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在全球化的今天.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文化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l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部署,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目标。向全党全国吹响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这为积极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提出了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其指向是中国国内,同时,它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不但是对全球化的对应,也必将影响全球化,为全球化指出新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需要考虑全球化带来的诸多影响,要弱化意识形态对立的思维方式,对政府权威的弱化和全球治理等现象带来的影响也要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它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群众性,这是其实现增加社会凝聚力,引导人们正确的的世界观和保持社会持续繁荣发展等基本功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重视中华文化、文明的国际传播问题,也再次强调了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在理论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对象是包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的整体。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人类文化传承与演进的内在要求,是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与创新实践的历史必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应然之义,更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不但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且也要求社会主义理论要与时俱进.文章提出我国必须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林丹 《文化学刊》2013,(1):114-1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又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创新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以和谐为核心的审美精神,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精神,具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核心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内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备一系列有利条件,包括文化产业化、文化多元化、文化自觉化等。基于此,新时期推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具体措施包括明确目标受众,实施与目标受众有效沟通战略;塑造国家品牌文化,实施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战略;形成系统完整的制度环境,实施整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保障战略等。  相似文献   

7.
胡德宁 《文化学刊》2015,(4):163-165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兴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顺应当今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借鉴世界各国积极正面的文化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中国女性群体经验以颠覆或是重构的姿态浮出地表,中国的女性解放在五四时期形成了一种与中国传统女性观相对立甚至是敌对的现代性话语形态,言说着压抑、藏匿与抹杀中的历史无意识,并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形成历史同构。周作人的女性观在现代性语境中的生发带有时代的印记,同样带有自身的时代性思考。本文尝试站在现代性的语境之下,从个体意识的觉醒、民族话语的体现和对家庭符码的解码性运作三个角度对周作人的女性观进行讨论,以窥见其女性观的时代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要素,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力量的体现。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关键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文化软实力效应。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国精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传承中国精神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赖于中国精神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必然选择,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当前,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胡小玉 《文化学刊》2016,(4):119-122
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生态文明的文化模式——生态文化建设自当提上议事日程。生态文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中国的生态文化建设,必须依托其主流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深厚根基提供强大的保障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大的智力支持,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2.
凌阳 《职业圈》2012,(24):26-26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情,决定了中国工会组织参与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特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3.
刘星 《现代企业文化》2013,(32):141-141,14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于福江 《职业圈》2011,(32):10-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5.
宜居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具有科学评价标准.建设宜居城市应当坚持4个原则:一是坚持人民性,体现宜居性;二是承继传统型,体现时代性;三是坚持多样性,体现特色性;四是认识阶段性,体现可持续性.建设宜居城市需在7个方面体现新理念:第一,在指导思想上担伟大复兴使命;第二,在绿水青山上作美丽环境文章;第三,在绿色发展上促...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体现了重视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的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文化学刊》2012,(3):85-85
刘进田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撰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其现代社会的价值结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富裕和公正的辩钲平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而此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油田企业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建设和谐矿区,强化安全稳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团结一致,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陈云玲 《职业圈》2007,1(7S):8-8,7
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体现了重视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的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坚持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的发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延续,是我们大庆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