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难治肺结核在整个社会传染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引起临床重视。现笔者将1980—1992年期间收集的符合难治肺结核病例50例综合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男:女=2.3:1,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3.1岁。农民45例(90%),工人5例(10%)。Ⅱ型肺结核23例(其中伴有空洞 8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明确肺结核X线分类中两型合并的分类.方法本文收集经临床、肺结核细菌学和常规胸片确诊的肺结核500例,进行X线分类的探讨.结果X线分类,原发型167例,合并胸膜炎的6例;血型播散型70例,合并胸膜炎22例;继发型306例,合并胸膜炎74例.Ⅰ~Ⅲ型肺结核合并胸膜炎102例,占总病例数的20.4%.结论依据病因、发病机理、中国结核病分类法(1998),按原发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血行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继发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进行X线分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经确诊的 3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 30例SARS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由肺实质的渗出或 /和间质的渗出程度所决定 ,根据病变早期及进展期的表现分为 4型 :(1 )局限小片型 :8例 ,早期为一片状局限灶性实变 ,随后病灶可增大 ,然后渐次吸收。(2 )广泛大片型 :6例 ,由早期单一局限片状病灶迅速发展为广泛大片状影(范围≥ 2个肺野 )。(3)间质肺纹型 :1 0例 ,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渗出性炎症 ,可有“粗网”、“细网”、“网点”之分。(4)多发混合型 :6例 ,早期即见肺内多发(病灶数目≥ 2个 )片状及结节状病灶或 /和与其它肺野的“网格状”及“网 -点状”阴影共在。结论 :X线检查是发现SARS的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在SARS的诊治过程中 ,影像学的“三有”与“三无”和实验室检查的“三高”与“三低”对诊断分型、分期有益 ,并有助于判断病情 ,指导治疗 ,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 我们曾急救大咯血窒息病人1例,现介绍如下: 患者女,60岁,农民。1993年1月25日以突然咯血约500ml急诊就医。患者既往有肺结核病史10余年,其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精神呆滞,烦躁不安,瞪眼张口,喉头作响,全身青紫、昏迷,血压10.0/5.0kPa,胸透:两肺空洞性肺结核,诊断:空洞性肺结核合并大咯血窒息。立即抢救:1人迅速抱起患者两下肢,呈半倒立位,与床面呈50°~70°,另一人托头,背屈,拍击背部。此时见血液从口鼻溢出,第3人撬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两例延髓内侧梗死病例观察,了解其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两例延髓内侧梗死病例进行临床观察、比较,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血管供应、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观察,两例病例临床表现及头颅MRI均符合延髓内侧梗死特点,病例1(病灶累及单侧)预后较好,病例2(病灶累及双侧)预后较差.结论:延髓内侧梗死(MMI)是临床上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双侧发病者更为罕见,以对侧面部和肢体中枢性瘫痪(锥体束受累)、深感觉减退(内侧丘系)、以及同侧舌瘫(舌下神经及纤维受累)为特征,主要为发自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前内侧穿支及脊髓前动脉闭塞所致.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延髓内侧梗.死(MMI)患者均有肢体瘫痪,大多数病例临床缺乏典型三联征,临床定位体征不明显,故临床易漏诊,诊断主要依据头颅MRI.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纤维胃镜对127例糖尿病(检出消化性溃疡31例)与同期非糖尿病153例(检出消化性溃疡43例为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总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组食后腹胀症状多于对照组(P<0.05)。而上腹痛、恶心呕吐,返酸嗳气等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胃溃疡,复合溃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十二指肠溃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发病与糖尿病病程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加深临床对此现象的认识。方法:对36例临床资料较完整的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X线、结素试验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35例COP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与单纯性COPD患者相比无明显特异性。结论:临床上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并不少见。由于该类患者临床表现的非典型性,导致漏诊、误诊较多。对此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表现为肺孤立性病灶的肺隐球菌病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表现为孤立性病灶的隐球菌感染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0~72岁,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85.7%(5/7)CT诊断不是肺癌,57%(4/7)诊断肺炎性病变,28.6%(2/7)考虑肺隐球菌感染,怀疑肺癌的仅为14.2%(1/7)。所有病例均出现晕征,病变强化明显,增强后CT值41.2,病变内部不均匀强化是其重要表现。结论:肺隐球菌病的孤立性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病灶出现晕征、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短期明显增大增多与肺癌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10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构成比及相关疾病随时段的变化趋势,栓塞状况,抗栓治疗情况。方法:入选近10年(1998年~2007年)住院的心衰合并房颤患者1380例(合并房颤51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者510例,瓣膜性心脏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占32.2%,非瓣膜性心脏病占67.8%。栓塞病例26例(5.0%)。使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480例(94.1%),使用华法林14例(2.7%)。结论:房颤随时段推移,发生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93例患者,根据体质指数(BMD=体重/身高2,分为正常组20例(BMI<25),超重组33例(BMI≥25),肥胖组40例(BMI≥30).分别比较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结果:肥胖组与超重组2型糖尿病患病率(40.0%、27.3%)均高于正常组(10.0%).肥胖组与超重组之间2型糖尿病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8例22个病灶的US、CT和MR影像资料.