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黄泽萍 《科教文汇》2007,(6X):173-174
中国加入世贸之后,国内经济活动急剧增长,商机无限,很多外公司亦想藉此机会打入国内外市场,推销商品;当翻译品牌时,如果忽略中西两地文化差异的话,该品牌翻译根本没办法打进市场,融入当地文化。因此,本文将从东方与西方两地文化上的差异出发,就品牌翻译的原则、方法和需注意的地方进行探讨,当中包含了中国品牌英译及英文品牌中译的例子,再以其文化特质说明。  相似文献   

2.
文化差异与品牌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世贸之后,国内经济活动急剧增长,商机无限,很多外公司亦想藉此机会打入国内外市场,推销商品;当翻译品牌时,如果忽略中西两地文化差异的话,该品牌翻译根本没办法打进市场,融入当地文化。因此,本文将从东方与西方两地文化上的差异出发,就品牌翻译的原则、方法和需注意的地方进行探讨,当中包含了中国品牌英译及英文品牌中译的例子,再以其文化特质说明。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世贸之后,国内经济活动急剧增长,商机无限,很多外公司亦想藉此机会打入国内外市场,推销商品;当翻译品牌时,如果忽略中西两地文化差异的话,该品牌翻译根本没办法打进市场,融入当地文化.因此,本文将从东方与西方两地文化上的差异出发,就品牌翻译的原则、方法和需注意的地方进行探讨,当中包含了中国品牌英译及英文品牌中译的例子,再以其文化特质说明.  相似文献   

4.
刘政 《中国科技信息》2007,(11):249-250
本文讨论了语境和英文品牌翻译的关系,提出了语境是英文品牌翻译成功的基础,并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商品名称的四种翻译形式(音译法,意译法,谐音联想法和混合法),以及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到的原则问题.在四种翻译形式当中,根据商品特点及消费群的喜好与禁忌.寻找一种适合品牌的翻译形式.  相似文献   

6.
商品品牌英汉翻译对比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文科 《内江科技》2007,28(6):33-34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品牌战略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跨国经济贸易活动必然涉及到品牌的翻译问题。品牌的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者的商标心理,在翻译时需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出发,探讨品牌名称翻译中的文化顺应性。在顺应理论的框架内,品牌名称翻译应该是以实现品牌的最终目的为宗旨的动态顺应性,特别是必须顺应交际的环境和交际的对象。文化顺应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品牌名称翻译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美学角度出发,阐述了品牌翻译的理论依据和手段,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在翻译品牌名称的时候如何做到"音美、形美和颐?,从而实现商品销售的市场化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文化外译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本文针对中国文化外译存在的问题,如翻译策略的使用,翻译人才的培养,文化翻译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中国文化外译应以文化传真性为标准,实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提升翻译技术,并通过翻译活动的市场化和树立品牌推进中国文化外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电影作为当今社会十分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国家间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影名作为电影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宣传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电影名翻译的好坏直接对电影的票房收入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就本文将对电影名翻译存在的问题,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进行一番浅析.  相似文献   

11.
朱萍  孙顺平 《科教文汇》2012,(13):139-140,144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辜鸿铭的英译《中庸》的目的以及辜鸿铭为实现其翻译目的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辜译《中庸》使用的一系列策略使译文地道优美流利,从而顺利使目标语文化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可;同时本文纳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因素,给译本更加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郭蕾 《科教文汇》2014,(13):118-120
近十年来,中英双字幕的影片资源不断增多,让英语和电影的爱好者们在欣赏外国电影的同时也能学习地道的英文。目前国内大部分进口影片的中文翻译工作绝大多数是由兼职翻译或爱好英语的志愿者完成的,他们大多不是为了收入而来,更多的是因为爱好和荣誉感;同时,仓促或无法全身心投入地翻译使汉语字幕中有一些翻译不尽如人意,甚至是错译的现象。错误的中文翻译不仅对于观影者来说是个误导,不能清楚地理解原意,对于英语爱好者和学习者来说更是会产生错误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不利于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际。本文以影片Ever After(讲述的是在16世纪的法兰西,展开了一段酷似童话《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为例,对电影对话中的英汉翻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同时给出了试探性的翻译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杜朝明 《科教文汇》2013,(11):84-84,90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使用非常普遍,尤其是shall一词。在翻译这一情态动词的时候如何把握其本身所传达的法律含义是进行法律英语翻译时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从shall一词在普通英语中的用法和翻译出发,运用举例的方法分析了shall在法律英语中的含义、作用,并对其常见的翻译作了比较,最后归纳出shall一词在法律英文条文中应该采用的比较固定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以 《科教文汇》2014,(14):101-102
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求得译文和原文的对等,这就要求译者将原文"忠实"地译成目的语。因此,在翻译作品中,作为翻译活动主体的译者是影响和决定翻译的最大因素,而其素养也就成了决定译文优劣的关键之一。本文以中国三大翻译高潮为线索,梳理了不同时期不同翻译标准下对译者素养要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崔兰 《科教文汇》2012,(10):75-76
翻译是"技术"、"艺术",还是"科学"?这个问题至今难有定论。但无论如何,"翻译学"这个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译界学者所接受,并且大多早已积极投身于"翻译学"的学科建设当中。而中国目前的译学建设不得不说受到了西方译论发展的影响。本文对西方译论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中所引起的问题,即国内译界不少学者所提倡的"中国译学"的建构问题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杨勇 《科教文汇》2012,(7):130-131
本文从中英拟声词的翻译对等性,来探究中英语言中出现的拟声词是否能够进行对等翻译,从而引发的种种思考。翻译对等理论是近年来翻译领域中的核心论题。在西方有不少的翻译理论,如:纽马克的"交际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等。文章在第一部分首先对中外的一些重要的翻译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和介绍。在对相关的翻译理论了解后,本文在第二部分将重点讨论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拟声词的对等翻译。在第三部分,本人主要探究中英拟声词对等翻译的哲学思考。结论部分重点强调,对等理论对拟声词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吴宦熙 《科教文汇》2011,(16):135-136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由于两国语言都使用汉字,故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汇,即"中日同形词"。中日同形词在意思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这给日汉互译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拟通过语料库的实例来考察比较典型的"关心"和"関心"这一对中日同形词,旨在探求中文的"关心"一词的日语译文规律。  相似文献   

18.
周燕杰 《科教文汇》2012,(22):149-150
国际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获得很大成功,汽车商标的汉译对它们的成功有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本文先讨论商标语言的特点,商标翻译的目的与原则,再具体讨论汽车商标汉译所采取的各种策略。希望此探讨对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塑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彭翠 《科教文汇》2012,(5):134-135
译者在汉译英过程中该如何处理汉语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呢?本文通过分析《兰亭集序》的翻译,提出了一些方法.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语词所包含的文化语义,仔细分析隐含在语词背后的容易引起语义冲突的文化因素,在不违背原文语言的表达基础上再现原文语词的文化意蕴,才能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相似文献   

20.
陈莹 《科教文汇》2014,(25):159-160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在所有语言要素中,与文化联系最为密切的是词汇,而文化负载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篇文章立足于文化翻译的角度,对两部英译本中的典型示例进行比较评估及详尽分析。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译者应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采取多样的翻译策略力求最大程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的特色,以便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等值翻译,这便要求译者在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前提下翻译文化因素时尽可能多地使用异化策略。必要时,适当地采用“中国英语”而非“中式英语”对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