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青春期自卑感的产生、危害及克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卑感是青春期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障碍 ,它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 ,带来的危害是消极的。而自卑感的克服 ,是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详细剖析了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并从七个方面探讨了自卑感克服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基本的自卑感是所有人都具有的一种正常的感觉状态,人们追求完美以及借着精熟事物以克服自卑感是来自天性。自卑感不仅不是弱点或异常,反而是创造的源泉。我们在自卑感的驱动下,不断地往更高层次迈进,使自己的能力由低变高、由负转正。但过重的自卑感不利于促  相似文献   

3.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生来就有一种内驱力,由它把人格汇成一个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就是追求优越,而人对优越的渴望,是起因于人的自卑感。“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所以增进的原因……,人类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事实上依我看来,我们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他认为自  相似文献   

4.
自卑感是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偏低的自我意识。自卑感一旦形成,如果不能及时克服,就会影响到学习、人际交往和个性发展等许多方面。一个人如果长期被自卑感所笼罩和统治,他的精神活动就会受到束缚,从而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受到压抑。因此,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高度重视帮助学生防止和克服自卑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扬起理想的风帆,健康成长。一、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家庭的影响是自卑感产生的根源之一。有的学生由于家庭困难,吃的、穿的、用的不如其他同学而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由于家长对其…  相似文献   

5.
有句话说:天下无人不自卑。无论圣人贤士、富豪王者,抑或贫农寒士、贩夫走卒,在孩提时代的潜意识里,都是多少会有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大事,就必须战胜自卑。自卑的特点是感觉自己不如他人,低人一等,怀疑乃至轻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战胜自卑的心态,就是战胜丧失信心的自我。丧失自信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暂时性丧失信心;一种则来自从小养成的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自卑感若不加以克服,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使人生蒙上一层阴影。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甩掉自卑。1.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  相似文献   

6.
自卑感的认知干预方案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卑感是自我评价偏低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具有自卑感的人皆而有之,只不过强弱不同而已。影响自卑感的因素很多,解决自卑感的方法主要有团体和个体认知干预方案。团体的干预方案主要针对学校学生集体进行的心理辅导,个体认知干预方案是针对个体心理咨询的。  相似文献   

7.
自卑感,在幼儿心里起着不小的作用,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瑞士心理学家克拉帕雷德在儿童的《自卑感》一书中指出,孩子正因为有了自卑才成长起来,他们模仿大人想成为父辈那样的人,有着发展自我的意愿,这种自卑感和由此引发的自我发展的愿望,往往是幼儿成长不可缺少的动力。本文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重点谈了消除幼儿自卑感,增强其自信心这个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自卑感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心理现象,是因自我评价过低而引起的消极心理体验。初中生自卑感现象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在对自卑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家庭教养方式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项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自卑感量表对福建省四所高校303名大学生施测,探索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的地域、性别差异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卑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自卑感:如何能消除?湖南何军安自卑感是一种自我感觉不如他人并因此而苦恼的情感体验。处于这种心理状态,常常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以致丧失信心。自卑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创造力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何消际学生的目卑感呢?一、树立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英语是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据调查,现在50%以上的学生都害怕学习英语,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信心,存在自卑感。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人人都有自卑感,自卑感来源于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足。安娜的自卑感产生于对爱情的不满足,因为她全身心地投入爱情,而伏伦斯基却不愿放弃自己的独立性。更深层次的是处境的自卑感,包括物质处境和精神处境的自卑感,安娜随时可能落入孤苦伶仃的境地,也随时可能断绝她和社会的联系。自卑感的堆积形成了安娜的自卑情结,对爱情的不同理解造成了她和伏伦斯基的分歧,突出的表现就是不断的吵架。为了释放自卑感,追求优越感,安娜选择了最后的途径,也就是自杀。她用自杀使自己获得了优越,却也因此而失去了生命。  相似文献   

13.
刘志 《成才之路》2011,(31):18-18
每个青少年都希望被别人关注和认可,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推动青少年进步的动力,是好事。但自尊心一旦过了头,就变了味,就会产生一种畸形的自尊心即虚荣和攀比心理。虚荣和攀比心理也会带来自卑感。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当个体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后,如果个体在体力上、能力上、家庭经济等方面不如别人,就会感受到较多压抑,容易形成一种自卑感。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心理学家阿德勒对自卑感提出了自己创造性的解释。文章依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对自卑感的由来、自卑感的作用及生活风格与自卑情结的关系等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自卑感量表(FIS)对昆明市某中学30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自卑感在性别、家庭教养方式上有显著差异;自卑感量表中自信维度受父亲文化程度影响;自卑感水平在家庭教养方式上主效应显著,与年级不存在交互作用;相关分析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在生理、心理皆处于敏感期、学习又紧张的中学阶段,许多学生会不断遭到自卑感的冲击,尤其是见到以前许多方面逊色于自己的同学如今优秀地站在自己的面前时,心理往往会严重失衡。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得勒认为:自卑感是每个人在追求更大的价值和完美的人生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心理反应。在阿得勒看来,人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能产生自卑感。显然,自卑是一种正常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自卑感,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并因此悲观失望、惭愧、羞涩甚至畏缩不前。这是自我评价的一种重要体现。自卑感的形成受到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但小学生处于人生早期的不成熟期,无论从生理角度还是从心理角度看,都处于依赖成人的地位。因此,外部世界对他们的评价和态度,对其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学校因素对小学生自卑感形成的影响是应当受到特别重视的。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教师作为专业教育人员,应预防和纠正学生的自卑心理。最近,笔者采用个案研究法,制定访谈计划,对一名小学四年级自卑感…  相似文献   

18.
自卑感是自我评价偏低而产生的的情绪体验。本文探讨自卑感产生的认知原因和过程,并着重提出相应的认知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非凡的爸爸     
自卑感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自卑感强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过低,做事总是先想到困难。他们感情脆弱、常处于惶惑不安中。很显然,这种性格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标: 1.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知道什么是自卑. 2.了解自卑的危害. 3.掌握自卑心理的调适方法.教学重点:认识自卑感给人带来的影响;自卑感的调适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自卑感给人带来的影响;自卑感的调适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