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洪堡特关于语言是一种“精神力量”的理论和王力认为语句的严密与人的思维发展有关的理论,以及语言接触论的最新成果来分析鲁迅欲通过直译外国文本来改革中国现代汉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首先分析了鲁迅直译文本对白话文建构的创新性贡献。分析方法上的难点在于对于语料的检索与时间界定,即界定哪些结构是汉语原有的、哪些是外来的;随后,考察鲁迅翻译文本的组织方式与现代汉语话语组织方式发生的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使用的历时类比语料库包括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开发的汉语语料库、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开发的CCRL检索工具以及鲁迅译文全集,以此比较同时期汉语原创和鲁迅翻译文本中的句首成分,探讨某种语言使用现象与翻译的关系,确定哪些变化与鲁迅翻译关联,并详细列举和分析鲁迅直译策略的使用体现。  相似文献   

2.
"直译"是从属于周氏兄弟整个改造中国语言的博大思想的。他们正是站在中国语言改革的高度来论述其"直译"主张的,甚至于鲁迅的"硬译"成为了现代汉语变革的暴力手段。在翻译研究框架下,从中国近代的文化场景和文本语法的角度重新审视周氏兄弟的日本文学翻译,将拓展周氏兄弟和外国文学关系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但鲁迅作品的语言多是二、三十年代的汉语,是刚从古汉语中演化出来的初期的现代汉语,这种语言和今天的现代汉语已有一定的距离,教师  相似文献   

4.
鲁迅不仅是东方的,而且也是世界的文豪和语言大师。他的作品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典范,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本文就鲁迅语言简练、朴实之审美特点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鲁迅作品的语言,上承古代、近代汉语,下启现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正因为鲁迅处于这样一个特定的语言时代,因此今天的青少年阅读鲁迅作品,常会遇到一些不同于规范的普通话的特殊语言现象,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鲁迅著作不仅以内容的博大精深、笔触的幽然犀利而遐迩闻名,而且以语言的丰富隽永著称于世。鲁迅一贯主张“博采口语”,“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同时又注意从我国古代以及外国语言中吸取有用的成分。因此,鲁迅作品既有新鲜活泼的群众口语跃然纸上,又有生动凝炼的古语词、外来词活跃其间,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鲁迅先生对我国古代白话文献素有研究,从禅宗语录到小说词曲,他都广搜博览,谙熟于心,因此一旦挥毫,古代白话词语自然涌诸笔端。所谓古白话,是指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与文言相对待的古代书面汉语。它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渊源。古白话中许多语汇至今仍活在口语和书而语中。作为一代宗师的鲁迅在继承古白话的传统。丰富现代汉语语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研究鲁迅对古代白话词语的运用,既可看出鲁迅在这方面所作的贡献,又能从中探索某些语汇发展变化的踪迹,而加深对一些语言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学角度解读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一位卓越的语言大师,他既承传了古语的精华,又开启了灵活运用现代汉语的通途。从鲁迅的语言着手,分别从词语选择、语法活用、修辞技巧三个方面分析和解读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功能对等是其中知名度最高的翻译理论之一,对于从事翻译行业的人员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也具有相当深刻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合格的译员,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不同语言下的文化背景有着较为深刻的可理解和认知。本文通过对功能理论的概述以及英美文学翻译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探讨了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下的英美文学翻译这的相应策略,希望能够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这一领域做出一丝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直到今天,国内翻译界对于鲁迅的翻译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如部分学者认为鲁迅的译文“信”有余而“达”不足。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翻译选目中的“弱国情结”、翻译理论中的启蒙翻译文化观、“硬译”的方法论和“重译”的翻译路径,从翻译的历史语境视域出发,指出以上观点是从单一文化语境来看待鲁迅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的结果。本文提出鲁迅翻译理论的目的绝不局限于语言表层,而是一种改造中国语言文化、构建平等的民族关系的文化策略,其“硬译”的翻译方法是他的翻译目的在语言层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死魂灵》作为鲁迅晚期翻译实践的代表作品,其译笔的语言风格表现出强烈的"鲁迅风","硬译"色彩则有所淡化。本文即试图通过几个译本的比较,探讨鲁迅的翻译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并揭示鲁迅是如何在翻译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将翻译在语言形式上的革新诉求与具有政治功利性的社会改造行为相统一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近代翻译文学为汉语的脱胎换骨提供了种种范式和思路。现代汉语写作正是在近代翻译文学的刺激下逐渐走上自我成熟之路。文章拟以林纾和鲁迅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为例,探讨近代翻译文学和现代汉语写作的些许"瓜葛"。  相似文献   

12.
汪宝荣教授的新著《异域的体验:鲁迅小说中绍兴地域文化英译传播研究》,运用描述性和规定性翻译研究的方法,首次全面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前鲁迅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历程,重点描述、评析了7种英译本对鲁迅小说中绍兴地域文化(含方言)的处理手法,就如何翻译与传播中国地域文化提出了理论构想,堪称中国"乡土语言"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引发中国传统语言流变的最重要中介之一。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晚清以来的语言通俗化趋势及《新青年》等杂志围绕白话展开的论争,构建了现代汉语语言规范;白话语言规范的形成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学向现代化的过渡,同时也完成了国人语言与思维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王婧锦 《考试周刊》2009,(41):37-37
在中国翻译史上,鲁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翻译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本文简要叙述并总结鲁迅的翻译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中国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翻译观曾经在我国翻译界引起极大的争议,褒贬不一,而更多的是遭到批评。然而鲁迅先生翻译观的形成过程是受到社会历史环境、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现代白话文和现代翻译的发展趋势等来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汉语中“副+名”的组合,有的出于语法的需要,有的则出于修辞的需要.出于语法需要的,大都具有关涉性的语义特征;出于修辞需要的,大都具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有两种类型,即语法类型与修辞类型.两种类型的“副+名”组合,在具体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等方面是不同的,修辞类型中的名词可看作活用,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汉语中“副+名”的组合,有的出于语法的需要,有的则出于修辞的需要.出于语法需要的,大都具有关涉性的语义特征;出于修辞需要的,大都具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有两种类型,即语法类型与修辞类型.两种类型的“副+名”组合,在具体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等方面是不同的,修辞类型中的名词可看作活用,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  相似文献   

18.
李临定先生长期致力于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并且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一套思想体系,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对大量的语言事实调查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揭示语言的规律,并形成比较全面的系统,着重研究各种句型,描写、总结不同句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鲁迅站在中国语言改革的高度,从改造整个中国语言体系的角度,提出“硬译”和“欧化”的翻译主张,目的是在汉语中输入新的内容和输入新的表现法,从而改进中文的文法和句法。鲁迅的这个翻译主张在中国近代译学史上可谓是独树一帜,可是竞遭到了强烈的攻击甚至漫骂。鲁迅“硬化”和“欧化”的主张对汉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英语的发展史充分证明鲁迅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小说,以深刻的革命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而著称于世,作为文学因素的语言,也是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优秀代表之一,它从语言的各个方面,显示了现代汉语的优越性,成为我们学习语言的光辉范例。“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一个优秀的作家也是一个语言艺术家。鲁迅是十分重视语言的提炼和加工的,鲁迅的创作实践证明,不断地注意语言的加工和提炼,丰富语言的各种表达手段,是提高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重要途径。从鲁迅的手稿(包括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