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永恒的经典,要把诗中的意境美、思想美、语言美、文化美挖掘出来,就需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的指导。古诗词的诵读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诵读,这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更具空灵感和意境美。如果在诵读中不把诵读与联想、情感体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是无法读出古典诗词的诗味,无法把握诗歌的内涵。因此,要读好一首诗,首先,借助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将诵读与联想、想象结合起来,关注诗中的意象,领略每首诗歌的美感。其次,进行分类诵读,自然接受诗词中的文化意蕴。这样,学生就会轻松进入诗词的海洋,领会诗中的“情、爱、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教学《天上的街市》,我尝试运用“五读教学法”,与学生轻轻松松地完成了一次诗歌诵读之旅。一读,就是读出节奏与重音。七年级的学生读书缺乏技巧,读诗更要引导。我在教学时,先挑选两名学生读,再让其他学生作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然后,我让学生听录音,注意用单竖线划出节奏,用小黑点标出重音,  相似文献   

3.
中国被誉为“诗歌王国”。古往今来,无数情趣高雅、语言优美的动人诗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心灵。为了让青年学生多读好诗,从丰富的文化积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中吸取营养,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共选编38首古今诗词。我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认真探索,终于悟出了一些教学之道,引导学生抄诗爱诗,读诗背诗,品诗写诗,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的目标重新作了更明确的界定,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学古诗文应以此为方向,还古诗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本来面目。那么,究竟应该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才算效果最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诵读分为五个层次来进行。一、读出韵味。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不易理解,但它语言高度凝练,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一定能读出它的韵味。先让学生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再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韵味。可以采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听录音、教…  相似文献   

5.
教学《天上的街市》,我尝试运用"五读教学法",与学生轻轻松松地完成了一次诗歌诵读之旅。一读,就是读出节奏与重音。七年级的学生读书缺乏技巧,读诗更要引导。我在教学时,先挑选两名学生读,再让其他学生作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然后,我让学生听录音,注意用单竖线划出节奏,用小黑点标出重音,结果学生都能准确无误的标出。再  相似文献   

6.
一、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对作品的文字、语言敏锐而丰富的直接感知,是对语言文字表达的一种正确的理解。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这就是说,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应以“读”为中心,精心指导学生反复地认真诵读,把书面语言转换成明朗清晰而又充满感情的有声语言,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一步一步向语感的高层次推进。如讲授柯岩的(周总理,您在哪里》一诗时,学生听朗读录音,往往对诗中的一声声呼喊感到好笑,不能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7.
读诗是一种高雅艺术,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好的诗词都是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意境优美,可以陶冶情操、净化情感、启迪思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继《在语言的天空里飞翔》《洪镇涛语感教学实录》的先后问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我国语感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洪镇涛先生领衔主编的又一鸿篇巨制——《洪镇涛语感培养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又由北京开明出版社隆重推出。《教程》分“诵读”和“品读”两个系列共六个分册。“诵读”系列有《古典诗词诵读》(小学卷)、《古典诗词诵读》(中学卷《)精粹古文诵读》(中学卷)。其编写体例为:每首(篇)诗文后有“注释”“译文(诗)”“品味”“背诵”。“注释”简洁明了,极具权威性;“译文”生动流畅,尤其是译诗,简直就是一首首优美的白话诗词;“品…  相似文献   

9.
《特区教育》2014,(11):20-20
儿童文学家林良在《纯真的境界》中说道: 诗的写作很自由,尤其现代的新诗……我们对诗的唯一要求,就是一首诗要有“诗趣”。我们读一首诗,读着读着读完了,如果诗里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让你心动,让你欣喜,我们就会觉得这首诗平淡。如果你读一首诗,诗里面有地方让你心动,让你点头,那就是“诗趣”的所在。  相似文献   

10.
第一教学板块 :诵读——体会诗的音乐美1.教师指出读诗的方法 :一读 :读准字音 ,如“缥缈(piāomiǎo)”;二读 :读出节奏和停顿 ;三读 :读出轻重音 ;四读 :读出感情。2 .请同学们按照教师的要求自由朗读 ,整体感受诗的音乐美。教师巡视 ,寻机个别指导。3.请每组各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 ,朗读时要注意音调和感情。不当之处 ,请其他同学校正。4 .多媒体课件 :“朗读时的节奏和重音”。第二教学板块 :讨论——品味诗的图画美1.问题 :诗作有哪些美的图画 ?2 .教师示范 ,学生发言。方法简述 :用一段精美的语言表现诗中画面 ;用画面释画面——若将你…  相似文献   

