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文学,从它应运而生的那天起,它就带有很强的生活写实性与社会批判性,所以,高尔基将其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  相似文献   

2.
<正>俄罗斯文学中如果没有蒲宁,它将黯然失色,它将失去彩虹般耀眼的光辉,失去一个孤独漂泊的灵魂的光辉。——高尔基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1870-1953)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他的文学活动包括诗歌创作、小说创作和文学翻译,在每一个领域都堪称杰出。他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洞察生活,深刻地思考和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像两条友谊的纽带,将中世纪竞放异彩的东人两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联系在一起。在长达二千多年的中阿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中,丰富多采的阿拉伯文学作品传入中国。中国对阿位伯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890年一1948年,1949年一1977年,1978年至今,每个时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三个时期相互衔接,依次递进。特别是自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阿拉伯文学翻译活动掀起了一个新高潮,中国学者对阿拉伯文学…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是俄国文学、绘画和音乐的鼎盛时期。在那一时期,进行文学创作的有普希金、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也已开始他的文学生涯。这些诗歌和小说大师的作品至今读起来毫无陈旧之感,仍然有现实意义。他们的外国同行们对他们的反映,例如莫泊桑对屠格涅夫的文学风格的评论,至今仍然是非常新颖的:“他是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和第一流的艺术大师,善于用几页的篇幅创造出完美的作品,出色地把环境加以分类,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可以触摸到的、扣人心弦的形象。仅用轻松、熟练的寥寥几笔就勾勒出这些形象来,以致使人难以理解,用看来如此普通的手段怎么竟能达到如此高度的现  相似文献   

5.
“笔名”是作者发表作品时使用的别名。不少外国作家常以笔名闻名于世,而他们的原名反而被人们遗忘了。苏联大文豪高尔基,原名“彼什科夫”。“高尔基”一词在俄文里是“痛苦”之意。高尔基家境贫困,他自幼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不忘记自己的经历,所以取笔名为“...  相似文献   

6.
旧俄国文学和前苏联文学,在世界文坛上曾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鲜明的特色。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文坛发生了许多变化,今后何去何从,受到世人关注。当然,为时尚短,还不能说它已形成了什么。本文就笔者所知,向读者介绍当今俄罗斯文坛的一些现象。首先从文学出版状况说起。苏联解体以后,传统的严肃文学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1992年初,俄罗斯笔会中心80多位文学家致信叶利钦总统和最高苏维埃,要求国家干预文艺界以拯救发发可危的严肃文艺。然而两年过去了,这种呼吁并没有收到什么效果,从出版部门现状来看,国营文艺方面的出版社举步维…  相似文献   

7.
纪念苏联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及艺术家马克西米利安·沃洛申的诗人之家博物馆坐落在克里米亚费奥多西亚的科克塔贝尔,它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游客。许多文学家曾是这座被沃洛申称为“诗人之家”的常客,安东·契诃夫、伊万·布宁、瓦列里·勃留索夫及马克西姆·高尔基只是其中的几位。诗人之家曾每年迎来到这里长期逗留的阿列克谢·托尔斯泰,女诗人马林娜·茨维塔耶娃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对欧洲文学的摧残张增坤基督教对欧洲文学的摧残破坏并非始自中世纪,而是从西罗马灭亡之前就已开始。不过,欧洲文学出现空前繁荣的时期,莫过于把揭露的矛头首先指向教会的文艺复兴时期;与基督教会关系最紧张也最受摧残的文学,也莫过于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9.
德米特里·谢尔盖维奇·利哈乔夫,1906年出生于圣彼得堡。在这个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大都市,利哈乔夫度过了自己幸福快乐的童年。利哈乔夫的童年正值俄国文化史上著名的“白银时代”。“白银时代”是特指1890年至1917年,即俄国政权与苏维埃政权交接的混乱时期,俄罗斯自由知识分子的文化复兴运动时代。在这短短的近三十年间里,在俄国哲学、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姓氏趣谈许美华大家都知道,斯大林这个姓是他投身革命后的化名。“斯大林”的原义是钢铁,寓意着革命到底的坚强意志。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姓是他的笔名,在俄语中是痛苦的意思。高尔基用“痛苦”做笔名发表了大量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小说和文章。俄罗斯人和中...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的泰译史可分为三个时期:19世纪以文学文本生产为特征;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以文学文本与实用文本并行生产为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多媒介多元文本生产为特征。研究以布迪厄场域理论的场域与资本为观察工具,观察泰曼谷王朝以来国家元场域和文学场域资本变化与译本生产的关联。研究发现:第一个时期呈现出国家场域资本主导、精英文学场域资本呼应特征;第二个时期表现为国家场域资本、文学场域新经济资本的平行特征;第三个时期出现文学场域多元资本介入、国家场域资本支持特征。当前中泰友好关系持续,国家场域资本与文学场域多元资本为《三国演义》多元新译本以及三国文化产品在泰的新入场提供了良好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来,关于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话题才多起来,多种会议也不断地召开。这种现象20年前是没有的,也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在长时期的封闭和落后之后,实行改革开放,首先是发展经济,而当今的经济发展是全球化的,当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也必将改变国家结构,改变人的观念和思维,随之改变中国的文学。  相似文献   

