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管理是政府一项重要的职能,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互联网环境下,以互联网为载体形成的网络新闻舆论给政府公共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就网络新闻舆论对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影响做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网民群体数量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在互联网上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促使网络舆论成为一种新的舆论形式。各类危机事件也借助于网络舆论媒介迅速传播,影响不断增强,对政府及时处理危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已经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重构政府与网络媒体、公众的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网络舆论生态构建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立鹏  刘峰 《新闻世界》2009,(11):137-13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舆论逐渐成为影响社会公共事件的一股新鲜力量,由此也衍生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威胁社会和谐的网络舆论生态建设的几个重要问题,并从网络媒体自身的管理以及政府、民众等方面着手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姝  璩静 《中国出版》2012,(20):37-39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技术特征看,网络传播具有传播形态多样化、交互性和实时性三大特点。在此基础上,网络舆论也具有议题设置的平民化及舆论演化蝴蝶效应的特点。在网络舆论引导上,应注意网络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提高各级政府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与传统媒体形成合力,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5.
郑曦 《报刊之友》2013,(3):31-32
摘要:网络舆论是指以网络为平台,网民借此发表对公共事务态度和意见的舆论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危机事件都借助于网络舆论迅速传播,这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通过对“钱云会”事件截止2011年1月3日发展的两个阶段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的危机处理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钱云会”事件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危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艾萍  吴余 《东南传播》2011,(10):49-51
网络舆论作为互联网时代民意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各类公共事件的传播扩散和解决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监督作用。本文通过对"我爸是李刚"事件的传播过程和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对网络舆论的开放性、互动性、主体的大众性和虚拟性等特点进行探讨,根据目前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自发性、匿名性、盲从性和网络暴力等问题,试图从网络自律和政府监管两个方面入手,促使网络舆论监督发挥更加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支萍 《中国广播》2011,(6):45-4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阵地成为各大媒体竟相争夺的一种传播方式。本文论述了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张传香 《新闻知识》2012,(1):41-42,38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众多网民对于社会(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或简言之为网络舆论和民情.网络舆情常态化,并不意味着波澜不惊而是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特点.互联网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网络舆论虽不够严谨,却越来越值得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越来越积极地应对和回应,互联网也成为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9.
徐勇 《网络传播》2009,(9):38-3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民的剧增,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由于网络媒体快速性、延展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投射”到网上,很容易在网上集中爆发,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如果引导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很快就会造成舆论危机事件。正确运用危机管理原理和机制,及时预防和处理网路舆论危机,对于提高政府或其他组织网络舆论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是中国网络舆论继续活跃的一年.以重庆征地拆迁"钉子户"事件和山西"黑砖窑"事件为代表,网民对突发事件和社会事务踊跃发表意见,形成了若干轮较大规模、较强力度的网络舆论,对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2007年也是中国政府对互联网舆情的引导工作趋于稳健和有序的一年.中央政府要求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不少地方政府开始重视互联网反映出的社情民意,在网络舆情的应对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本文将扫描2007年中国互联网舆情重大话题,从中透视本年度中国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演变趋势,分析政府处理互联网舆情的得失.  相似文献   

11.
网络论坛自出现以来,就在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中发挥着巨大的变化。它不仅拓宽了网民讨论话题的覆盖层面,扩大了事件的影响范围,也在讨论中促进了社会善良习俗的回归,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但网络论坛在舆论引导中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如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缺少公信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论坛管理层面和政府管理角度出发,并提升新环境下公民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论的特征是交互性、及时性,是各种传播媒体当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大部分网络舆论都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因此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会把网络舆论作为参考对象,公共管理过程中同样把网络舆论作为参考的对象。网络舆论把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关系拉得更近,可以使政府及时了解社会动态,让更多的法律法规满足人民群众的意愿,网络舆论是民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让两者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让政府的公共管理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本文章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谢金林在《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撰文认为,网络舆论危机是网络社会政府经常遭遇的一种危机,如何对其进行治理,将是网络时代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舆论危机事件使政府在网络民意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介入公共事件的解决。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治理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是社会发展的有序性和对群体利益的维护。本文就钱云会事件探讨网络危机治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阜新市为例,分析阜新市目前网络形象塑造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地方政府塑造良好的网络形象应借助互联网平台建设网络服务型政府;打造政务新媒体提升网络互动力;及时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提升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及网络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5.
张昌涛 《新闻世界》2013,(10):66-67
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己经渗透进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和网络舆论在我国不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了良好的积极作用,这是主流和本质;同时也存在消极影响,这是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加以正视和认真对待,不能因噎废食,而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掌握其发展、引导、管理的规律,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6.
易康辉 《大观周刊》2012,(17):56-5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人数的增加,网络舆论的力量逐渐增强,社会影响力也日益增大,并成为政府了解民意的重要平台和影响政府决策的新兴力量。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完成的,认清这些渠道并对其加以利用,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传媒》2008,(4):25
网络虽然有时容易“意气用事”,但网络的开放使它有一种强大的自我纠错功能。网络自我纠错能力逐步的加强能够为言论自由和社会的完善提供更好的环境。网络舆论是双刃剑,在带来侵犯人权的行为之外.也可以加速还原事实的真相。网络暴力舆论涉及到网络、网民和传统媒体、政府相关部门,将自律、他律结合起来,处理好言论自由及暴力言论的度,网络暴力言论的场就转化为互联网之善了。怎样进行转化和引导,实践将会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18.
完善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淑芳 《编辑之友》2015,(10):69-71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中国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与放大器.网民借助网络这一发声平台,间接或直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实现自身利益诉求,这对政府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由于管理者缺乏互联网思维特征,没有形成完善的网络舆情研判体系及调控机制,导致网络舆情的负面效应出现放大和失控的迹象,成为社会舆论安全的潜在威胁.文章阐述了政府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针对我国政府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完善路径与对策,希望对于构建健康、有序、和谐的网络舆论生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的兴起给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舆论已成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和放大器,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日益展示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互联网为党委和政府提升执政能力、推动执政风格的开放带来全新的模式,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正在成为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刘家铭  刘丽莎 《新闻世界》2010,(10):121-12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迅速出现。一方面,网络传播使公众在网络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广阔的舆论空间和更多的舆论自由,促进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网络虚假信息泛滥、舆论管理不易等问题。其中,信息暴力是近年来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网络传播现象。本文从网络舆论的产生过程及特点出发,分析探讨了与网络舆论发展过程有关的两种信息暴力现象及其成因,并对如何减少信息暴力行为提出了两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