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家宝贝秀     
《父母必读》2011,(7):21-21
谁的尾巴?谁的头? 今天,我教孩子们画乌龟。孩子们画的小乌龟真是形态各异。“我的尾巴太长了!”一个孩子喊起来。其他孩子也喊起来:“我的尾巴也是!”“我的尾巴太小了!”“我的头不好看!”我使劲忍住笑,问了句:“你的尾巴?你的头?”  相似文献   

2.
屏幕上出现一条没有尾巴的小壁虎 ,学生观察。师问 :同学们认识这种小动物吗 ?生 :认识 ,叫小壁虎。生 :老师 ,这只小壁虎怎么没有尾巴呀 ?师 :你看得真仔细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 :《小壁虎借尾巴》。师 :问 :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 :我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生 :我想知道它向谁借尾巴 ?生 :我最想知道它借到尾巴了吗 ?评析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引导学生发出问题、大胆质疑 ,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老师的一句“你最想知道什么”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师 :请同学们自…  相似文献   

3.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就必须真诚尊重学生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在阅读教学中 ,只有给学生以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 ,才能使学生有所发展和创造。一、课文谁先读 ,让学生自己决定教授新课时 ,第一次朗读任务应由谁来担任 ?老师、录音机 ,还是孩子们自己 ?几年的教学中 ,孩子们总是兴致勃勃说着“老师 ,我来读”,“老师 ,我想听录音”,“老师 ,我们爱听你读”。对这种情况 ,如何处理呢 ?一次 ,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 ,在孩子们的要求下 ,我满怀深情地读完了课文 ,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里含着泪花 ,从他们…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小学语文第四册中有一篇课文叫《骄傲的孔雀》,文中说:孔雀“只要看到谁长得漂亮,他就抖动羽毛,展开尾巴,炫耀自己的美丽。”你能告诉我孔雀开屏是这样么?  相似文献   

5.
《曼谷的小象》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的字里行间,饱蕴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读来感人至深。在讲读课文时,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呢?我提出可比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我先以《曼谷的小象》写什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同学不加思索在回答:“当然是写曼谷的小象。”“是这样吗?”我再次提出疑问:“请小朋友再读一读,想一想,曼谷的小象后面还有谁?”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无锡,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给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上了一堂语文课,课文是《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品读课文第一段后,靳老师说:“谁上来把小村庄画下来?”话音刚落,班里大部分学生都举了手,靳老师走到一位没举手的男生跟前,俯下身子问:“你会  相似文献   

7.
曾记得有一天,我指着走廊上两排雪白的瓷砖墙壁对孩子们说:“请小朋友们想想,这上面可画些什么呢?”“老师,画《小蝌蚪找妈妈》吧!”没想到孩子们居然一起这样回答。原来,他们刚在语言课上学过这一个故事,那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使他们久久不能忘怀。我灵机一动说:“好啊,谁能告诉我,小蝌蚪是哪儿来的,又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  相似文献   

8.
陈杰 《教育文汇》2007,(6):41-41
《神笔马良》(浙教版《语文》第七册第23课)学习到“惩治贪官”部分,我用这样大框架的问题引领学习:“马良的哪些表现让你禁不住想为他竖起大拇指?”教学行进中,孩子们学习课文语言,时而猜测马良的心思,时而为马良的行为拍手称快,一次次为马良竖起大拇指。当回环到前面段落:“大官请画师画摇钱树却不灵验”的内容,我发问:“孩子们,联系到马良的神笔,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教学《梅花魂》片断当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接读课文后,我没有按照常规这样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因此,为了画的质量,我经常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你是否尊重了学生的“感悟权”在《动物时装表演》这篇课文中有这样几句关于变色龙的描写:“它一会儿站在岩石上变成灰色,一会儿站在树叶上变成绿色,一会儿钻进花丛变成红色。”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你能用读告诉我们变色龙都变换了哪些颜色吗?”于是,学生读出了“它一会儿站在岩石上变成灰色,一会儿站在树叶上变成绿色,一会儿钻进花丛变成红色。”接着,我又说:“谁能用读告诉我们变色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以课文为资源,采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人人参与学习,让学生主动获得各种体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案例描述及评析片段一:图文结合,理解“井沿”学生初读课文后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写小鸟和青蛙的故事。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口井,将事先画好的青蛙图片贴在井底,而把小鸟的图片故意贴在井的中间部位。学生看后纷纷举手,我故作诧异,问孩子们要说什么。学生说:“老师把小鸟的位置贴错了。”我又问:“应该放在哪儿?”学生说:“应放在井沿…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上,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花儿也会放风筝》一课,考虑到课文中的“长尾巴和不长尾巴的“”彩翅膀的蝴蝶,长尾巴的蜻蜓”涉及多音字,在备课时,我特意做了两手准备:如果学生在读课文时读错了,我就直接正音;如果不出错,就不再耽误时间。在指名读课文的环节中,第一个起来读课文的崔源哲正确、流利地读了下来。我正暗自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高兴,这时,贾玉新站起来说“:老师,刚才崔源哲读错了,应该是‘长(chán")尾巴和不长(chán")尾巴的’。“”不对,应该读zhǎn"。”不待我开口,刘仕名就站起来反驳。这时,教室里像炸…  相似文献   

