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辛弃疾是名的豪放派词人,而他的婉约词同他的豪放词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辛词的婉约。是“以气入词”,一如他的豪放词有深度,有力度;豪放和含蓄两大风格的交融,是其最大特色。辛弃疾婉约词提高和深化了婉约词的格调境界,丰富了婉约词的风格物色。研究辛弃疾婉约词的内容题材对研究其词的成就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苏轼以其风貌崭新的婉约词对传统婉约词风进行了大胆的析。他变传统婉约词的“以俗为美”为“以雅为美”,淡化、内化了以艳为美的婉约词风;他以诗为词,使词由类型化到个性化,给传统婉约词注入了活力和生产。苏词既继承了晚唐以来婉约词委婉抒情的写作技巧,又对其进行刷新,从而挽救了婉约词每况愈下的词风。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的词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其表现男女之情的婉约词,是体现稼轩体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辛弃疾的婉约词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摧刚为柔,婉约出之,二是柔中有刚,以气行之。  相似文献   

4.
苏轼婉约词的艺术成就和对词史发展的贡献丝毫也不亚于他的豪放词。这些婉约词审美境界高雅脱俗、清丽舒徐,意境空灵蕴藉,抒情直接简洁,寄予深厚的情感和人生哲思,一改以往婉约词风,以“雅”为美,使得婉约词的创作走入了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词,始于隋代,至宋代,处于全盛。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也有不豪不婉清新冷峭的。两宋词只要是婉约的,豪放词始终没有压倒超过婉约词。婉约词是词之正宗,词之至也。但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常常是相互渗透、融合的。  相似文献   

6.
后人常常把苏轼看作豪放派词人,但在苏轼的词作中,数量最多的是他的婉约词。与宋代早期的婉约词相比,苏轼的婉约词在继承的基础上又独辟蹊径创造独具特色的婉约词。他不仅拓展了婉约词的题材,并且打破了传统婉约词的"以俗为美",在技巧上他以诗为词,给传统婉约词注入活力,为词的雅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南宋风雅词派的渊源、成因、题材取向以及审美规范,通过分析姜夔、吴文英代表词作,指出风雅词派的主要特点是词语雅化、精于格律、炼字炼句,用典隶事,既源于婉约词派,又异于婉约词派。  相似文献   

8.
豪放是辛弃疾的主导风格,但他的婉约词同样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别有一番风韵,一改缠绵靡软之婉约词的审美风格,有着巨大的思想艺术价值,此可谓辛稼轩对婉约词发展的一大贡献。他的婉约词多是“伤心人别有怀抱”之作,寄托着家国之忧和身世之感,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丰富和深化了婉约词的内涵,拓宽了婉约词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9.
苏轼以其风貌崭新的婉约词对传统婉约词风进行了大胆的刷新,他拓展了婉约词的内容题材,突破了词只写艳情的藩篱,打破了前人词作单一表现手法,在原有基础上丰富了婉约词的表现手法,由此与以往婉约词比较,苏轼既继承了晚唐以来委婉抒情的婉约词的各方面,又对其进行革新,从而提高了婉约词的格调。  相似文献   

10.
词最重要的部分是词境。作为晚唐“花间派”的鼻祖,同时也是整个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温庭筠的词境与其他婉约词人的词境稍有不同。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温庭筠和同时代的韦庄更喜欢以春天作为词的季节背景;温庭筠更喜欢以画楼闺阁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温庭筠词的抒情主人公几乎都是曼妙的女子;温庭筠词的意象比较密集,同时意象与意象之间跳跃比较大;温庭筠比较注重辞藻和设色,尤其喜欢用色彩鲜明:饱满的词。以上诸种要素,使温庭筠的词境相对于其他婉约词人,更香艳温暖,也更繁缛富丽。  相似文献   

