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人缘和地缘两个维度拓展了岑参边塞诗研究的新视野.从人缘关系来考察,岑参的幕中同僚很多,但多位同僚都先他回京,这影响了岑参边塞诗中的情绪表达,岑参西域送别诗是其边塞诗的主要题材;从地缘视角去辨析,岑参先后入安西、北庭幕,不仅有主帅之别,更为重要的是有天山南北地域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岑参边塞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包括立功边塞的报国豪情、浓重的思乡思亲之情和送别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岑参两出边塞为时间线,梳理其边塞诗中三种主要情感的具体体现,认为其情感成因是受传统边塞诗歌情感、时代因素及个人经历的影响.岑参边塞诗情感在边塞诗发展进程中的价值与意义包括:拓展了传统边塞诗歌情感内涵,情感表达既有现实性又具有浪漫...  相似文献   

3.
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边塞诗的创作形成风尚,达到顶峰,则在盛唐.而盛唐边塞诗人中尤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人在诗歌创作与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特征.高、岑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了解盛唐边塞诗概貌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红梅 《阅读与鉴赏》2007,(7):51-51,48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先后两次出塞,在边塞前后共达六年之久。边塞的大漠风情和戎马生涯,开拓了岑参的诗的境界。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岑参边塞诗的主要风格。《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岑参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边塞诗的创作形成风尚,达到顶峰,则在盛唐.而盛唐边塞诗人中尤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人在诗歌创作与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特征.高、岑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了解盛唐边塞诗概貌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6.
盛唐边塞诗人岑参,以其先后两次入幕边地的亲身经历进行"丝路"创作。留存至今的约78首"丝路"之作真实反映了西域风光,歌颂了异域人情,极大拓展丰富了边塞诗的表现内涵。在诗歌体裁上继承发扬七言歌行、绝句的音乐性,尤其在边塞诗作中对七言歌行体的探索与运用,创立"……歌/行,(奉)送……"的歌行新体式,实现了对边塞体裁的创新。同时"丝路"之作所呈现的奇丽悲壮风格体现在对优美、崇高这两个美学范畴的并力探索,进一步促成岑诗的多样风格。针对近年来文学与地域、文化与地理相互作用的研究,岑参西域行旅与"丝路"之作不失为一较好的切入点;通过其"丝路"创作的考察,亦可对"盛唐气象"下的"丝绸之路"有一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岑参诗作大多以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为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其代表作之一.应该说诗人在状写边塞风光的同时,更多是在叙写守边将士的苦寒生活;而诗人在抒写惆怅之情的同时,也是在为边关将士言情述怀.  相似文献   

8.
天宝十一年秋天,盛唐著名边塞诗人高适赴河西,入哥舒翰幕为掌书记,直到天宝十四年,佐哥舒翰守潼关,离开河西.入幕河西,是高适实现政治理想的开始,也是高适政治上飞黄腾达的开始.期间,高适创作了很多边塞诗,抒写了自己在河西的所见所闻所感.入幕河西对研究诗坛和政坛的高适,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高适入幕河西,到底是哪一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考察高适的诗歌,尤其是其在河西所作诗歌和杜甫、王维的相关诗歌以及新旧唐书的记载,当以天宝十一年秋天入幕河西为是.  相似文献   

9.
《交河郡长行坊支贮马料文卷》与岑参行年小考熊飞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一生曾两入西北边塞,在安西、北庭两都护府中担任幕僚。其第二次入伊西北庭实在何时,所任何职,都是历来聚讼不已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吐鲁番阿斯塔那506号墓所出《唐天宝十三—十四载...  相似文献   

10.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代诗歌诗派纷呈,各炫异彩,盛唐奠定的边塞诗派即其中之一。边塞诗派的掌门人和主将,当然应推高适、岑参、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从陆游爱国忧民和自然风物两方面诗歌的具体鉴赏出发 ,分辨出陆游爱国忧民的诗歌不同于其他诗人同类诗歌的别开生面之处 ,并从中透示出其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极为强烈的自负执拗的心理情结。同时 ,钱钟书还剖析了陆游与杨万里在自然风物诗歌上的审美差异 ,指出陆游诗歌意境重复、议论牛氐牿等创作上的局限 ,揭示出其标举的“工夫在诗外”之诗学观与实际创作中模仿、点化前人作品之间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2.
尚恒元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1):13-14,19
陆游《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中所用"姑恶"一词,古今多有异议。今据陆氏多首相关之诗,指出"姑恶"有含恨之意,该诗系悼亡前妻之作。  相似文献   

13.
《陆游评传》通过对陆游作品的潜心梳理,对其生平的重新考订,对其思想的深入探讨,展现与评价了陆游的思想风貌,凸现了陆游的文学精神,堪称陆游研究的别开生面之作。该书又在21世纪最初的年代出版,对于21世纪的陆游研究,将起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陆游诗歌中“梦”意象出现的频率在宋代文坛上是首屈一指的。梦作为一种从白昼延续到黑夜的精神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需求。“梦”意象无疑为研究者探寻诗人溶注在意象中的情感流程、内心隐衷提供了—个独特的视角。陆游的记梦诗历来都是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研究者大多缺乏全面统计和观照。文章主要考察了陆游诗词中记梦诗的具体篇目,钩沉了全部“梦”意象,统计并分析诗人人生旅途上不同时期梦意象的分布情况及其展现出的诗人对其生存境况和精神追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陆游47岁以前的北伐思想,是出师江淮一带攻击金兵,47岁进入川陕以后,尤其是南郑戎幕生活,形成了其新的北伐思想,陆游北伐思想嬗变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从南郑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方面作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赞体文是古代一种重要散文文体,内容以赞美为主。陆游赞体文共24篇,它们对全面研究陆游思想、情感、交游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学界对其重视远远不够,本文试图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两人历来并称。他们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都有多次出塞的经历,并且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高适、岑参边塞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气魄宏伟,激情澎湃,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感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形成了悲壮雄放的风格特征。但高、岑二人气质秉赋迥异,青少年时期教养、经历与生活道路各不相同,因此诗的风格也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此从四个方面对高适、岑参诗的风格差异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18.
从<广右战功录>和<明史·沈希仪传>的主观存世目的、叙事线索以及部分文字描写诸方面看,后者确实采用了前者.但对两书的文学特点的密和精、行文中记述事件发生时间的模糊和精确以及两丈断限的不同诸方面的考察,<广右战功录>亦不是<明史·沈希仪传>唯一材料来源,唐顺之<都督沈紫江生墓碑>也是其重要来源之一.而<广右战功录>也有独立于<明史·沈希仪传>之外的学术价值,这主要表现在学以经世的价值取向.于明代皇朝史上的地位和于唐顺之学术演变上的意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高适作为盛唐时代边塞诗的重要代表,生前未入“文章憎命达”的怪圈,身后虽与岑参齐名,然不若岑氏之多入选家法眼。今仅就《河岳英灵集》所选13首诗,与它本比勘,发现异文若干。前贤时俊多出校记而鲜有按断,现从诗人之际遇,诗歌之意境,古体诗之音韵,近体诗之格律诸方面加以分析,给出“各从其长”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20.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近万首诗歌,他生性爱花,特别是梅花,在蜀的几年中创作了三十多首“咏梅诗”,这些诗融进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展现了一种民族的伟大而永存的精神美,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为此,从四方面对陆游蜀中的咏梅诗做一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