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1960年~2015年56年赤峰市14个气象观测台站降水、温度等资料,分析了赤峰市温湿的变化趋势,得出如下结论:1赤峰地区气候变暖明显,年平均气温增温率是0.30℃/10a,其中冬季增温最显著,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弱;2月际变暖趋势不同,为0.6℃/10a~0.1℃/10a,其中9月份、2月份增温最显著;3年降水量呈多—少—多—少的变化趋势,以夏季降水量偏少为主;4自1999年以来,暖干化趋势显著;5近年来,在暖干化的气候背景下,温度波动较大,出现多次阶段性低温;降水时间分布不均,旱涝并发;灾害呈多发态势。  相似文献   

2.
近45年羊卓雍湖西部流域气候的变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浪卡子站建站以来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运用统计方法来分析了近45年羊卓雍湖西部流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近45年来,羊卓雍湖西部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升幅分别为0.29℃/10a、0.1℃/10a、1.1℃/10a;年降水量表现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3.8mm。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果洛州气象台1960-2006年气温、降水量、蒸发量、风速、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大武镇年及各季、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及我国的气温变化总趋势是一致的,呈明显增暖趋势,增温速率为0.23℃/10a,冬季增温幅度最大,达0.37℃/10a,秋季增温最小,为0.11℃/10a.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7.37mm/10a,冬、春季呈增多趋势,而夏、秋季呈减少趋势,且夏季降水减少幅度最大,达6.9mm/10a.年蒸发量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46.5mm/10a,春、夏减少量最为明显,分别为15.3mm/10a、15.2mm/10a.年平均风速总趋势是增加的,增加幅度为O.05m·s-/10a.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增加率为12.3h/10a.  相似文献   

4.
选取1971-2010年西藏地区22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总云量、低云量和日降水量,计算分析了该地区近40 a云量和降水量分布及其耦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藏地区云水资源分布区域差异性明显,大致呈"东多西少"分布型,30°N以南地区呈明显的"纬向型"分布,北部以"经向型"分布为主。(2)西藏地区总云量以0.1-0.2成/10a的速度呈显著减少趋势,低云量除雅江一线减少趋势显著外,其他区域增减不明显;年降水量藏西有不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他区域呈增多趋势,其中藏北增多趋势显著,速度达21 mm/10a。(3)西藏地区云量和降水量的高峰值出现在7月和8月,且在高值区内形成"双峰型"分布。从平均状态来看,8月上旬为西藏地区明显的"雨季间歇期",表现为云量和降水量的骤减。(4)西藏地区天空在不同总云量或低云量的水平下,降水概率最大的区域为藏南,最小为藏西,降水效率雅江一线最高,藏西最低;降水量与总云量、低云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且降水与低云量相关性最密切。(5)西藏地区多云天气频次最高达39.6%,晴天和少云频次相近,两者和为42.9%,阴天频次只有17.5%;40 a来,西藏晴天和少云天气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增速分别为4.3 d/10a和3.1 d/10 a,多云和阴天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分别以2 d/10a和5.3 d/10a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青海湖流域内及周边6个气象站近50年来的逐日最高、最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青海湖水位、面积以及沙柳河和布哈河逐月径流资料分析了该流域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结论认为:青海湖流域近年来最高气温以(0.29±0.17)℃/10年的速度增加(p>0.05),最低气温以(0.55±0.5)℃/10年的速度显著增加(p<0.05),平均气温以(0.28±0.03)℃/10年的速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年平均温差以(-0.12±0.02)℃/10年的速度显著减少(p<0.05)。与全球气候变暖相比,青海湖流域气温升高的速度更快。流域各站年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呈增加趋势(p>0.05),降水天数和干旱期变化差异性较大。青海湖水位和面积分别以7.8cm/年和7.4km2/年的速度显著下降(p<0.01)。沙柳河、布哈河年径流量呈略微减少趋势(p>0.1),而且分别在4月~5月和12至次年4月减少趋势显著(p<0.05)。气候变化和水文效应相关分析表明,青海湖水位与流域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水位变化量、沙柳河和布哈河径流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年~2019年赤峰地区10个旗县区10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近59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赤峰地区光能资源丰富,年太阳总辐射5 650MJ/m~2~5 830MJ/m~2,年日照时数2 800h~3 100h;热量资源充足,年≥10℃积温2 300℃~3 250℃,适宜发展农牧业;降水资源不足,年降水量330mm~460mm,并且变率较大,因此降水是限制赤峰地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61~2004年"三江源"地区气象台站观测的气温、降水、积雪资料,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冬季积雪温度、降水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60~90年代冬季"三江源"地区中雪和大雪出现的站次以及雪灾出现的站次有逐步增多的趋势,降雪量和地表平均积雪量每10a分别增加1.454mm、9.861cm,单站积雪量在4100m左右的高度上增加比较明显,冬季降雪和积雪增加的趋势和新疆完全一致。44a来平均积雪量经历了3次明显的转折,并具有9.3,7.0,5.6,4.7,4.0,3.5,3.1,2.2,2.0a的显著周期。未来10a冬季积雪增多的趋势仍将维持,雪灾发生的几率仍然偏大。"三江源"地区1962~2004年的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率达到0.27℃/10a,进入21世纪,"三江源"地区夏、秋季平均气温增高趋缓,而冬、春季增温加剧的趋势明显。降水量总体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减少率达到0.74mm/10a,冬、春季降水量呈现出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35,3.44mm/10a。  相似文献   

