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社会与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首先简要阐述了市民社会理论以及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然后探寻了市民社会理论对法治的生成、发展的深刻影响,最后对中国法治道路的模式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在西方思想脉络中几经发展演变,其内涵虽不断变化,但都不构成某种法学或政治学意义上的完美状态,而是更多体现为对不同时期西方历史现状的描述.一些中国学者将“市民社会”视为一个需要努力去建设的目标,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系列理论与经验方面的困难.因此,“市民社会”相关理论应当作为一种认识手段而不是政治或社会理想应用于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3.
建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根本前提,就是深入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既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这个理论的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实践性,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纲领性原则和方法,指明了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4.
李超 《科教文汇》2009,(34):224-225
在政治哲学史上,市民社会理论的传统是由亚里士多德开创,由西塞罗扩展、深化,形成了独特的古典市民社会理论。古典市民社会理念主要反映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社会现实,体现了古希腊、古罗马政治思想。研究古典市民社会理论,对我们研究市民社会理论,把握其理论内涵,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理论自信在于不断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创新发展,结合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不断继承丰富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杨开元  詹峥 《科教文汇》2009,(13):190-190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设想,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文化融会贯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创新发展,不断继承丰富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文化理论、社会理论、政治理论、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才能全面提高综合国力,走向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强国,实现中国人民美好憧憬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中国市民社会的培育以及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建设好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培育起完善的市民社会,让市民社会很好地承担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转移出的职能;要在我国顺利培育起完善的市民社会,必须充分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好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9.
李江红 《科教文汇》2008,(24):189-189
坚定信仰并忠实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要继续解放恩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市场经济本身不具备社会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创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公有制、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发展必要性和可能性,揭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武秀英  张鹏军 《内江科技》2011,32(11):17-17
随着民主进程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已经成为一个衡量现代社会发展的标准市民社会在发展的同时.还面临道德建构的问题,因为市民社会道德建设是市民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必要条件和根本浓据创新文明城市面临的最大课题是市民社会的道德建设以市民社会的德性化实现建构公民社会的道德体系.实现市民社会对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实现的最大效能与和请这是对市民社会的道德建设的合理预设,是市民社会理性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玉苗 《学会》2013,(7):5-12
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文章梳理了"国家-社会"框架中市民社会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法团主义、"国家在社会中"以及中国本土化视角关于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的研究,为今后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宫明明 《科教文汇》2009,(6):192-192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科教兴国与高校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科教兴国是我国发展的基本选择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苦探索,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形成、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发展理论和战略,这就是:发展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特色理论”;发展战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稳定、长期发展,即“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九五”发展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实现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效益型的转变。有中国特色、可持续…  相似文献   

16.
李迎春 《今日科苑》2007,(8):120-1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为了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提出来的扶正理论,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提倡素质教育,发展阿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李文清 《科教文汇》2008,(8):125-125
素质教育是为了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提出来的扶正理论,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和谐、法治与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实现法治,培育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召开已有一年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不断充实和完善。在深化改革实践中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其核心为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不断深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更加体现了“中国模式”的内涵,在发展中巩固、充实、提高,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特色及制度的优越性,经过二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获得了科学发展。“中国模式”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表现出符合人类发展进程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