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今社会,随着各种文化思想的涌动,不少学生淡化、漠视了我们厚重的传统文化。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注重传统文化教学。一、扩展阅读范围,诵读国学经典新课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诵读古代国学经典,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从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阅读感悟是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感染的理想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必需。语文教学需要学生在阅读感悟上狠下工夫,以此达到形成精神支柱的目的,本文就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感悟中形成精神支撑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的文化,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需求各种不同文化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在接受多元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也不能因此而忽略祖国优秀文化遗产,还应当在高度意义上加强学生接受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感染。本文所做的多元文化视野之高中文言文教学探索,值得人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维梅 《学周刊C版》2023,(5):108-110
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基所在,也是中华之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值得中华儿女世代相传。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应当承担起弘扬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重任。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教材人文内涵丰富,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但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处于容易叛逆的年龄段,所以要让学生真正走入语文的课堂,接受中国优秀文化的感染与熏陶,而不是被动接受。因此,构建初中语文的生态课堂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既承载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能责任,也承载着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教师要用教育眼光去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接受其熏陶与感染,为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打下根基。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在初中教学中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走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璀璨历史文明,体味诗歌的韵律美,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更深刻理解和热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现代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古文教学 ,当从翻译理解文言词句入手 ,以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理解民族文化的人文价值为核心 ,以引导学生自觉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为学生一生铺垫立人处世的精神底子和文化底子为最高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提供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育教学的实践给人们的启迪是形成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需求语文教育的实践性。本文作者从自身语文教学的实践所谈及的话题值得人们去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文化的解读,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论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营造积极开放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寓文化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期有效促进高职语文课堂的改观。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的篇篇目目都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新的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国学经典结构化文化自信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虽然学生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要说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印象,却一鳞半爪。朱自清先生从主要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入手,  相似文献   

13.
古诗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阶段这个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我们要注意发挥语文课程蕴含的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语文课程蕴含的优秀文化的优势,使其形成育人活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适应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改革需要的课题。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指出赐予学生慧眼,发挥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协作,是挖掘语文课程蕴含的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需要通过课程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得以和谐发展。学生得以和谐发展的语文教学,需要对学生在具体学习活动中的进取精神的培养做出认真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一。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少年儿童珍贵的精神营养品。因此把传统优秀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幼稚的心田,既有利于学生早接受传统国学的熏陶,增进语文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又有利于学生汲取优秀传  相似文献   

17.
<正>诵读古诗文,学生在接受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多的是接受了文化的熏陶与感染。语文的熏陶作用是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关注到了这点,我们就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正确把握与实施。在课堂上教学的古诗词只是诗词海洋里的小部分,若能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创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诗词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才能全面发挥出来。古诗词教学需要创新,如在语言的品味、情感的体悟、意境的想象、学习的拓展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我们国家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也越来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活动。特别是在小学学校教学中,学生在这个时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立足小学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形成学生对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就是一种文化熏陶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学生沉浸到作品的深处,自觉地感受、体味文言文经典,受其熏陶和感染到学生利用文言文深邃的语言内涵丰富现代文写作,来构筑高中文言文动态的文化认同,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和旨趣。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和主要手段。学生快乐有效地朗读是搭建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学生人文人心入境地朗读,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可以陶冶情操,荡涤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朗读,并在快快乐乐的朗读中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情感走向,提升学习效能,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不断增强学习母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