8.
选用镶黄旗国家气象观测站1992年—2021年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2 min平均风速、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等气象要素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对镶黄旗地区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1992年—2021年镶黄旗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397℃/10 a的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15.231 mm/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以23.362 h/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2 min平均风速以0.414 (m/s)/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大风日数以1.646 d/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沙尘暴日数以1.646 d/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白龙江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秀云  姚玉璧  王润元 《资源科学》2009,31(8):1315-1320
利用白龙江流域气象观测资料和水资源定位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特征、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关系,建立水资源气候模式.分析表明:白龙江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34.2~-7.4)mm/10年之间,降水量递减以夏季降水量递减为主,倾向率在(-21.2~-3.8)mm/10年.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舍倾向率在(0.10~0.40)℃=/10年之间,增温率以冬季最大,其值在(0.22~0.55)℃/10年之间,秋季次之,其值在(0.15~0.35)℃/10年之间,春季最小,其值在(0.03~0.34)℃/10年之间.年际变化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之后持续上升.年干燥指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干燥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0.09~0.14)/10年之间.近55年来白龙江流域气候趋于暖干化.白龙江流域水资源呈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为-28.09m3/(a·10年).从1985年开始下降,突变点在1991年,年际变化存在3~4年、7~8年、12~13年的年际周期变化.水资源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0.71(P<0.01),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0.46(P<0.01),与干燥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5~-0.43(P<0.01).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干燥指数上升,导致水资源减少.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区域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华明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3,35(12):2491-2500
根据1961-2012年四川省40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Z指数法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近52a来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川东盆地3个地貌单元的旱涝灾害区域响应。结果表明:近52a来四川省气温以0.17℃/10a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以9.03mm/10a的速率减少,全省气候表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从区域变化看,川西高原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气候呈暖湿变化趋势,而川西南山地与川东盆地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四川省3个区域旱涝灾害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川西地区旱涝灾害对暖湿气候的响应表现为向偏涝趋势发展,1990年以前旱涝灾害频次较少,发生周期长,偏旱,1990年以来旱涝灾害的频率与灾害程度均呈加剧趋势,偏涝;川西南和川东地区气候暖干化直接导致了旱灾频率增加,干旱化趋势明显,川西南山地2000年以前偏涝,2000年以后偏旱,川东地区1990年以前旱涝灾害频繁,1990年开始涝灾减弱,旱灾的频率与程度均呈明显加强态势。  相似文献   

11.
渭河流域上游干湿状况时空分布及其与地表水资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蒲金涌 《资源科学》2011,33(7):1242-1248
根据渭河上游渭源等11县(区)国家基本(一般)气象站1971年-2008年逐月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等资料及渭河上游北道水文站1971年-2008年径流量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98版)公式计算了该区域的潜在蒸散量。建立了评价该地区干湿状况的干燥指数模型,对该区域气候、潜在蒸散量、干湿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干湿状况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71年以来,渭河上游区域气温以0.3℃/10a的线性趋势上升;降水量呈较明显的周期变化;潜在蒸散以23mm/10a的线性趋势增加。干燥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阶段性较强。1971年-1984年以0.826/10a的线性趋势降低,1984年-1997年以0.852/10a的线性趋势升高。渭河干流区域干燥指数较高,干燥指数较高的区域,正好与甘肃河东区域气候上的"干舌"相对应。1971年-2008年径流量以2567×104m3/10a的线性趋势减少。1984年-1997年径流量以9023×104m3/10a的线性趋势减少。干燥指数持续增大比较明显地影响了上游地表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下游水资源安全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2.
基于Mann-Kendall法的张掖市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依据张掖市6县(区)6个气象观测站点近50年(1956年~2004年)来逐月的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分析了张掖市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张掖市的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β值为4.7mm/a),其中秋季降水量增加明显(β值为3.9mm/a),春夏季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但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的59.1%;②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③春季和夏季都形成以民乐县为中心的降水量高值区;春季只有高台和临泽县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季甘州区降水量下降趋势最明显(β值为-5.1 mm/a),秋季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地区位于山丹县(β值为4.2 mm/a),冬季降水量民乐县增加趋势最明显(β值为0.65 mm/a)  相似文献   

