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它微观且抽象,是教学难点。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与设计、改进、分析实验,通过细胞呼吸底物、产物、类型的“循证”不断深化学生对“细胞呼吸”的认识,并在一步步的实验循证过程中,完善“细胞呼吸”概念的构建,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历史学科中的一般概念?它与“历史概念”有何联系和区别?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何作用?这些问题在近年的教学研究中,似乎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我在几年的高中教学过程中发现阻碍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材涉及的一些基本理论概念的漠视,学生根本不把它当成问题去思考。如封建社会的历史一讲十几个王朝,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涉及,但“封建制”的概念含义是什么呢?再如,封建社会农民起义为什么不能叫“农民革命”?“革命”的概念是什么?这些问题教师一旦提出,学生就感觉教材中“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内…  相似文献   

3.
抽象概念的理解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抽象概念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一个经常需要处理的问题。学生如果不理解,往往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及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么如何揭示抽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教学设计有什么途径吗?概念是对具体事物共同性概括抽象而成的,那么理解抽象概念的方法之一可让学生认识具体的事物,重复抽象的过程,通过这一途径达到揭示抽象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目的。以生物学教学为例,其途径有:一、选择具体事例使抽象概念形象化生物学教材中有些概念没有具体的例子,学生难以理解,教学设计时,教师可选择合…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处处蕴含生物学知识,在以能力立意为导向的教学中深挖生活化情境,开展深度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思考、真学习、真收获。在“有氧呼吸”一节的教学中,创设空腹晨跑出现低血糖症状晕倒这一生活化情境,深挖其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内容使其贯穿课堂。在该过程中,教师利用有氧呼吸场所的实验探究活动及有氧呼吸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相关的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从事实到概念进行认识,进而完成深度学习,促进能力提升,最终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5.
生物实验过程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发展学生自身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性别差异显著,女孩的动手能力明显劣于男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动手,保护学生的动手热情,让所有女孩在生物实验课上都能动起来.那么,如何提高女生的动手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9,(10):56-57
<正>1教学指导思想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探究,达到三维目标的辩证统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下的呼吸产物,提高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并通过实验明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结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近年来,在有关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的学术报告或研究文献中,愈来愈多的专家和学者关注中学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来组织知识,是一种非常经济和有效的组织科学课程或教学活动的方式;课程内容围绕核心概念组织展开,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核心概念,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在高中生物学核心的概念教学研究中,究竟什么是生物学核心概念?目前对此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这就给核心概念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惑.下面以课程标准安排的必修三模块《稳态与环境》为例,讨论如何利用整体的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这一模块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8.
郑美宏 《成才之路》2009,(16):93-93
设计特色:科学探究始于问题。从本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本课旨在突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深入科学探究。以“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这一问题为主线,探究活动开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又产生新的问题“呼吸是怎么回事?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在问题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为社会发展培育新型人才?答案很简单,就是要实施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应着力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那么,在生物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做起一、倡导探究式教学在以往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让学生背背概念,记记结论,这只是把学生培养成了死记硬背的"机器"。实际上,生物学知识是在观察、实验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16,(14):8-10
生物学概念的学习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正确、深入理解生命现象,提高生物学学科素养,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都具有重要意义。《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如何将建构主义思想和方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的概念教学当中是一个非常值得中学生物学教师探索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浙科版高二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细胞呼吸"一节在教材内容上有删节,学科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及需氧呼吸过程。"细胞呼吸"是关于生物新陈代谢的最基本内容,其中涉及物质和能量的双重变化;并且"细胞呼吸"对进一步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知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需氧呼吸概念、过程、场所、反应式、实质和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需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探究。《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就对高中生物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那么如何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本文是笔者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尝试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总结,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3.
<正>1概念鉴定1.1生物学重要概念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重要概念是对生命的基本现象、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的阐述和解释,是中学生物学教材知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引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生物学重要概念,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节的核心内容,及生物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提高其生物学素养。1.2概念教学概念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概念为  相似文献   

14.
谭安平 《成才之路》2014,(21):55-55
在教学中创设适合生物学习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生物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物学思想,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良好个性的发展。下面,我谈—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一、运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真实、直观的特点,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在生物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矿质营养”这一内容时,首先从一个实验观察引入,请学生观察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培养的植物,问:“它们在长势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土壤浸出液的植物长得好?”引出植物要生长得好,需要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从而提出课题。二、利用故事情节的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与认知是协调的,它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导着学生去分析、讨论与思索。在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一内容时,我讲了名人萧伯纳的一个有趣故事:萧伯纳本人相貌不太好,但头脑聪慧、才华横溢,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有一天,一个漂亮的女舞蹈演员向他求婚,说:“如果我俩结婚,将来我们的孩子就能拥有我的容貌和你的才华。”萧伯纳却幽默地说:“如果孩子拥有我的容貌和你的头脑,岂不坏了大事?”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人的说法都有没有可能?可能的概率是多少?从而引入课题。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离不开对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观察、实验等直观形式。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是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实质,是在获得大量生物学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掌握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这是生物教学过程的中心问题。生物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从而形成概念和科学原理。因此,生物教学以让学生首先感知生命现象为突破口,以研讨生命现象、探究原理为主线,以应用生物原理解释生命现象为目标,符合生物学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表现…  相似文献   

16.
生物概念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的生物概念,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为学生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传统的概念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背的过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如何教比教什么显得更为重要。新型的概念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掌握某个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概念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实现概念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关键在于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师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教学。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课对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学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生物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在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概念、现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经常感到课  相似文献   

18.
陈勇昌 《广西教育》2012,(14):92-92
中学思想品德课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比较抽象,逻辑性强,对于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比较单调、枯燥,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配合教师。例如,在教学生产力的概念时,我首先从课本知识入手问学生:"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的依据不是教材,而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四条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可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核心是教师要进行生物学概念的教学,尤其是核心概念的教学。美国的布鲁纳曾说:概念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核心。因此,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策略,如以学生储备的知识构建核心概念、以学生活动构建核心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我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想方设法,积极诱导初中学生热情自觉地参与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特别在“诱导”二字上狠下功夫,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一、以“改”育人,诱导学生确立迫切参与生物科技活动的强烈意识 长期以来,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人们总是习惯于从概念、理论和结论出发,按生物教科书上的知识体系灌入式教学,这基本上是一种结论式教学方式。我们在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陈旧教学方式,从“改”字入手,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分步提出问题,结合实验或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实物标本,亲手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在动态的探索中,由实践到理论,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掌握获取生物知识的一般途径和方法,而且也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