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西画东渐共有三条途径,从明末到鸦片战争以前,以传教士主导的西画东渐第一途径在中国的发展一直缺乏连贯性.表面现象掩盖下的历史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教会制肘了第一途径自由发展;其次,中国美术界趋于保守不能悦纳西画;最后,缺乏移植西画的文化土壤是第一途径难以逾越的时代鸿沟.  相似文献   

2.
康熙喜爱西画,他鼓励西画创作并引进西洋画师。康熙喜爱西画透视法的空间感和肖像画的逼真感,并尝试把他认可的中外画法糅合在一起,满足他的中西复合审美要求。康熙促进了西画及其技法在宫廷画院中的传播,在西画东渐中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传教士开始进入中国、东西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这一切都为西画东渐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但是,东西传统审美观不同、传播途径单一、宫廷包容的有限性以及文人士大夫对西画排斥等因素,阻碍了西画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本文将结合明清时期所特有的时代特点来分析这一时期西画东渐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提起潘玉良这个名字,也许最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便是巨星巩俐在《画魂》这部电影中所饰演的“潘玉良”的形象——她穷苦贫寒的出身、波折传奇的经历以及杰出盖世的才华,都让人们深深记住了她的故事. 潘玉良及其自画像 潘玉良是20世纪享有盛誉的女性艺术家,也是较早走出国门学习西画且卓有成就的中国女画家,她与孙多慈、陆小曼、关紫兰一同被誉为民国四大女画家.  相似文献   

5.
正1912年,17岁的徐悲鸿只身闯荡上海滩,想学西画却找不到门路。这一年,丹阳画家吕凤子在上海创办"神州美学院"。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所美术专科学校。经友人介绍,徐结识了吕凤子。吕凤子早年致力于西画,精通水彩、油画、素描。听说徐悲鸿想学西画,吕凤子对他说:"学西画先要学好素描,打下基础。"于是,他免费授艺,教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西画东渐过程中可行性和阻碍性的交织构成了明清时期西画东渐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殊性,西画东渐的过程也并非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单向传播,而是中西美术的一次尝试性的交流和融合。本文将结合明清时期特有的时代特色来分析这一时期东西文化交流下东西美术的"双向性"。  相似文献   

7.
人物画艺术的发展,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而发展。从历史发展和时代变革的角度,探索人物画艺术发展、创新的若干问题,进而总结出,坚持民族自身的审美精神,关爱生活,注重自我,吸收借鉴西画艺术语言,丰富发展我国人物画艺术。  相似文献   

8.
叶浅予(1907-1995年),原名叶纶绮,浙江桐庐人。少时好书画及民间美术,自15岁中学时代,始作西画写生。18岁录于上海三友社,后转为中原书局画教科书插图。1927年后从事漫画创作,代  相似文献   

9.
正98岁高龄的海派书画大家陈佩秋先生于6月26日凌晨驾鹤西去,令书画界为之扼腕。半个多世纪来,陈佩秋在花鸟、山水、工笔画、书法等领域成就斐然,常被誉有"卧枕宋元""融汇中西"的大家风范。她早年以山水画为起点,20世纪50年代后专攻花鸟画,画风浓丽秀美,格调委婉含蓄;90年代,她又探索细笔青绿山水画,吸收西画特色技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经历了一个相互影响、逐步融合的过程。美术上,发端于巴黎的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波及世界,影响了许多国家,中国也不例外。超现实主义有对中国油画的影响主要通过西画的传入、中国留洋归国学子的创作实践和倡导、中国西画团体以及一些刊物和媒体的传播,使得超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留下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子。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她时代"频频亮相, "她"在进入"她时代"这个结构之后,意义发生了泛化,由原来的女性第三人称单数代词变成了泛指女性群体的代词.本文试图从分析"她"的产生到"她"进入"她时代"后的用法,找出其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人在大学是学西画的,现在也是从事西画教学.因工作之需,曾到剧团工作20年,职务是搞舞美设计.多年来,对设计中的总体构思有一定的认识,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书法的定义;狭义文化的范畴;中国书画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与文学、政治、哲学、宗教等方面的关系;以山水画、人体艺术为例,比较说明中、西画的异同;西画对中国画的影响,二者的交融结合;中国画未来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美术院校在学科设置上存在着国画专业与西画专业相对立的现象.改变这种现象,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中西线艺术的认识.只有实现国画与西画两种专业的合并,才能适应现代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画东渐第三途径的典型代表,潘玉良的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意味,其绘画之路是一条不断摆脱西方传统绘画范式,逐步走向自主自足的过程,她极具开放性的绘画探索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文章基于潘玉良绘画的本体语言,运用图像学、符号学、色彩学的研究方法,探讨现代性绘画方法对潘玉良绘画作品的影响及体现,进而总结潘玉良绘画艺术在中国现代绘画领域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西洋绘画传入中国,在民间广泛传播。在与西洋绘画的长期接触中,民间画工吸收了西画的营养,并将其体现在各民间画种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民间画工对西画做出了有所取舍的借鉴。明清民间对西洋绘画的吸纳,使明清西洋绘画的影响在中国得以继续,在中外绘画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十二国记》是日本的一部非常火的动画片。故事大概是说有一个女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非常懦弱的人,生活中处处都是彷徨、迷惘、甚至是失败。但是她偶然发现她自己居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她来自遥远的“十二国时代”。回到“十二国时代”后她明显活得潇洒啦:她得到了“麒麟”的帮助,排除异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师专学报》2007,26(6):F0002-F0002
由“渝西画派”掌门人、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教授张咏清编著的《渝西画派第二届展览作品集》一书,已于近日由辽宁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作品集共刊载堪称渝西画派主力的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师生的优秀版画作品120余幅,还刊登了数十位国内外美术名家对“渝西画派”的祝词。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长江先生题词说:“……令人可喜的是,年轻的‘渝西画派’通过地域性题材和风格鲜明的木刻版画样式,展示出了不俗的整体面貌和创作潜力,看得出,张咏清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劳动,成绩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史源远流长,做为一个习中国画的人,必须在掌握中国画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从中、西画的比较中获取参照系,进而使自己的创作更加充实丰富.本文介绍中国画与西画在用线造型方面的异同,以求大家重视有关问题的源流发展,倡导苦练扎实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时代的语文,时代是撩拨激情的琴弦,她拨动了学生遐想的音符,她拨动了语文诱人的美丽。语文更是社会的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