13.
亚历山大·绥拉菲莫维奇(1863—1949)是苏联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原姓波波夫,一生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特写。他是高尔基的好友。列宁对他很尊重,1920年曾给他写信说:“我很愿意告诉您,工人和我们大家是多么需要您的作品。”长篇小说《铁流》是他的代表作,在苏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1931年,我国著名翻译家曹靖华将此书译成中文,由鲁迅亲自校编出版。鲁迅先生说这部小说写的是“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认为绥拉菲莫维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见《鲁迅译文集》第八卷283页)。现将绥拉菲莫维奇的孙女伊斯克拉·波波娃的一篇回忆文章介绍给读者,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作家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二) 出版家盖依洛尔·维尔莎依尔在家里举行了一个欢迎晚会,到会的人比较少一些。维尔莎依尔是最早邀请高尔基——说得确切一点,是硬拉高尔基去作客的人之一。他的住处很宽敞,在93号街上占两层楼的地方,有点象莫斯科的萨瓦·莫洛佐夫的私邸,带几个大厅,几个小客厅,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一贯热心培养青年作家,他不仅关注他们的文学创作,而且关怀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难。没有任何人能象高尔基那样主动热情地帮助和关心青年作家。 高尔基这种对人的关怀,我是身受其惠的。在我生活艰难的时刻,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①多次向我伸出援助之手。一九二七年,我的第一部小诗集《稻草里的电线》问世,这本小册子逍到一些批评家的攻汗,他们用官老爷的轻蔑语气评论它。他们说,这算什么新诗人?为什么要出版这本书? 那时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斯摩梭斯克作家”,这样的批评使我茫然不知所措。我明白,小册子里有些诗是鳖脚的,甚至是…  相似文献   

16.
楚文学对毛泽东的影响●刘保昌●游燕凌楚文学即先秦时期产生于楚地的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大河之源,在文艺思想、创作精神、表现手法及体裁形式等各方面都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生长于南楚故地的毛泽东,受楚文学的浸...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逝世一百五十周年,本刊从本期起特连载李桅同志迻译的《普希金传》中的两章——《十一月的悲剧》和《诗人之死》。《普希金传》的作者列·格罗斯曼(1888—1965)是苏联作家兼文学研究工作者,1911年卒业于敖德萨诺沃罗西大学法律系。早在1903年他就开始发表作品,1921年起着手从事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工作。他所写的《苏霍瓦·科贝林的罪过》受到过高尔基的赞扬。传记和传记小说是他作品的主要体裁。这部《普希金传》则是他传记作品中的一部力作,被认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作者在书中用饱含激情的笔触记述了伟大诗人的一生:从就读皇村,流放南国,囚居故里,受辱宫廷,直到死于决斗.《十一月的悲剧》和《诗人之死》速两章,写得尤为扣人心弦,史家的信实和作家的激情交织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的援引,则使读者在深入了解诗人悲剧性的死的同时,更增加对他的景仰,痛惜和缅怀之忱。  相似文献   

18.
马克西姆·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社会主义文艺的奠基人。他一生同情、支持中国革命,关注中国进步文艺运动的发展,同时他很喜欢并很了解中国的文化。高尔基从童年和少年时代起,就对中国发生了兴趣。他关心过中国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反帝斗争和八国联军进犯天津与北京事件。高尔基在当年7月曾经写信给作家契何夫:“一同到中国去吗?有一次,在雅尔塔,你说你很想到中国去。一同去吧,我非常想到那儿去,并且打算向某家报纸自荐担任通讯员工作。”他在写信给医生斯烈金的信中,非常重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反帝斗争:“要是真正宣战,那我就去。一定去。我认为这次战争具有巨大的意义。……唉!为什么我不是一个中国人!我要让你们看看什么是文明!我要从你们身上  相似文献   

19.
“苏维埃政权是劳动群众找到的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大道,因此是正确的,因此是不可战胜的大道。”列宁的演讲《苏维埃政权是什么?》的这些名言在1919年被录制成唱片,过了许多年,1963年11月7日节日游行时在红场初次响起。半个世纪过去了。列宁的演讲在今天却比最初的录音更清晰、更响亮。修复仅存的列宁的音响资料应归功于苏联学者和工程师们多年辛勤的劳动。要认清这项工作的意义就得回顾一下录制的历史情  相似文献   

20.
我想谈一谈高尔基,谈谈战斗的光彩夺目的青春。我对过去的回忆首先是同高尔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从我第一次翻开他的小说之日起,我的青春之火就燃烧得特别旺盛,我青春的声音也变得特别响亮了。这是一种从未听到过的声音;是一种造反的声音、反抗的声音;是号召人们起来斗争、争取自由和光明的声音。我住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那里是工人们居住的郊区,我们住的是破旧的茅草房,里面挤满了有工作和失业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