11.
两宋时期,禅宗成为许多政治文人仕途失意时的麻醉剂,苏轼是这些文人的典型代表,他的宗禅思想在其诗词中多有体现。《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是苏词中风格较为婉约的一首,但细细品来,仍可见隐约其中的禅意的超旷与飞扬。概括起来体现在这首词中的佛禅范畴主要有文字禅、般若空观及云门宗的“截断众流之意象对峙”。  相似文献   

12.
宋初词坛婉约称尊,到元祐时期,婉约词的地位开始松动,出现了关于词的本色的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协律与出律;一是婉约与豪放;一是言情与言志。元祐词人关于词的本色的争议并不是为了彻底颠覆婉约词的地位,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赋予词以新的内涵,形成了兼融并蓄的本色观。  相似文献   

13.
在婉约词的意象群中,蜡烛是独具特色的意象之一。本文考察了宋词中三组较为典型的烛意象,并将其与诗歌的同类作品加以比较,试图以点窥面,探究词体文学在抒情达意方面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闺情文学在我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源远流长。晚唐五代时期,以温庭筠为首的花间词派和以冯延巳为首的南唐词人全力写艳词,他们的一部分词作模拟女性心态写她们的恋情、她们的相思,其影响之深,以至北宋一代,这种男子而作闺词的现象成为一股创作潮流。在北宋闺情词创作中,欧阳修上承花间,下启婉约,成就斐然,女性作家中李清照的创作最引人瞩目,由于这两位善写闺情词的大师,一位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抒情感怀,一位是模拟女性心态而作,在创作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故而文章针对这两位作家的闺情词创作从创作动机、创作内容等方面比较他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和李乐薇,都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那种自觉追求散文纯美的作家,从意境到文字都具有优柔婉约之美。但从结构、表达、文体三个角度细勘两家极具代表意义的作品,不难发现朱自清更具中国散文传统的美学风范,精雕细琢而曲折有致;李乐薇则给传统散文注进了现代意识,空灵秀逸而情采飞扬。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以创作方法的差异而将文学风貌归结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类型。本文拟从创作主体的人文价值精神风貌的迥异出发,而将中国古典文学划分为豪放与婉约两类,并着重论述豪放风格中的两种类型:以李白、苏拭为代表的悟道型和以杜甫、陆游为代表的守望型。同时深层次解读蕴藏其中的哲学主体,观照历代文人的行进态势。  相似文献   

17.
沈义父主张作词要协音、字雅、字隐、意柔。协音,立足于诗词分疆,强调不可把词写成诗。字雅,是对雅俗的美学取向,是倡雅弃俗在用字上的体现。字隐,是对隐显的价值取向,主张词在用字上应该隐而不露。意柔,是讲词在运意时要柔婉而不豪放。协音、字雅、字隐是讲词的用字,意柔是讲运意。总之,沈义父的作词标准是讲下字用意的法则,即作词应以“乐府雅词”为标准。周邦彦的词最符合这一标准。  相似文献   

18.
柳永词历来被视为是婉约派之代表 ,柔婉、艳丽基本上成了柳永词风的典型概括。而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从柳永慢词的产生过程 ,我们可以较为详尽地看到柳永词所体现出来的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对于宋词词风,一般归为婉约、豪放两个大类。但这样两军对垒式地划分,显得笼统,忽视了具体作家在个体作品中的特殊性,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宋词风格的多样性。从宋词的发展过程看,已经表现出兼容并包、吸收创造的印迹,就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而言,就已经炉火纯青地融合了婉约与豪放的主要特色,而显示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许多婉约和豪放的名家的词作中,其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因此,只有注意宋词风格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宋词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传承其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0.
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家词的差别,即词调、表现手法和语言。在词调方面:柳永词新调多而音乐通俗;周邦彦词新调次之但音乐高雅;姜夔词新调最少而音乐古朴却并不美听。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词平铺直叙,直白而坦露;周词变直叙为曲说,追求含蓄;姜词则化实为虚,力求隐蔽。在语言方面:柳词俚俗,格调软媚;周词求雅而不能尽归于雅,格调仍然偏软;姜词则归于骚雅,改以健笔写柔情。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