13.
达桑 《西藏科技》2011,(1):42-45
利用西藏色林错流域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近50牟流域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近50年流域年平均气温以0.40℃/10a的速率显著升高,冬季增温最突出。平均最高气温除夏季变化趋势不大外,其它各季以0.21~0.35℃/10a的速度显著升高;年平均最低气温以0.56℃/10a的速度显著升高,明显高于最高气温的井幅。流域年降水量以20.4mm/10a的速率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四季降水量表现为增加趋势,为0.8~10.4mm/10a,以夏季增幅最大。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除夏季外,其它3季和年平均气温都表现为逐年代增加趋势。年、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不明显。60年代流域降水表现为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70年代夏季降水偏多,其它季节偏少;80年代夏、秋两季降水正常,冬、春季偏多;90年代,夏季偏少,秋、冬季偏多;进入21世纪前8年,秋季降水偏少,其它三季降水偏多,年降水量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利用赤峰地区14个气象站1961年~2017年逐日气温、≥10℃活动积温资料,分析了赤峰地区年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无霜期日数变化趋势,依据无霜期日数与≥10℃活动积温建立气候种植区划模型。结果表明:近57年来赤峰地区平均气温升高了1.31℃,≥10℃活动积温升高了218.31℃,无霜期延长28d,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区域响应所致。赤峰地区荞麦种植可以划分为低产区、中产区、高产区3个种植气候区,低产区和中产区主要以牧业为主,种植业所占比例较小,荞麦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高产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土默特右旗气象局提供的1989~2018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选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滑动平均法对土默特右旗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默特右旗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613℃/10a;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只是气候倾向率不尽相同;土默特右旗年降水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8.358mm/10a,减少趋势不显著;年内降水主要在夏季较为集中,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降水量相对较少;土默特右旗气温的增加和降水量的减少对冬小麦、夏玉米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内蒙古元上都遗址区1981-2010年(近3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该区域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元上都遗址区近30年年均气温上升幅度(年代际变率0.65℃/10a)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年日照时数、年均风速和年均相对湿度都呈下降趋势;而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突变显著,风速、相对湿度突变不明显。最低气温的升高在气候变暖中占主要作用,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1961年~2004年东北地区四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Anusplin插值软件对东北地区146站1961年~2004年四季降水量进行空间化处理,各季区域平均MRE分别为春季14.3%、夏季14.1%;秋季18.1%;冬季25.1%。对栅格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四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春季,整个时段呈弱增多趋势,但不显著,1980年代前增加,之后减少;夏季呈减少趋势,1985以后呈显著减少趋势;秋季整个时段呈弱的减少趋势,1990年代开始显著减少,2000年以后略有增加;冬季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呈波动增多趋势,近10年增幅较大。从空间分布上看,春季,黑龙江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吉林东部降水显著增多,增幅为(3~9)mm/10年,辽宁中部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减幅为(3~7)mm/10年。夏季,东北大部地区降水以减少为主,黑龙江中部和辽东半岛地区显著减少,减幅为(20~40)mm/10年。秋季,东北大部地区降水减少,黑龙江东部局部、吉林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显著减少,减幅为(6~10)mm/10年。冬季,黑龙江大部、吉林大部降水显著增多,增幅为(1~3)mm/10年,辽宁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显著减少,减幅为(1~2)mm/10年。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61~2005年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i模型计算了泽当植物气候生产力(TSPV),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对TSPV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5年来,泽当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31℃/10a;年降水量表现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8.6mm;TSPV呈现为二次曲线变化趋势,前22年(1961~1982)以-28.1kg/(hm2.10a)的速度减少,近23年(1983~2005)却呈现为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84.01kg/hm2。20世纪60~70年代属于"冷湿型"气候,TSPV为正距平;80年代属于"干型"气候,TSPV为负距平,90年代属于"暖湿型"气候,TSPV为近45年的最高值。"暖湿型"、"冷湿型"气候对植物生长有利,"冷干型"、"暖干型"气候对植物生长较为不利。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区百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应用滑动t检验、Yamamoto's检验、功率谱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上海1873年~2006年气温、降水、辐射、日照等资料,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年平均气温有明显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14℃,冬季和秋季的增温最为显著,平均每10年增加0.16℃;日平均气温5日滑动平均稳定通过0℃、10℃活动积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增加52.6℃·d和49.6℃·d;无霜冻期每10年增加8.7天。年降水量略有增加,其中春季降水增加显著,平均每10年增加31.8mm,秋季则略有下降。通过正态检验及概率估算,上海出现春涝的概率为20.43%,出现秋旱的概率为50.72%;年内降水分布不均,降水集中,暴雨日数增多。上海地区总辐射、水平面直接辐射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102.1MJ/m2和156.2MJ/m2,散射辐射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7.6MJ/m2,日照时数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20.
未来四川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超  庞艳梅  潘学标  韦潇宇 《资源科学》2013,35(9):1917-1924
进行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趋势的预估可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和B2气候情景(2071-2100年)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四川全年和温度生长期内平均气温、≥10℃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基准气候条件相比,A2和B2情景下,2071-2100年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和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呈升高趋势;川西高原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而其他地区以增加为主,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A2情景下年降水量以增加为主,B2情景下年降水量有增有减,未来A2和B2情景下温度生长期内降水量在大部地区都呈增加趋势;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都以增加为主;而年湿润指数和温度生长期内湿润指数在大部地区以减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