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中,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从知识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有别于西方学者的理论体系。我们认为,该理论体系中有两个核心内容与隐喻认知密切相关。首先是关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基本理论假设问题。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的理论基于"组织即有机生命体",与西方学者基于"组织即信息处理机器"的理论假设不同。然而,两者都是隐喻性的假设。其次是关于隐喻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问题。他们认为:我们是在暗默知识到形式知识的转换中实现知识的创新,而这种转换离不开隐喻认知。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将结合现代隐喻认知理论的最新成果,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不同知识管理理论的基本假设,并深入探讨隐喻认知为什么能够实现概念创新和知识转换。  相似文献   

2.
理解技术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技术知识的独特地位,反对简单地将技术视作应用科学.同时,尽管当代技术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强调了技术知识有别于科学知识的思想,但其欲借科学哲学构建技术认识论的努力却相对忽视了技术活动的非认知维度,特别是技术知识的意会性.事实上,重视意会知识之于技术的根本性作用,乃是本体论解释学理解技术的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意会知识及其在企业内传播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晓东  项保华 《软科学》2003,17(3):23-25
当前,对持续竞争优势的深入研究使意会知识对企业越来越重要。本文阐明了意会知识及其在企业内传播的意义,分析了意会知识在企业内传播的困难,探讨了意会知识在企业内传播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科学知识到底是什么--波兰尼"信念科学知识观"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人性"、"意会性"和"信念性"三特征乃波兰尼"个人知识"及"意会认知"的三大支柱.其"信念科学知识观"即视信念为知识的根本,将科学知识乃至一切知识皆视为"信念"或"信念体系"的观点.部分科学史家和当代分析知识论学派等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信念"在科学知识中确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在认识论层次上,波兰尼说科学知识是一种"信念"是对的.但当他不加限定地越过认识论层次而进入本体论层次,并视信念为科学知识的根源和本质时却是错误的.对"信念科学知识观",我们应加以分析批判,避免受其误导.  相似文献   

5.
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能力"对于创新思维.拓宽思路具有重要的认知作用.隐喻由认知而起,又是认知的结果,同时叉推动了认知的发展.本文则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将其付诸外语教学实践,试述培养"隐喻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认知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肠  崔晓莉 《科教文汇》2008,(15):181-181
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不仅是语言学的,更是认知的、概念的。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来解读隐喻,探讨隐喻的翻译策略,进而得出译者必须熟悉两国文化,了解源语的隐喻化认知过程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译文的文化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英汉"愤怒"隐喻认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言中,采用隐喻表达"愤怒"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愤怒"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隐喻既建立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又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实验者回归是对整体论激进的歪曲,也是对维特根斯坦的一种社会学解读,它认为意会知识的存在使实验可复制性不可能,把实验作为一种反映论意义上的表征证据。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波兰尼的著作与当前科学实践哲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验是科学家长期实践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种无历史感的单向的表征关系。正是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意会认知的整体协同作用使理论与实验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能够实现实验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认知逻辑与认识论之间存在着联系的桥梁。认识论问题包括知识的不同定义、知识的基本形式特征、外在论与内在论之间的争论以及他们共同对抗怀疑论的责难。辛迪卡的著作《知识与信念》表明认知逻辑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来研究认识论问题。哲学家们对待精细复杂问题的开放态度能够引导逻辑学走出定理证明的局限,而哲学家们也可以从逻辑中获益,因为逻辑  相似文献   

10.
1980年,美国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了认知隐喻理论,使隐喻研究走向一个新的视角。作为一种与人类思维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人们大量地使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并通过隐喻来认识新的事物。由于隐喻的这种独特作用,人们不断地将隐喻应用于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这对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论述认知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剖析隐性知识的研究现状出发,指出隐性知识研究遭遇困境的一个原因是在研究路径上局限于知识的表达维度,而忽视理解维度。认为社会交互过程中隐性知识虽然无法明确表达自身,但是却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知识予以解释,以达成交互双方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借鉴哈贝马斯提出的主题知识和非主题性知识概念,本文提出知识的二维分析框架,探讨通过从理解维度引入新的研究路径,深化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进而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转移和共享。  相似文献   

12.
13.
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显性化障碍分析与挖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兴洲 《情报探索》2009,(2):122-124
从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分析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表现形式和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障碍,并从不同的视角对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挖掘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谈军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152-153
校园文化可按表现形式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校园隐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和难点。在分析了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隐性文化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功能的措施或建议,旨在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组织中的隐性知识的共享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从组织中知识的流动过程出发分析隐性知识的共享,观察隐性知识在个人层次和组织层面的共享过程,并据此提出隐性知识共享的条件、障碍、方法、工具和保障措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意会性技术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会性技术是一种由直觉思维支配的技术活动 ,其思想特征在于私有性、难言性、情境性、独创性和文化内蕴性。研究意会性技术的思想特征 ,有助于意会性技术的传播 ,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元分析法,对2003-2009年发表在CSSCI索引目录中29种管理类期刊上的隐性知识管理的论文进行分析,沿着研究主题、参考学科、研究方法和分析层次4个维度发现目前我国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特征,揭示了我国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陶洪  戴昌钧 《情报杂志》2006,25(7):74-75
组织隐性知识的共享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知识管理需要解决的难点。针对组织知识社会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博弈,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各种博弈存在的均衡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组织如何改善知识共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主体隐性知识转移的博弈模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在分析隐性知识及其主体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主体隐性知识转移的博弈模型。该模型将影响主体隐性知识转移的两大因素——经济利益与社会认可程度恰当地结合起来,从本质上把握了主体隐性知识转移的机制与过程。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挖掘与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松涛 《现代情报》2009,29(4):39-41
本文在解析隐性知识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隐性知识挖掘、组织存储的基本策略;论述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及其措施,重点从管理手段、信息技术等角度入手,引入合理的激励机制、交流机制、信任机制,建立促进隐性知识流动、转化、创新、共享的高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