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共同体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共同体,它是一个诸多个体的集合,这些个体长时间地共享共同确定的实践、信念和理解,追求一个共同的事业。其基本特征是:共同的文化历史传统,包括共同的目标、协商的意义、实践;相互依赖的系统,在其中,个体成为更大的集合的一个部分;再生产循环,新来者能成为熟练者,而共同体也因此得以维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个体独立发展,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开放性、群体性的发展方式,这是基于教师群体的合作学习与发展。教师共同体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实践共同体,它是由"一个诸多个体的集合,这些个体长时间地共享共同确定的实践、信念和理解,追求一个共同的事业"。(Wenger,1998)  相似文献   

3.
顾静 《考试周刊》2010,(42):175-177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以自身经验和社会生活为基础.通过亲身的实践来学习成长。其过程不是单纯的认知行为与封闭的个体行为,而是需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共同实践学习与交流.相互影响创生的学习体。基于此,本文作者利用信息科技学科优势,搭建一个活动平台,并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探索学习共同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发挥共同体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4.
实践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由莱夫和温格两人提出。他们使用这一术语来体现个体和共同体加以联系的重要性和共同体使个体实践合法化的重要性实践共同体是多个个体的集合,通过个体长时间的共享、共同确定的实践、信念和理解,确定一个共同的事业,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群有着共同的关注点,对同一个问题感兴趣的个体,在同一个实践活动中的相互影响,从而提升自己在这一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组织形态。在该共同体中,  相似文献   

5.
教师学习的分析维度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情境学习、社会共享认知等新学习概念影响下,"教师学习"正在成为国际上教师认知研究和教师教育实践的一个前沿课题。本文构建了教师学习的分析维度,即学习的产品、学习的条件和学习的发生机制;以此为框架考察了国外教师学习研究的现状:较早的研究集中于描述"产品",即教师个体的知识变化;较近期的研究转向外部条件,创建实践共同体并考察其对教师学习的作用;初露头角的则是对教师学习在个体与环境互动中的发生机制加以解析。本文在对已有研究的评论中指出,心理维度和社会维度的统一而非互斥是教师学习研究应有的理论取向,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共同构成教师学习研究的分析单元。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教师是一个学习者——一个众多外援支持下的学习者,学习共同体就是一种重要的外援形式。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包括:以发展性评价促教师学习和发展;以共同学习的理念促使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以健全的学习机制确保共同学习的实效性:以共同愿景导引教师个体生命力与集体生命力的共融:以培育文化土壤打造教师自主学习的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合作的、实践的共同体,由于成员的多元性、组织的开放性以及教育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不确性和复杂性,其建设需要通过理念的构筑、合理的制度规约、任务的驱动、示范引领、考核和评价来激发教师参与和交互。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具有促进教师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价值认同与情感支持、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的价值功能,能够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专业发展和成长。  相似文献   

8.
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当前学校变革中具有重要地位,成为探讨的焦点.其作为学校改善与教师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将教师完善、领导角色、学校改善统整为一体,共同以学生学业提高为中心.文章探讨美国专业学习共同体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发展脉络及研究进展,指出走向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冰 《中国教师》2008,(11):51-52
<正>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从以往的校本培训组织方式来看,教师学习是孤立的、封闭的,缺乏有效交流沟通和知识共享;而教师学习共同体秉持个体和群体共同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校本培训组织方式,值得实践。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在亟需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探索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建设,对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实践共同体作为情境学习在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核心要素,是个体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专业发展与实践共同体的结合是遵循个体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从新手到专家成长规律的表现。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能够为职业教育教师提供有利的结构性学习资源、职业认同的情感支持、实践反思的真实参照以及专业身份转变的合理契机,从而有效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据此,继承共同的文化历史遗产、完善相互依存的系统、实现再生产的循环、增强教师实践工作的反映性成为构建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1.
白文昊 《现代教育科学》2022,(2):111-115+122
教师发展共同体旨在超越科层制管理与控制意义,践行知识共享,提升教师发展的专业协同;借助对话协商,实现教育群体的智慧融合;涵养教师文化,回归教师发展的专业自觉。分布式领导直击学校科层管理体制的痼疾,其核心要义是赋权、协作、分享与合作。分布式领导的理念与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价值取向高度耦合。以分布式领导理论审视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建构,需要学校的“去中心化”领导、教师群体的赋权增能、教师专业成长的协同共进。具体实践进路包括:建立发展愿景,变个体进步为共同体发展;赋予领导权责,变教师被动参与为主动发展;增强角色认同,变忠实执行者为分布式领导者;倡导专业合作,从精英引领走向共享共生。  相似文献   

