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王兰老师在她班上用三堂課的时間,教完了《东郭先生和狼》这篇长达八百余字的寓言(十年制学校小学語文第六册第14課,同四二制小学初小語文第八册第14課),现将教学经过介紹于后。上課了,王老师和蔼地对学生说:“今天我們教第14課:《东郭先生和狼》。”于是,她一边板书課題,一边解释说:“这是一則寓言。古时候有个好心肠的人,叫东郭先生,这課就是讲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所以題目就叫《东郭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了南京市白下区第一中心小学六(四)班陈志敏老师教語文第十三課《手》,现将教学情况紀要如下: 第一課时(第二堂課上課鈴响,学生迅速走进教室。有一个女学生走上讲台边,領导全班学生做眼保健功。做毕,正式上課。) 教师:今天我們上第13課《手》(板书課題)。这篇課文,昨天布置大家預习过了,现在提几个問題。可以看着課文回答。这一課題目是《手》,讲的是什么人的手?他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这一課讲的是陈秉(教师正音bing)正的手。陈秉正是个七十六岁的老人,身体特別强健,技术特别高。  相似文献   

3.
教师讲課,板书很重要。但是有些教师不太注意这点,有的人上課好象作演讲,黑板上不写一个字,有的人却滿黑板都是字,密密麻麻,乱七八糟,使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課堂教学的效果,是不足取的。我觉得,板书的质量,也表明着教师钻研教材的深透程度,只有教师对課文內容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掌握了課文的重点、难点之后,才能恰当通过板书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备課时,就应該认真考虑課堂板书的內容、方式、出现的时间,以及板书在黑板上的部位等等。板书要服从堂課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师应从实际需要和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出发,有目的有計划地进行板书.板书的內容可以是課文的段落提纲,主題思  相似文献   

4.
听了两节课,感受颇深。一节是七年级数学。一上课,老师就让学生把课本合起来,听老师讲例题。老师边在黑板上板演边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不少学生心不在焉地齐声回答"是"或者"对"。我在后面听课,看到两个学生在玩耍,三个学生在打盹,一个已进入梦乡,嘴角流着口水……,讲课老师仍然滔滔不绝地边讲边板书,三道例题写了满满一黑板,还不罢休,把例题擦掉,又板演了两道练习题。整个课堂死气沉  相似文献   

5.
正板书,是当前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是口语讲授、教具演示及实验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手段。而板书学,已经成为当代教学论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好的板书,特别是形象图画的板书,在课堂教学中能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往往首先将课本要讲的课题板书出来,然后再展开对事物的描述,或对问题进行讲解,或进行演绎推理。板书,使静态的文字、符号变成学生头脑中积极而有效的思维活动。学生看板书,听着老师的讲解和描述,就会边听边思考老师在黑板上所提示的问题,这样的图画式板书内  相似文献   

6.
一位老师在上《滑轮》一课时,自己在台上用简单机械实验盒中的器材组装机械,依次而严谨地做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实验,且边做边讲边得出结论,边把结论板书在黑板上。老师就这样用了20分钟时间完成了自己的“教”,然后请学生分组实验。 这样做的“病症”关键在哪里?那就是学生的实验已经失去了思维训练的  相似文献   

7.
边讲边练的教法好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王继珍一次听一位老师上“循环小数”这节课,老师采用边讲边练,练中有讲,让学生把知识一步步去掌握。课上学生学习、练习、纠错、强化概念,把认识过程暴露出来,老师讲课时及时反馈,根据学生表情、神态、发言、板演练习等方面了解教...  相似文献   

8.
好课的标准张孝达(人民教育出版社) :好的数学课应该鼓励学生创新 ,对学生提出的出乎老师预料之外的想法和做法给予重视 ,哪怕是错误的也绝对不斥责学生。有一堂公开课 ,老师在讲 ,学生举手 ,这位老师利用行间巡视 ,边讲边走到学生旁边 ,悄悄地把学生的手扒下 ,回过头时 ,发现学生又举起手了 ,于是又悄悄地将她的手压了下去 ,还装作若无其事一般 ,继续讲个不停。这位教师关注的不是学生有什么问题 ,想出了什么好东西 ,而是关注自己怎么完成任务。课堂中学生说都不能说 ,还有什么创新。这样的课 ,简直是在压抑学生的思考 ,老师讲得再好 ,也…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十二课《吃墨水》讲的是陈毅小时候读书时由于太专注,错把墨当成芝麻酱,蘸到饼上吃的故事。这个故事新鲜有趣,给人很大的启发。教学时,提问启发得好,可以增强教育效果。 一、巧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教《吃墨水》时,老师一边板书“墨水”二字,一边提问:墨水是干什么用的?它可以吃吗?可有一个人小时候就吃过墨水,还吃得津津有味呢!(板书:吃)不信?请听老师讲一  相似文献   

10.
读大学时,最令我发怵的课程是《数论》。教这门课的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刚获硕士学位。她教学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边板书边讲  相似文献   

