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佳豪 《地理教育》2022,(z2):172-17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地球上的大气"的开篇章节,意在探讨大气的组成成分和垂直分层及各层大气的特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说明: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呈现一系列图表资料和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分析...  相似文献   

2.
【精讲精练】 考点1.大气的主要组成及垂直分层 【精讲】 例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图反映的是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___,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___;②___  相似文献   

3.
以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创设情境,展示科学家求真务实、潜心研究等崇高精神,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分析,领悟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提升核心素养。教学《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课,教师可以在进行问题式教学过程中融入科学家精神,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探究素养、逻辑分析以及辩证思维等能力。  相似文献   

4.
【考点归纳】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板书是一节课的脉络和骨干,板书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更好地掌握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因此,板书的设计也要费些心思。现代社会,高节奏的脚步,一切都在变化,板书也要常变常新,否则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本人在多年教学当中,总结了许多板书的式样,希望能供大家参考。一、要点罗列式例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板书(部分)(一)文字罗列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1)范围: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2)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6.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一、重点内容和重要知识结构本单元重点内容可概括为五大部分:(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大气的状况;(3)大气的运动;(4)大气的降水;(5)天气与气候。(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组成,重点是掌握各种大气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干洁空气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原料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促成水汽凝…  相似文献   

7.
吴春燕 《新高考》2006,(10):48-51
【考点归纳】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交叉的学科。不少学生往往错误认为:地理只需死记硬背,很少理解成份。其实,学生中的这种错误认识与某些教师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有关系,一些教师经常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忽略了教材的再组织工作。教师应当在传授知识本身的同时,交给学生以获得知识的工具——正确,有效的思维方式。教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不同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带领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立体的、多思维的思想方法。学生的记忆过程也将形成一个以理解识记为主,理解识记与机械识记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过程。 例如: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其中《大气垂直分层》这部分课文的组织形式是对大气垂直分层的五个层次进行逐层论述,讨论每层的高度、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教学如果平铺直叙,分层而论,学生往往是听得懂,理不清,层次内部  相似文献   

9.
姚巧芳 《辽宁教育》2023,(23):71-74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有助于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以“探索香格里拉市大气之谜”这一真实情境为载体,运用“主题+问题式”教学模式,整合“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以问题链为线索,开展基于真实旅行情境的地理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在教学上分层要求.分析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归纳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一、考点分析 考点1.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命题角度】大气组成成分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大气成分变化会引起自然环境变化,进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现象是大气成分变化的结果,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并将继续成为高考命题热点。此外,电离层的扰动、对流层的逆温现象也常出现在近年高考试题中。  相似文献   

12.
高效的课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即根据学情、教材进行分层教学.教师要注重课前巧设预习,注重科学引导、分层巩固、分层评价,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还给学生,以学生的真正发展为主要目标,这样高效的课堂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五节,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四课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精讲精练】考点1.大气的主要组成及垂直分层【精讲】例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图反映的是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②。(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千米高度,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4)C层中有若干层,爆发时,会引时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答案】(1)中该地对流层为12km(2)地面辐射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补绘曲线略O(3臭氧)臭氧(4)电离层太阳活动(耀斑)无线电短波考…  相似文献   

15.
一、知识结构大气环境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物质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大气的热力状况热力作用!大大气气对对地太面阳的辐保射温的作削弱用作用全球的热量平衡!人全类球活多动年的平影均热响量状况"$$$#$$$%大气的运动原因根本原因——地区间冷热不均直接原因——水平气压差异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形式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气旋与反气旋——最常见的大气运动形式大气环流!季三风圈环环流流"$$$$#$$$$%"$$$$$$$#$$$$$$$%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暖锋…  相似文献   

16.
图 2 .1 大气的垂直分层该图把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三层 ,即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阅读本图 ,首先要观察图中每层大气的高度 (纵坐标 )与气温变化 (横坐标 )的对应关系 ,以坐标为基础 ,以气温垂直变化曲线为重点 ,分析出影响大气垂直变化的因素是不同大气成分对地面辐射与太阳辐射的选择吸收 ,而大气成分与大气组成密切相关。因此 ,该图教学可用因果分析方法 ,由果追因 ,前后联系 ,图文结合 ,完成教学任务。图 2 .4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质点时 ,都要发生散射。散射的特点有 :①散射不像…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联系分析1.高考考点及考点拓展(1)专题考点解读 2008年高考全国考试大纲涉及本专题的考点有: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降水的时间变化;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普高热”逐渐升温,因而导致中专学校新招学生的素质有所下降。学生素质的变化就必然对中专学校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中专教学,笔者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了一项新的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的尝试。导读教学法是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它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一、引导阅读引导阅读就是在上课前,由教师给学生指导性地引出难易不一的有关问题,让学生在上课前首先阅读教材,对所引出问题作出解答或引起注意。教师在引出问题前,要认真备课,对所引问题反复推  相似文献   

19.
<正>翻转课堂是当前比较流行和实用的课堂形式,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例也是非常的多。翻转课堂实施效果如何,关键不在课上,而是课前的设计和准备,这个准备不仅包括教师的准备,还包括了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做好课前准备,促进问题提前生成,为课上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做一些探讨。一、方法指导与具体要求相结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即指导和要求。指导是指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积极意义的建议,但是不容易以实物呈现,难以检查。要求是指为了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建议,而且能以文字等形式呈现,能及时检查与反馈。  相似文献   

20.
分层教育是现代教学老师在驾驭课堂环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分层教育的重要前提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教导者必须将教材和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对应,分层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