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固然有其自身利益的驱动,但也和我国目前与证券市场有关的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督体系不完善以及证券市场上的其他参与包括证券公司,会计师事所等中介机构的不规范运作有很大的关系。要解决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问题,应在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健全与证券市场有关的监管制度,监管体系和监管手段,强化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外部约束。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将破坏国家的经济秩序,并损害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动因、手段,并对具体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正侵蚀着市场经济的基石——诚信原则,给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具有可能性,从动力和压力两个维度形成其内在动因,但会计造假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被视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毒瘤”.这在我国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显得尤为严重,并已引起我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本文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分析入手,探讨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及其主要危害.进而提出了解决财务造假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时常出现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造假及暴雷情况,建立适用于中国市场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造假识别和预测模型.应用一系列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财务造假识别关键指标,并进行参数调优,最终选择决策树算法作为最佳的造假识别预测方法,其精确率在测试集中达0.949.同时将数据样本较少的行业所属聚类簇作为特征选择与造假识别,实现了不同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识别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遏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利润操纵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国资本市场接连出现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人们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了深深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机。要强化政府管理和法制管理,加强社会监管和道德建设,防范上市公司操纵会计利润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徐鲭 《考试周刊》2007,(45):157-158
我国上市公司违规现象屡见报端,且违规的形式花样不断推陈出新,而这些违规行为绝大多数与财务造假有关。本文详尽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手段,并分析了上市公司造假屡禁不止的根源,提出了防范上市公司造假的对等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对策。  相似文献   

8.
企业内人力资本计量的模糊性,导致出现产权的公共领域.现代企业制度的演进过程,就是不断创新公共领域的产权规则,以减少管理者在公共领域的机会主义.从固定收益到分成式合约,再到股票期权制,管理者的决策行为的机会主义在不断减少,却诱发了会计领域的机会主义,导致西方上市公司一系列的财务丑闻.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公共领域,活动的都是形形色色的代理人,他们处于无人激励和监督状态,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更有其必然性.西方上市公司财务丑闻发生的逻辑及其治理措施,对遏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三角理论",认为上市公司造假动机主要是通过造假行为缓解企业内外部压力及体制和机制的缺失,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即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公司外部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黄薇芳 《职教论坛》2002,(24):19-20
分析近年来发生在美国的安然、世通等事件以及中国的银广夏、ST猴王、三九药业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违规事件,不难看出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承担审计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造假违规者中不乏会计界的高级人才,有的甚至是会计专业的精英人物,其精湛的专业技能却用来钻法律的空子,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置职业道德于不顾,作出虚假的财务报告,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其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是令人震惊的。反思我国的会计教学体系不难发现传统的教育观念重专业技能培养而轻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因为以往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没有近年来这…  相似文献   

11.
于杨 《现代企业教育》2010,(16):111-11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全面、准确、及时是整个证券市场正常、有序运行的基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屡见不鲜,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呈现出隐蔽性和多样化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剖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继2008年因财务丑闻被迫退市的亚洲传媒之后,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教育企业东方纪元财务造假案浮出水面。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家公司都是因为财务问题而落马,而其背后都有众多的战略投资人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文章从公司治理结构、外部审计等问题出发,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进行剖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范企业财务造假行为。  相似文献   

13.
透视会计造假关注上市公司的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造假利用调节成本费用、虚列收入和虚增资产、负债以及利用关联交易等手段进行操作,同时在外部制约、硬环境欠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和国家监督机制力度不强等原因影响下,导致上市公司产生操纵会计造假的动机,并屡屡触犯。引发上市公司弊端:恶意欺骗中小投资者,或者隐瞒经营亏损、掩遮经济犯罪,使公司资产严重流失。消除会计造假的主要对策:完善外部治理机制,规范会计核算环境;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规范外部监督环境。  相似文献   

14.
论会计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然而,近年来,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造假案频发。是什么原因导致会计陷入诚信危机?首先,我国企业产权制度不合理,造成委托人“虚位”;其次,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执业机构缺少独立性,导致监管机制失灵;再次,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会计造假成本低;最后,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为会计操纵提供了空间。鉴于此,重塑会计诚信必须从以下方面:明晰产权,重塑委托人;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加速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加大会计造假行为的成本;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论会计诚信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然而,近年来,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造假案频发。是什么原因导致会计陷入诚信危机。首先,我国企业产权制度不合理,造成委托人“虚位”;其次,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执业机构缺少独立性,导致监管机制失灵;再次,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会计造假成本低;最后,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为会计操纵提供了空间。鉴于此,重塑会计诚信必须从以下方面:明晰产权,重塑委托人;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加速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加大会计造假行为的成本;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市公司取得的成绩及其对中国经济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其融资能力等优势也是非上市公司元可比拟的。然而。层出不穷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误导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引发了社会尤其是公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机。文章详细分析了目前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和方法,并针对其原因和方法提出了遏制上市公司会计遣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资产减值准备与利润操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计提的过程中,利用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上市公司分为亏损和盈利两类,通过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透析,分析了上市公司频繁利用资产减值造假的原因,并提出现阶段有效防止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并对之进行分析,得出研究和改进对虚假财务报告的识别技术,努力降低识别成本,可以使投资者乐于自己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降低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造假的可能性,并促使公司将尽可能多的有助于评价公司股票价值和价格的信息披露给资本市场,从而降低公司经营前景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传统盈余管理手段、追溯调整法、会计政策变更和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演变,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不断,原因主要是为了争取再融资资格、避免业绩大幅度下降、扭亏保牌和提高IPO发行价格等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系列中外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的揭露,人们对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管引起了高度重视。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管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