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正手击球技术是网球教学中最基本的部分,是网球运动最先接触的击球技术.初学者在学习正手击球技术时易出现诸多常见错误动作,对错误动作进行分析和改进使学生体会到正确的击球技术,才能使击球技术日趋合理.这些错误动作若不及时纠正,不但影响学习者对完整技术的掌握,影响学习效果,也可能导致伤害的事故发生.因此,如何有效的、科学的对这些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就成为体育教师在运动技术教学和训练中的一项主要任务.本文针对正手击球的各个技术环节对常见错误动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并结合教学实际,对网球初学者正手击球技术易犯错误动作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通过大量阅读近期有关网球方面的期刊、文章、报纸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书籍,观看世界级网球选手的技术动作,结合教学实践后发现,对网球运动中各种技术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但仔细探究,各项研究涉及的内容大都较为宽泛,对网球运动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正手击球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剖析不够深刻、全面,甚至各研究对同一技术环节提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在实践中,某些观点与实际脱节,不利于网球初学者对正手击球技术的快速准确掌握.作者将各项研究加以综合分析后提出:要继续丰富完善相关理论,及时校正不符实际的文字、集百家之言结合实际,概括出一套完整详细的理论;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反复理论灌输,使学生牢记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的区别;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运用动作示范,尤其是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的对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摩著名选手的技术动作,也可以将每一位学生的技术动作拍摄下来而后反复播放、点评、校正.  相似文献   

3.
在网球基本技术教学中,正手击球、反手击球和发球是教学中的重点.和正手击球技术相比,反手击球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掌握,而且在实战中不易得到正确运用.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常用的几种反手击球动作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结论:在网球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反手击球技术是学生打好反手球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何立夫 《考试周刊》2009,(37):177-178
在羽毛球教学中,要使学生把正确的挥拍动作运用到实际击球中,教学方法和训练内容与挥拍动作的掌握速度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作者通过对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的训练效果进行比较.证明以挥拍、原地接发后场球击平高球、半场自由对打平高球为训练内容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动挥拍动作击球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马艳辉 《考试周刊》2007,(39):94-95
网球的技术性很强,正手击球是其中最为基本的一项技术。正手动作一般分为准备姿势、引拍、向前挥拍、击球以及随挥五部分。本文主要根据生物力学中人体协调链的原理对其中击球环节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手击球作为一项基本技术,相比其他击球方式在力学和生理学上有相当大的优势。对于学习者具有击球点掌握不准、拍面角度控制不好以及挥拍轨迹不明确三大技术难点。正手击球的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七个方面,本文在这些方面做了阐述。通过对网球学习者学习正手击球的技术教学,主要围绕正手击球的动作要领,对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适应网球学习者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手击球是网球技术中最基本的击球方法,是初学者最先学习的技术。为了便于教学和训练,文章对网球初学者易犯错误动作进行分析,认为在正手击球训练中,只有抓住技术关键,有针对性地训练,不断地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8.
网球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但由于高校开展人数众多,场地较少,学生练习效果得不到保证,致使网球墙在高校网球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这里需要向大家提醒的是,网球墙不仅仅是为被动补偿性练习而提供的,它的作用非常大,是全方位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墙击球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网球的基本技术动作,有利于动作的定型,同时也能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对墙击球练习方法的针对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密度、强度及难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网球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但由于高校开展人数众多,场地较少,学生练习效果得不到保证,致使网球墙在高校网球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这里需要向大家提醒的是,网球墙不仅仅是为被动补偿性练习而提供的,它的作用非常大,是全方位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墙击球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网球的基本技术动作,有利于动作的定型,同时也能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对墙击球练习方法的针对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密度、强度及难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初学排球扣球而言,详细地分析和论述了学生在学习扣球过程,易犯错误动作的原因及纠正手段措施与方法。帮助初学准确地掌握助跑起跳扣球的起动时机、助跑节奏、踏跳时间、位置等,正确掌握助跑踏跳的摆臂、起跳后引臂以及收腹挥臂击球动作等。有效地帮助初学扣球技术动作的改进提高,尽快学会掌握扣球技术。  相似文献   

11.
提高排球传球技术的四步训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球传球是排球运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是利用全身协调力量并通过手指、手腕的弹力去迎击球的一项技术动作。本文根据排球传球的技术特点,结合多年的排球教学实践,提出了让学生快速、正确掌握排球传球技术的四步教学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调研和教学实际,以毽球三人传接球练习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练习方案,并提出了传接球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建议,为组织毽球技术练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mosston体育教学光谱中的练习式和互惠式2种不同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以大学体育课排球选项女生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不同教学形式的排球教学实验,分析不同教学形式下传球、垫球、发球等排球基本技术教学效果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练习式与互惠式之间的教学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练习式教学效果优于互惠式。  相似文献   

14.
随视对大学生网球击球准确性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球专项技术教学中,对击球练习时细致强调眼睛随视来球,摆脱目光死盯在落点上,对看清来球,击准球,提高击球基本技术及成功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普通高校乒乓球普修课的多球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访谈法等方法,以普修乒乓球课的学生为对象,对学生的乒乓球多球教学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多球训练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多球练习可以加强单位时间训练的密度、强度,做到反复练习,对于提高基本技术和步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管理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还可以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40名篮球专选班的男生为实验对象,在实施18周篮球教学的前后,对手腕和肘关节动觉方位准确性进行研究,分析篮球教学对优势手方位准确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篮球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手腕和肘关节的动觉方位准确性;手腕和肘关节外展动作的角度误差要大于内收的误差。  相似文献   

18.
主要运用文献法、分析法与实验法,对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乒乓球技术课反手推挡技术教学采用突出教学步骤与发力形式理念教学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推挡技术教学由挡球、推挡、快推及加力推等几个步骤构成;练习形式由简到繁,击球节奏由慢到快,发力形式由借力到主动发力;整个教学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实验表明:突出教学步骤与发力形式教学理念,对提高学生反手推挡技术的规范性、连续性与稳定性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应用化学专业如何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实习教学水平、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velop a method of approach that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meaning and use of artifacts in education by applying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to learning and artifacts. An empirical material of video recorded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s in Sweden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approach in terms of how artifacts in different ways can play a part in meaning making proces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e illustration from the video recordings shows that a ball can be constituted as a great toy and that in the pract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ng physically active and an active participant in a certain game is regarded as reasonable. However, it also illustrates that the ball can be constituted as a lethal projectile and a pupil positioned as lazy and unwilling. In the article we argue that empirical studies of artifacts-in-use using visual methodologies are both important and valuable, challeng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reflections about the role of artifacts in their t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