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认为,方华文教授的《20世纪中国翻译史》以它的独特叙述风格也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阅读乐趣和精神享受。它从不同角度追溯了20世纪中国翻译界的译人、译事、译著和译论的百年历史。它系统介绍了这段漫长而又丰富的译史,由此填补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空白,引起了国内和国际译坛的极大震动。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方华文教授的《20世纪中国翻译史》以它的独特叙述风格也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阅读乐趣和精神享受.它从不同角度追溯了20世纪中国翻译界的译人、译事、译著和译论的百年历史.它系统介绍了这段漫长而又丰富的译史,由此填补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空白,引起了国内和国际译坛的极大震动.  相似文献   

3.
词典作为供查检用的工具书,“检索性”无疑是词典编纂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译学词典作为词典的一种,像其他词典一样,也是翻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书。为了保证译学词典的“检索性”,译学词典的编纂应采用怎样的编排方式,并配以怎样的辅助检索方法?本文结合孙迎春先生的《译学大词典》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词典作为供查检用的工具书,“检索性“无疑是词典编纂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译学词典作为词典的一种,像其他词典一样,也是翻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书.为了保证译学词典的“检索性“,译学词典的编纂应采用怎样的编排方式,并配以怎样的辅助检索方法?本文结合孙迎春先生的《译学大词典》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王璐 《科教文汇》2007,(11Z):185-186
黄忠廉教授大胆摆脱传统议论,提出了“变译理论”,为以忠实为主旋律的中国译论研究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但诞生伊始,变译理论便引起学界的一片质疑,尤其对文学翻译中的变译。本文结合一些学者的批评性思考,根据其理论内涵。试图廓清变译的几个规定性特征,从而澄清一些学者对它的不解,并促进这一新生的理论体系更加清晰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黄忠廉教授大胆摆脱传统议论,提出了"变译理论",为以忠实为主旋律的中国译论研究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但诞生伊始,变译理论便引起学界的一片质疑,尤其对文学翻译中的变译。本文结合一些学者的批评性思考,根据其理论内涵,试图廓清变译的几个规定性特征,从而澄清一些学者对它的不解,并促进这一新生的理论体系更加清晰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黄忠廉教授大胆摆脱传统议论,提出了"变译理论",为以忠实为主旋律的中国译论研究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但诞生伊始,变译理论便引起学界的一片质疑,尤其对文学翻译中的变译.本文结合一些学者的批评性思考,根据其理论内涵,试图廓清变译的几个规定性特征,从而澄清一些学者对它的不解,并促进这一新生的理论体系更加清晰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王明娟 《科教文汇》2012,(26):140-142
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流行文化日新月异,随之诞生的各种新词怪词层出不穷。这些词运用的范围非常广,在以前也不存在任何约定俗成的用法,并且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可以说,它们之中有很多都是"不可译"的。由于西方流行文化的传播十分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解决这一"不可译"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groove一词展开来对西方现代流行文化中的不可译现象进行了分析,初步归纳并探讨了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晗平 《科教文汇》2008,(34):52-53
关于翻译是否可能的问题,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观点:绝对可译论、绝对不可译论和相对可译论。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必然会造成文化亏损和语言美的损失。因此,语言的可译性是相对的,完全等值的翻译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翻译界长期以来对于可译性问题的争论,旨在分析可译性是必然的,思维、语言和共通的文化是可译性存在的前提,同时指出由于语言差异,可译性也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文化外译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本文针对中国文化外译存在的问题,如翻译策略的使用,翻译人才的培养,文化翻译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中国文化外译应以文化传真性为标准,实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提升翻译技术,并通过翻译活动的市场化和树立品牌推进中国文化外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章磊 《科教文汇》2009,(25):227-227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洋务运动时期最大的宫办译书机构,翻译馆聚集了一批国内顶尖的翻译人员,通过译书开始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大规模引进、传播和应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同时在译书中确立的一系列翻译方法也对中国近代翻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可译论与不可译论之争存在由来已久。现试从哲学理论、英汉习语翻译实践与文化趋同三个角度对翻译的可译性进行论证,从而证明翻译不仅可译而且对当今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不可译论的根源来于对翻译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畏惧,译者应不畏艰难,为译出精彩译文而努力耕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介了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研究,概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通过翻译理论、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对中国译界的影响,指出中国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作为后起之军有其自身特点,亦待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介了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研究,概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通过翻译理论、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对中国译界的影响,指出中国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作为后起之军有其自身特点,亦待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淳柳  王书亭 《今日科苑》2010,(8):238-238
翻译作为人类悠久的历史活动,学术界对它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虽然在时间上传统译论已经结束,但它对当代译论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其关键在于必须进行现代性的转化。本文通过总结当前译论家在此方面已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具体阐述了传统译论内在精神之中庸思想在重新建立中国传统译论体系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以期为当代译学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盛婧 《科教文汇》2008,(27):229-229
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但是很多学者也早已注意到要做到两种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完全对等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是传递信息,如何在不可能完全做到形式和内容对等的情况下把原语所传达的信息用译语表达出来,这是译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随着翻译学与语言学等多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特别是语用学最新研究成果对翻译学的渗透,语用等效理论成了译界的一大焦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言文化的特异性这个角度拮取数例分析了英语汉语转换过程中的一种替代形式,即:"正说反译、反说正译"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徐媛媛 《科教文汇》2011,(25):135-136
在文学翻译中,要想体现原作的精神风貌,尽可能地传译作品风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风格可译论和不可译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风格有限可译这一辩证的观点。笔者认为,译者应努力克服可译性限度,再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吴璇 《科教文汇》2011,(35):202-203
译场是翻译佛教经典的场所,也是我国古代佛经经典典籍集体合作翻译的组织机构。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译场发展演变的论述,探讨古代译场随着历史变迁功能和管理得到了不断充实和完善,评述其科学性。并且通过论述古代译场的组织结构和翻译程序以及集体合作的翻译形式,探讨了古代译场对后世的翻译事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