13.
【案例】《金色的鱼钩》教学片段:(师请一生上黑板画鱼钩。)生:老师,他的鱼钩画错了。师:(一愣)错在哪里?生:他画的鱼钩没有“倒钩”。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的确,我们平常见到的鱼钩都是有“倒钩”的。你知道“倒钩”有什么作用吗?生:鱼上钩以后就不容易跑掉了。师:说得好,看来你的生活经验还挺丰富的。这样吧,我们就给它添上“倒钩”好不好?生:老师,我觉得课文中的鱼钩应该是没有倒钩的。师:你为什么这样说?生:因为课文告诉了我们,鱼钩是老班长用缝衣针制成的。师:你读书真仔细,大家找一找,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生:(寻找,纷纷说)书上没有倒钩。…  相似文献   

14.
早晨,我读《比尾巴》,当读到谁的尾巴最好看的时候,我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妈妈说:“我的尾巴最好看。”我听了觉得很奇怪,就问:“妈妈,你又没有尾巴,为什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我也是普通一兵》(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设计了三个追问,有效地诠释了“普通”一词的内涵。追问一:谁“噙满泪水”?为什么?黑板上写下问题后,学生们一愣,陷入思考。我又用粉笔在“噙满”两个字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请问‘噙满’是什么意思?”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要流泪了”,有的说“是泪水满满地在眼眶里打转转,呼之欲出了”,有的说“情至深处,说不出话来时就是那个样子”。我说“:一定是动了真情时才会这样。”学生们纷纷点头认可。我指着黑板问“:谁这样了?”学生回…  相似文献   

16.
在《画杨桃》一课教学中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教诲”一词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 ,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师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说说父亲和老师是怎样教诲我的?生认真读课文后交流)生 :父亲经常叮嘱我 :“你看见一件东西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不要想当然 ,画走了样。”生 :老师和颜悦色地说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师 :是啊 ,文中父亲和老师教导我的话使“我”一生受用。同学们 ,平时你们的长辈对你们说过类似的话吗?生 :我爷爷常对我…  相似文献   

17.
今天,听三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课的老师在导入新课之后,马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并且可以自由地搬着凳子变换位置,与喜欢的伙伴一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此时我想:教室里可要热闹一会儿了。可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竟然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动,以致于课堂上出现了冷场。尽管老师一再说:“与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赶紧找自己的学习伙伴呀!”可学生就是没人带这个头。没有办法,老师只好对在揭示课题时发过言的那位女同学说:“你是最勇敢的,你最喜欢跟谁学习?”这位女生指了指最前边的一个女同学。老师说:“你…  相似文献   

18.
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是我们教学中长期探讨、摸索的问题,也是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减负”的研究课题。根据我教学语文的具体做法,任何类型的课文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从题入手抓题眼。让学生提出想知道哪些问题,本文又要解决哪些问题。如学习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问学生“从题目上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说:想知道是谁的飞机遇险?遇到了什么险?当时乘飞机的人害怕吗?结果脱险没有……教师可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在编在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里,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的第一题是这样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读了以后,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印象?作者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道思考题实际是暗示学生,作者对三味书屋和百草  相似文献   

20.
《比尾巴》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首三问三答句式的儿歌,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内容较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课文时,应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让学生画尾巴,编儿歌,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凸显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认识事物的机会,并从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得到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