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图书馆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阵地,也是人们汲取和利用知识的重要场所,其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生命力,因此最基本的读者服务工作也就成为现代图书馆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重心所在。文章在分析新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图书馆服务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和谐校园视野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提升方案。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21)
图书馆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师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提高高校办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对策与措施,希望能够为高校图书馆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师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职责。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的公共关系特点出发,阐述了切实加强高校图书馆馆员“以读者为本”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思想道德建设最重要、和谐的工作氛围是基础、长期的继续教育是手段和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目的”的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构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夏银 《科技风》2011,(18):261
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以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追求服务质量、服务品质。当然,图书馆服务也不例外,怎样把图书馆服务这项工作做好,是值得人们去深思和探讨的,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有关图书馆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图书馆服务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左钰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9):111-111,89
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是人类步入高度文明的信息时代和图书馆现代化纵深发展所追求的一种新型服务理念,也是当前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高校图书馆实际,从人性化管理的四个原则,即人性化原则、情感原则、和谐性原则、激励原则;人性化服务的三种措施,即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服务、创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探索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如何重塑人性化图书馆管理。  相似文献   

6.
浅谈如何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惠兰 《内江科技》2014,35(9):14-14
图书馆是传播先进知识的重要阵地,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发展与进步。在信息时代,市图书馆要针对自身管理上的不足,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4)
当今社会人们对互联网电子信息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而对纸质图书则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作为高校知识信息汇聚基地的图书馆,承担着为师生提供信息资源的重要任务,在提供图书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做好人力资源建设与管理工作,协调图书馆各项工作,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图书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是为人们提供阅读资料文献的地点,更是丰富知识容量,拓宽读者视野的重要场所。特别是一些高校图书馆资料和文献比较丰富,对读者服务的质量要求也比较高。如何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是现阶段图书馆的重点问题。笔者就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创新管理模式及实施措施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传播各类信息,充斥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人们获取所需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自由而多样.因此,如栗图书馆继续沿用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必然会导致图书馆读者的大量流失,无形中也削弱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存在的社会意义.如何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已经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作为教育、科研机构,承担着教育、保留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智力资源、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传递科学情报的重要职能.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传统运作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科学的探索和追求.为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图书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图书馆管理手段、扩充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刘健  王小菲 《情报科学》2021,39(9):18-24
【目的/意义】作为图书馆的高级发展形态和最终发展目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与发展路径,决定了构 建新型图书馆智能知识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知识服务模式的重构与创新对提升智慧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体 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建构知识生态系统模型, 研究智慧图书馆知识个体在 知识生态系统中的运行规律,推进知识种群向生态化整序目标演进,从而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创新提供系 统保障和数据支撑。【结果/结论】利用知识生态系统所具备的自组织与自适应特征, 激活知识数据元的智能组织属 性,让智慧图书馆为知识服务对象提供更有针对性、创新性与智能性的知识服务解决方案成为可能。【创新/局限】 利用系统的方式实现智慧图书馆中的知识群落生态化过程,以支撑知识服务模式创新的生态系统解决方案,但对 系统实施的具体过程探讨不深。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构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代春 《情报科学》2008,26(6):841-844
概述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现目标和模式,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3.
打造图书馆以人为本文化软实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自勤 《现代情报》2009,29(8):139-142
图书馆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彰显以人为本理念才能更好发挥图书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当前,我国图书馆界不论在硬件建设还是在软件建设上都存在着技术至上倾向,违背了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妨碍了知识服务的质量。只有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上全面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才能够打造强大的图书馆文化软实力,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谢婧 《科教文汇》2014,(28):220-221
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新时期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发展的需要,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有其充分的必要性。由于服务对象和内容的变化决定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对其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素质和能力建设,以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个性化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提供的最优化服务。随着用户对信息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如何针对用户的特点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和专业化服务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提供给用户,有效地提高个性化知识服务的质量,是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着重从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含义、特征,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体需求进行研究,详细分析论述了如何构建个性化知识服务体系,以及在实施个性化知识服务的过程中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群  李爱国 《现代情报》2017,37(5):111-115
[目的] 研究用户数据资源化利用,以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方法] 归纳分析了图书馆4种不同类型的用户数据,介绍了用户数据的采集方法,并对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数据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用户数据资源化利用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架构和模式:建设用户信息数据库,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搭建即时交互式平台,提升用户体验服务;构建泛在知识环境,尝试泛在图书馆服务;适应用户需求转变,提供知识化服务。[结果/结论] 高校图书馆应高度重视用户数据的资源化利用,创新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图书馆事业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是当前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的当务之急。知识服务理论体系需要以纵向信息价值链理论、知识组织理论、知识交流理论、知识螺旋理论和知识建构理论共同形成的理论集合为基础,从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方面确定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知识服务理论体系可以通过学科化服务、真人图书馆服务、空间建设和信息检索教学等工作实践进行检验和证实。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文媛 《现代情报》2007,27(12):114-116
图书馆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该文从人力资源的概念出发,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认为人力资源开发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要以知识管理为指导思想、知识服务为实施目标。从创新图书馆组织模式、挖掘知识型馆员的潜力、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氛围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周长强 《科教文汇》2013,(18):191-191,199
建立以知识服务为核心的图书馆员培训学习体系,不但可以克服目前馆员培训中存在的弊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系统、完整的学习,全面提升图书馆员的知识素质和服务能力,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组织能力角度界定了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内涵,详细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对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信度与效度,为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建设与管理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