11.
<正>教了这么多年书,一直认为诵读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读,课堂45分钟老师能多讲就尽量多讲。然而最近教《诗词五首》使我改变了想法,我发现原来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事情是这样的:这学期以来我发现学生背诵的速度很慢,一篇课文教了许久,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按时完成背诵任务。那天我教《诗词五首》时就想着放慢速度在诵读方面指导学生,从而让他们尽量在课堂上把这几首诗背诵出来。没想到我随意的一个决定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极其重要的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古诗词教学肩负着让学生“厚植文化之根,增强文化自信”的光荣使命。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集中编排了10首古诗词,南华诗词会团队教师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将古诗词诵读融入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开展读诗、赏诗、写诗、赠诗系列活动。本文以送别组诗课例为载体,透视课堂中以主题统整联读方式,通过聚焦意象、体味意境、感悟意蕴三大策略,品悟“送别文化”。通过读写互动、师生共创,寻求诗我合一。  相似文献   

13.
学习古诗词是加深个人文化底蕴,提高文学素养的必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学习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采用吟读———译读———背读———说读四读教学法,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诗中的情与意,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目标。吟读。就是指对一首诗或词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吟诵,体会诗词的情味,感受诗词的音韵美。这里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范读水平,以体现诗词的节奏感或音乐美为目的。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入诗词的艺术情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佳作浩如烟海,这些诗篇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形象、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华夏文化遗产中晶莹透亮的瑰宝。张志公先生说过:“读些好诗最容易培养对语言的敏感。”那么,读诗为什么与培养语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呢?教师又该如何在读诗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5.
“五读“,即试读、听读、仿读、创读和评读.其中,创读和评读为关键环节.   先说创读.教师或录音的范读不是十全十美的,会有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何况对一首诗的思想感情可有不同的理解,某种思想感情又可用不同的语音处理方式来表达.因此,我鼓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改变范读的读法,有所创新.   ……  相似文献   

16.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师: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师: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学生自由读诗)师:谁来试一试?(一生读错了一个音)师:同学们听,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生:“径”不读第一声,应该读第四声。师:呵,你的耳朵真灵。我们一齐读。这个字的意思是———生…  相似文献   

17.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共选编35首古诗词,教学时,我对35首古诗词进行了整体观照,使其成为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平台。一“、囫囵吞枣”,为诗词鉴赏铺路鉴赏是学习积累和思想积蓄的产物,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不能顺利进行鉴赏。我利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特色,接受诗歌文化的熏陶濡染。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每人负责几首,读准字音、诗句节奏,明了诗词大意;合作——一人朗读多人听读,扫清全部诗词的文字障碍,相互交流、借鉴。这样,学生就对35首古诗词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完成了教材要求的背诵任务,…  相似文献   

18.
胡家忠 《现代语文》2006,(4):100-101
古人说:“诗言志。”读诗除了审美之外,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落在读“志”上,一首诗读不读得懂,关键还是看“志”读不读得懂,本试图以“五个引导”来谈谈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力求从宏观上引导学生准确而深刻地把握诗歌的主旨,也算是“授之以渔”吧。  相似文献   

19.
选入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教读古诗28首、词7篇,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分布于各册教材中:初中一年级上下册各有诗4首与6首;初中二年级上册诗9首、词1篇,下册诗4首;初中三年级上册诗2首、词1篇,下册诗3首、词5篇。另外,每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选编优质“课外古诗词诵读”8篇,目的是让学生从教读古诗词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及方法迁移到“课外古诗词诵读”中,为学有余力的优生“加餐”,中等生尝试学习。教材所选古诗词皆为传承不衰的名篇,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在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 ,全诗共四行 ,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 ,其实正是暗中设谜 ,写出了画的特点。为了体现修订大纲的精神 ,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教学时 ,我们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解释而后串连诗意的“讲诗式”教学模式 ,采取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的“读诗式”教学模式 ,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一、自由读诗 ,读中识字新课伊始 ,我们从学生已知入手 ,通过让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儿歌或古诗开场 ,引出今天要学的是一首谜语诗。而后设计如下问题 ,引导学生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