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萍 《文教资料》2010,(35):17-18
萧伯纳剧本《卖花女》的开放式结局引发很多讨论。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在剧末伊莉莎.杜立特已经从一名卑微的卖花女成长为独立、自尊的女性,她追求的是与男性一样平等、独立的人格,而亨瑞.息金斯其本质是父权制社会典型的男权主义者,他们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本论文从分析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入手,探讨了萧伯纳设置这一结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名人萧伯纳     
《招生考试通讯》2009,(9):47-47
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一生共完成了51个剧本,其喜剧作品《卖花女》因被改编为音乐剧和卖座电影《窈窕淑女》而家喻户晓。他不仅被喻为“20世纪的莫里哀”。而且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时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3.
萧伯纳的剧作《卖花女》以奥维德的匹格马利翁的神话故事为原型,同时又为它增添了新的内涵。从作品本身和人物分析来看,息金斯是匹格马利翁式的窒息生命活力的精灵的象征,而伊莉莎却正好是这种精神的反面。剧本展现了卖花女自我认识和心灵发展的心路历程,为古典传统赋予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合作原则为新法语用学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戏剧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的理论为依据,对萧伯纳《卖花女》的两个片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特殊会话含意的推理,从语用学的角度,加深对剧本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人物性格、戏剧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戏剧中潜台词的处理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戏剧潜台词的挖掘可以更接近人物,感受形象和剧本的灵魂。舞台表演中,可以紧扣舞台行动发挥潜台词的魅力,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潜台词丰富的内涵,还可以针对规定情境准确表现潜台词的内容。演员只有熟练把握潜台词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才能使表演更加深刻,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6.
徐海艳 《海外英语》2014,(5):257-259
社会语言学至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后,到目前已经成为了社会语言学一个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借助拉波夫(William Labov)等人的变异理论来分析英国现代杰出剧作家萧伯纳的戏剧《卖花女》并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卖花女的语言特征来加深对语言与社会,地域的关系,以期打破人们对《卖花女》的常规解读。  相似文献   

7.
萧伯纳的剧作<卖花女>以奥维德的匹格马利翁的神话故事为原型,同时又为它增添了新的内涵.从作品本身和人物分析来看,息金斯是匹格马利翁式的窒息生命活力的精灵的象征,而伊莉莎却正好是这种精神的反面.剧本展现了卖花女自我认识和心灵发展的心路历程,为古典传统赋予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袁素平 《文教资料》2007,(33):29-32
对白不仅体现人物身份,展示人物个性,还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肖伯纳的戏剧Pygmalion中卖花女Eliza出生卑微、操着一口土话,经过语音训练后可以混入上层社会,还被认为是公主。其语音训练前、语音训练中及语音训练后语体风格的变化对推动剧情发展及主题意义的凸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以卖花女Eliza对白传译为研究对象探讨杨宪益先生汉译本(《卖花女》)中Eliza三个阶段语体风格的再现。  相似文献   

9.
台词里包含潜台词,没有潜台词的台词是不完整的,潜台词蕴含着台词的深层意思与价值。当演员在体验和表演剧作人物的时候,应该理解作者在写剧本台词时的思想,以及台词里蕴含的深意。演员要自己挖掘出台词中的潜台词,并且把作者的思想以及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潜台词同样也是人物的心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萧伯纳以《变形记》卷十中神话主人公(Pygmalion)的名字为其剧作《卖花女》命名,将神话中复活的雕塑与剧作中改头换面的卖花女联系起来,赋予了剧作幽远的文化内涵,同时其不同于原神话的创新又展现了作者对女性自我塑造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潜台词是戏剧、影视中人物的表演技巧术语,语文教材中这样对它进行了诠释:台词含蓄的意思.具体地说,潜台词是指角色的内在实质,包括其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明晰潜台词的内在意义有助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本文分析了语文教材中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12.
经典话剧《雷雨》,之所以成为经典,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潜台词很多,读者通过揣摩这些潜台词更能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所谓潜台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曹禺剧作潜台词的艺术魅力来源于戏剧人物冲突中的险、恨、悲相交织的内容,指出了曹剧中《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中的潜台词最为出色  相似文献   

14.
关于潜台词     
戏剧文学的语言应该富有潜台词,这是许多文学理论和戏剧美学著作都谈到过的一个问题。但是对于潜台词的涵义及其作用意义的理解,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在我看来,其中有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如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著(钟子翱、梁仲华、童庆炳执笔)的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书《文学概论》这样说:“所谓潜台词就是  相似文献   

15.
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其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敢于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题思想。在其著名喜剧《卖花女》中,这些特点亦得到充分体现。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卖花女》,从语音、词汇、句法和修辞等方面对剧中人物对白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一定数量的戏剧、电影作品(初、高中各一个单元)。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一类教材,长期以来一直是语文教堂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就戏剧、电影作品在教学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层面——潜台词的教学,谈一些认识与体会。潜台词,是戏剧、电影等表演艺术领域里的一个术语(实际应用要比这些领域大得多)。它指的是角色台词的内在根据与目的,以及隐藏在台词中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意。这就是说,潜台词是剧本台词的潜在内容,它包括角色表演台词时所持有的内心根据与目的,也包括台词本身所带来的意思即言外之意或未尽之意。台词的这两方面内容正是我们进行剧本教学在潜台词层面上  相似文献   

17.
“言外之意”是指语言中所含的或未能由语完全表达出来的意义,也指在一定的语境下不便明确表达的语言意义。这种把真正含义隐含在词语后边的言此而意彼的语言形式是学中极具魅力的艺术表现手法。戏剧语言的潜台词戏剧中的台词是戏剧学中表现主题、展开情节、揭示人物性格的最主要的手段。高尔基说:“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论剧本》)。  相似文献   

18.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可谓中国古典戏剧中的传世巨作,作品中追求人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在其创作时代具有极大的先进意义,与此同时,作品又严格地遵循了中国传统艺术含蓄隽永的审美原则,潜台词的运用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从语义策略、修辞策略和语句结构三方面探究潜台词在《牡丹亭》中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发掘剧作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深入感悟和品味其经典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经典话剧《雷雨》,之所以成为经典,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潜台词很多,读者通过揣摩这些潜台词更能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所谓潜台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话里有话”,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爱好《雷雨》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当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后,  相似文献   

20.
潜台词,也就是语言的言外之意。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要品味作品语言的精妙之处、把握作者遣词造句的意图,就要仔细揣摩那丰富的潜台词。文学作品的潜台词一般表现为下面四种情况。1.一箭双雕委婉而风趣“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是《红楼梦》中王熙凤当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