11.
重视板书     
板书是課堂教学的艺术。經过精心設計的板书,能帮助学生理清教材的脉絡,准确地扑捉教材的重点和正确地打开思路。有些青年教师不重視板书,备課时不屑考虑,上課时信手写来。行不成行,列不成列,  相似文献   

12.
当新的一堂课就要开始时,偌大的一个教室,满座的学生望着黑板上老师留下的密密麻麻的板书,无动于衷,神情泰然,有的老师会大为恼火,忿忿然把学生批评一通;有的老师则与学生僵持,学生什么时候擦好黑板什么时候才进来上课;有的老师以不写板书或“见缝插针”草草应付;还有的老师干脆回头就走,这一节课不上了……  相似文献   

13.
卜萍是邗江县桥头公社中心小学六一班的学生,她最貪玩,成績也很差。可是,自从听了雷鋒叔叔的故事以后,她忽然转变了。她在一次作文里写道:“雷鋒六年能读完九年課程,我怎么連应該读的书都沒有读好呢?我要下决心学习雷鋒叔叔,争取做一个雷鋒式的少年。”从此,她上課认认真真地听讲,两只圓圓的眼睛直盯着老师,老师讲的重点,都用直线在书上划出來,学习笔記写得整整齐齐。每天睡上,她都要把白天的功課复习一遍。一天,为了做一道算术題,直做到深夜,瞌睡了,用手揉揉自己的眼皮,站起来跑跑,然后又坐下来,深思苦想,終于把那道題做了出来。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一項积极的双边活动,它包括教师对知識的傳授和学生对知識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課堂教学中必須做到有讲有练,师生共同活动。为了課堂有练,相应地必須做到課堂精讲,以便腾出較多的时間让学生进行练习。这里談談我們課堂精讲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去年十月,我們在高中三年級六个班里餅授“辯証唯物主义常識”,到期末共教了六課。这几个月的教学工作,是一个边学习、边了解(学生)、边教学、边修改(讲課內容)、边总結的过程。我們碰过釘子,走过弯路。怎样餅这門課是一个新問題,有待大家来交流情况,总結經驗。現在,把我們的一些做法、想法写出来,希望大家批評和指正。  相似文献   

16.
我是教地理的,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問題:就是要不要学生抄笔記。我认为既有課本,实在沒有抄笔記的必要。可是学生却有这种要求,原来,他們在小学里就已养成抄笔記、背笔記的习慣了。据我了解,学生要求的笔記是一种課本的縮减,从課本中摘出一些所謂的重点,便利背誦記忆,用笔記去代替課本。地理課本也和其他学科的課本一样,它的科学性和系統性是很强的。任伺一个省区、一个国家,它的位置、地形、气候、物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人民的生活,相互之間都是有联系的,这正是学习地理的主要內容,学生必須从这些联系中找出规律,才能够举一反三,真正把知识学到手。如果一抄到笔記里去,各个項目都很概括,就反映不出內容的联系来。例如一个地区的位置和气候之間的关系,課本上都有说明,可是笔記上就不可能記得那么詳备。有时候,  相似文献   

17.
局长讲课     
四川省眉山县文教局长王洪明同志,在深入太和小学蹲点时,为了和老师們共同改进課堂教学,他就自己讲課。在讲課之前,他充分备課,深入学生中去,找貧下中农学生了解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18.
开学好多天了,可是刘莉莉小朋友每次上课是时,注意力还是不集中,有时伏在桌上,有时又好象发呆;我请她回答問題,她总是哭丧着脸,什么也回答不出来。奇怪的是一到下课,她的精神又好了,跳跳蹦蹦地。我找她谈谈,问她上課为什么不好好听老师讲課,她总是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学离不开曲谱。在没有课本的时候,一般都由音乐教师把曲谱抄写在黑板上,也有抄在纸上悬挂的,这就叫“挂谱”,音乐教学中常用这种方法。 现在有了音乐课本,许多地方再也看不到挂谱了,而是让学生看着书学唱。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太好。一是学生低头看书,发声不畅;二是顾不上听教师的讲解,看老师的指挥和感情的表达。所以相比之下,还是挂谱教学更好些。 一、使用挂谱时,要求学生坐正,目视前方,这是一种最好的姿势,学生边练习看谱边用手拍节  相似文献   

20.
课前默讲好     
精心编写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但再好的教案都是纸上的文字,教师要把纸上的文字,用语言、板书表达出来,使学生听得明白,符合《大纲》的要求,达到教学目的,还有一段距离。课前默讲是缩短这段距离的好措施。课前默讲很容易做,实习上课前,用纸当黑板,边默讲边写。把一节课要讲的每句话,要写的每个字,要做的每件事都设计好、默讲好。整个默讲就象演员在演出前的排练一样。不过,编导、演员都是实习生自己。先把一节课的内容分为几段默讲,然后再串起来默讲,直到满意时为止。这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有时,一句话反复修改四,五次,才觉得满意。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