了学徒教育目标的转变,推动了学徒教育规模的扩大、方式的变革和内容的丰富。近代中国商人参与学徒教育,不仅促进了学徒的社会流动,还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并对中国传统学徒教育的近代改造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铁路作为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之一,被西方列强引入中国。中国社会对铁路的认识经历了由拒绝到接受再到积极兴办的过程。而铁路在中国的艰难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对中国的传统观念及社会风尚产生了缓慢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