结果US、CT和MR非造影检出率:US13个,占59.1%(13/22);CT检出16个,占72.7%(16/22);MR显示全部病灶,占100%(22/22).US、CT和MR造影检出率:US共检出17个,占77.3%(17/22);CT共检出19个,占86.4%(19/22);MR全部检出,占100%(22/22).正确诊断:US27.3%(6/22),CT40.9%(9/22),MR68.2%(15/22).影像综合正确诊断:90.9%(20/22).结论影像学综合检查能够正确诊断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MRI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CT和U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通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检查,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HRCT影像学特征。结果我院收治的25例COVID-19患者均为普通型,发热(19/25,76%),干咳(18/25,72%);所有患者白细胞计数均正常,淋巴细胞计数不同程度减少(15/25,60%),血沉增快(12/25,48%),C反应蛋白升高(10/25,40%),出现降钙素原降低(2/25,8%);平均住院日为19.8±3.9天,从出现临床症状到CT检查阳性平均时间为4.9±2.7天。首次胸部HRCT病灶分布为单侧9例(36%,左肺4/25,16%;右肺5/25,20%),双侧16例(64%);20例(80%)病灶分布位于周边,5例(20%)位于周边为主及中心同时受累。HRCT表现中单纯磨玻璃影(GGO)为25例(100%),GGO伴局灶性实变为5例(20%),4例(16%)伴片状实变影。在第二次HRCT检查中,大部分患者病灶增多、范围变广,局部病灶融合,并见支气管充气征。结论普通型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相对较轻,HRCT是其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30例肺结核患者的纤支镜检情况,纤支镜检总的诊断率为66.7%(20/30),其中活检诊断率为57.7%(17/30),刷检为20%(6/30)。本文还就纤支镜对不同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内镜下所见及提高诊断率等问题作了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π(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的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80例膀胱癌组织中GST-π进行观察.结果:GST-π总阳性率为66.25%(53/80),在Ⅰ级阳性率为45.45%(10/22),Ⅱ级中阳性率为71.43%(25/35),Ⅲ级中阳性率为78.26%(18/23).结论:GST-π的高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有关,且可能与肿瘤的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干预对接受药物治疗的肺结核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确诊为结核病患者100例,经由临床药师主导药学服务干预进行治疗的患者(观察组)58例和常规治疗的患者(对照组)42例,定期观察二组患者依从性和疗效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药学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增高(P<0.05);病灶的吸收有显著的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开展对肺结核痛患者的药学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促进治疗的效果,减少肺结核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π(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的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80例膀胱癌组织中GST-π进行观察.结果:GST-π总阳性率为66.25%(53/80),在Ⅰ级阳性率为45.45%(10/22),Ⅱ级中阳性率为71.43%(25/35),Ⅲ级中阳性率为78.26%(18/23).结论:GST-π的高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有关,且可能与肿瘤的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7.
Chiari 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 48 例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48例经MRI证实的Chiari畸形I型(CMI)合并脊髓空洞症(SM)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情况,其中行后颅窝减压12例,后颅窝减压并SM切开引流术24例,后颅窝减压并小脑扁桃体切除术8例,小脑扁桃体切除并Ⅳ脑室闩部假膜切开术4例。结果:4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MRI复查脊髓空洞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后颅窝减压术、空洞切开引流术、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及其不同组合手术是治疗CMI合并SM的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院对43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行鼓膜烧灼贴补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共43例(44耳),男29例,女14例。年龄:6~16岁12例,17~35岁31例。致伤原因:打架手掌击耳部致气压性损伤鼓膜穿孔26耳,异物刺伤穿孔12耳,头颅外伤合并鼓膜穿孔原因不明2耳。伤后就诊时间:1~7d30例,8~30d9例,1~3个月4例。治疗结果及随访:1次烧灼贴补穿孔愈合39耳,2次烧灼贴补穿孔仍未愈合1耳,经住院内置法软骨膜修补术治愈。随访:1~5年继发穿孔1耳。1.2 治疗方法就诊时患耳干燥有血痂者,清除血痂后仔细检查鼓室内无异物存留。以1%地卡因棉片行局部表麻。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CT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股骨头解剖位置、形态、密度及毗邻关系的改变,观察、对比股骨映缺血性坏死各期的影像学表现,重点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病变,从而为患者可逆性临床治疗作出有意义的早期诊断。方法:通过临床认可的病例40例、56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56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中,早期(Ⅰ-Ⅲ)13例,中期31例,晚期12例,而大部分早期病灶是在对侧病灶复查的过程中发现的。结论:CT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比较敏感,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应提高执业医师及患者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的认识,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及治疗都在可逆阶段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依据中医对本病的病机认识,并根据本病冲任诸经和胞宫寒、热、虚、实的不同病机特点,运用中医辨证方法,本人采用单纯中药治疗了82例月经不调的患者,现将其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82例中15~20岁8例,21~30岁26岁,31~43岁48例。其中月经先期37例,月经后期16例,月经先后无定期29例。另有合并痛经12例,子宫肌瘤5例。辨证治疗:月经不调,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先期和月经先后无定期三大类。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