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伦理问题在现今社会里尤显突出。课程是一种教育学化了的化,它具有伦理价值的内容,并且它具有伦理价值导向的作用。课程的学习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任务之一,大学课程是对大学生伦理价值问题进行探讨的切入口。在大学课程的伦理价值问题上采取中立的态度,既不压制、诋毁,也不追随、褒扬,是对大学生探索伦理领域行动的一种关怀、鼓励,它可以激发大学生对伦理领域进行研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伦理道德判断能力,培养他们自我监督、自我改进的伦理道德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程远凤 《教育评论》2013,(1):102-104
本文针对我国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差、社会适应性低和大学伦理教育缺失且途径单一的现状,主张在大学的相关专业课程中渗透伦理道德教育。以民商法课程为例,提出在进行民商法法学理论教学的同时,利用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对大学生开展生命伦理、家庭伦理、经济伦理和信息伦理教育,以提升大学生伦理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不仅需要斟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也要考虑参与评价活动的个体或组织之间行为伦理的合理性、公正性问题。大学作为伦理性实体不仅自身存在着伦理关系,还要以自身伦理的实践为学生和社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担负伦理道德代言人和伦理道德教育家的角色,高校教师作为“学术人”也要遵循一套学术伦理规范。大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所以大学教学内在地具有伦理属性。教学评价是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其具有特殊的伦理品格。在实践上,教学评价的目的应为师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在评价主体应包含教师本人,评价内容应该全面且侧重师德的发展性,评价过程应公开、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4.
对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关联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不可能脱离社会价值判断和避开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从伦理视角作深层透视,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道德经济,这是它的内在属性和合理定位。伦理道德是一种无形资产和理性杠杆,对资源配置起着一种“软调节”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洪艳荣 《教育探索》2021,(10):67-72
大学生身份认同的伦理底色不仅关系到自身道德生命的完善、精神世界的挺拔、价值理性的稳健,还关系到知识理性的建构、家国使命的担当、社会责任的澄明.大学生身份认同需要经由"我"与自我的伦理自反、自我与他者的伦理承认、自我与普遍性规范的伦理内化而生成反身性身份认同、社会性身份认同、普遍性身份认同.当前,大学生身份认同中的伦理文化、伦理精神、伦理抱负与伦理气质匮乏,存在一定程度的伦理隐忧与道德风险.以伦理文化自信为价值线索与哲学依据,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伦理元素嵌入、大学课堂教学的伦理向度自觉、大学实践活动的伦理设置、大学实体的伦理文化建设等维度培育大学生身份认同的伦理底色,是必要且紧迫的教育行动.  相似文献   

6.
大学是一个特殊的伦理实体,以伦理道德为基础形成的大学制度蕴含着特定的伦理品质。具有公正、自由、民主和发展等品格的大学制度,无疑是一种合理的、合道德性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否体现这些价值追求是我们判断现代大学制度优与劣、善与恶的价值尺度。这些品质的养成既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共伦理环境,又需要现代大学制度自身的建设,还需要相关利益主体素质的涵养。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各界人士,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旨在破解这一难题。但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日渐复杂,大学毕业生的职场伦理知识成为破解这一命题的新切入点。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场伦理品质已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职场伦理教育研究也随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文章主张对大学生进行职场伦理常识教育,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职场伦理品质和职场伦理行为,促使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导向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发生积极改变,从而提高他们的职场伦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在接受理论美学家看来,文学艺术作品是一种意义多元的召唤性结构。新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出现,它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期待,伦理价值取向是非常关键的。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伦理向度与读者的审美伦理向度是否一致、是否融合,决定了艺术作品的艺术品性和价值实现。我们分析文学的伦理价值取向与读者的伦理价值取向的逆向、阻碍与交锋,并非否定其融合、相通的态势。无论时代怎样演变、社会如何变迁,"真"、"善"、"美"的东西都会有大致相同的内涵。真正的文学审美接受应该是具有审美艺术价值的、具有高尚伦理道德向度的精神活动,文学的伦理价值取向应该导致读者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学术管理制度伦理建设是提升大学学术管理制度效能和制度伦理道德水平、激发大学学术活力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大学学术管理制度伦理建设不仅是满足大学学术活动范式现代转型以及大学学术管理实际的需要,也是解决大学学术管理伦理诉求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大学学术活动的底线伦理、责任伦理、交易伦理与诚信伦理、合作伦理与共享伦理以及价值伦理与身份伦理等构成了大学学术管理制度伦理的内涵和特性。构建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大学学术管理制度体系不仅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章程,建立以伦理道德规范和要求为基础的学术管理制度体系,而且需重视学术管理制度伦理自身建设的完整性,并健全大学学术道德规范相关制度建设,强化制度伦理在学术管理中的权威地位和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课程资源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切可资利用的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它具有多样性、多质性、价值潜在性等特点。① 课程资源开发是开发主体在主导价值取向的指导下 ,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 ,从自然、社会和人组成的资源生态系统中 ,开发出能够满足社区、学校、学生需要的可资利用的资源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 ,将“自在价值”转化为“自为价值”的一种动态过程。我们认为 ,课程资源开发应该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 ,它是课程资源生态性存在的内在要求 ,也是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的深切呼唤。首先 ,课程资源是一种…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高师院校现行的普通话教学体系没有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是造成民族地区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过级率偏低的重要原因,要提高民族地区学生普通话水平,就需要设置合理的普通话课程体系,实行分类分层式的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较低,势必影响他们的择业和就业。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并积极探索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途径,以适应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已成为摆在每一位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发展、创新中,不断超越和升华.通过扬弃与整合,其精华不断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新鲜元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确立了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道德基因";国学和民族精神的复兴,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输送了"精神血液";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培育了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伦理骨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浇铸"思想灵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道德动力不足问题是指大学生对道德有比较正确的认知,但在道德践行上却缺少推动道德行为的坚定力量和坚持精神,所以往往在道德行为上表现为知行不一。导致大学生道德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教育引导不完善以及大学生的道德思维不成熟等,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通力协作,才能最终解决大学生道德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已经有近五年的时间,从最开始的关注理论教学的改革,到注重培养大学生践行道德规范,积极探索有关课程实践的制度制定、实施办法和路径选择、评价尺度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浅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与管理,才能使大学生在求职前就对职业意识中的立业、敬业、创业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加激发学习积极性,努力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任务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理想的构建和道德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要任务。道德性成为大学生道德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是大学生道德能力的重要内容。道德社会化任务的达成方式要符合社会要求,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将体现时代精神的内容、原则、方法引入德育,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诸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因此,应该进一步提高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通过各种针对性形式,全面加强当代大学生在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基础部分,应该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保持一致并为其服务。培育和谐人才是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用“和谐方法”育人是高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满足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需要是增强和谐德育的重要体现,建立和谐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步入价值观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为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应营造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环境,实现环境育人;更新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促进素养提升,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扩展教育渠道,拓展教育范围,创新教育模式。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实现课程教学与环境教学,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内化,进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