12.
在终身学习思潮勃兴、学习型社会构建和基础教育改革深度推进的时代境遇下,能够激发教师自主学习动力与行动的教师研修共同体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良好平台。然而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仍面临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模糊、自我与群体效能乏力、团队学习内容泛众游离以及系统行动研究共振力缺失等现实挑战。基于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的组织理念和管理策略,可以通过确立共同的发展愿景、实现团队自我与群体效能的正向性、设计精准深刻的学习模块、体验深度的学习历程等途径强化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最终实现教师个体与教师团队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3.
校本教研与教师学习共同体是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方面.校本专业学习共同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以了解教师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充分激发教师个体在学习共同体中产生的智慧,形成合力,提出解决问题与困惑的有效对策.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施面临诸种障碍,其重要功能还有待开拓和发挥.自下而上的教师发展模式将有利于教师个体与新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始于个人的努力,得益于团队的合作与交流,并最终实现于教师共同体专业成长。在知识更新如此频繁的现代社会,单纯依靠个体的力量,教师将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作为教师群体,要想获得个体与群体的共同发展,必须借助于设计良好的教师成长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中,教师们可以组建成长共同体,分享体验,交流思想,舒放教师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积聚的压力,最终促进自身与团体的共同成长。若教师能够经常对自我成长进行反思,教师则会不断达到心理的超越和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一、从个体领导到团队领导:民主构建学校课程共同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课程领导不再纯粹是一个人领导的概念,而成为基于民主决策基础上的团队领导概念。校长领导课程实践,应该集合行政部门、课程专家、学校教师、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构建学校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的课程共同体,尤其是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交往关系 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人际交往过程。它表现为一个多层次、多系列、多角度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体现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 教育过程中的交往关系是以校长为核心,以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为主轴而形成的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关系场。具体说来,它表现为:学校领导与教师群体或个体的关系,学校领导与学生群体或个体的关系;教师群体与教师个体以及个体间的关系;教师群体及个体与学生群体及个体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及个体间的关系,学生群体与个体及个体之间的关系,等等。教育过程中的任何一对关系都可能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其中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因此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  相似文献   

17.
《嘉应学院学报》2017,(6):75-79
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指高校通过优化教学团队生态系统让教师群体及个体不断学习与实践,形成教学共同体,使团队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学学术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面临着观念困境、制度困境、管理困境和文化困境。要进一步推进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就必须在实践策略着力:转变教学团队建设观念,主动作为;发挥群体效应,构建教学共同体;明确团队生态位,打造区域教学特色;采用"滚动优化制",保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晓红 《中国教师》2010,(18):45-46
<正>班级群体,是在学校环境中围绕一定目标互动的,为满足学生成长需要所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学生集合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源。班级群体心理,是一个班级中所存在的心理环境,因班级群体比学生个体规模要大,所以其对班级建设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远远大于个体。如果教师只关注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关怀,而忽视了个体所置身的学生群体,那么,这种关怀很可能是低效甚至是完全无效的。当前,高年级群体心理问题及其辅导对策已经成为小学班主任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而且要成为一个学校群体心理的行家.学校群体中的学生群体对学生品行及整个个性的形成有重大意义.一、群体是学生个性社会化的中介群体,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人类的任何共同体.它可以是假定的,也可以是真实的.假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可能没有任何接触.如中学生包括世界各国所有中学的男女学生.真实的群体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相互作用.如学生班级、社会团伙和体育队等.本文说的群体指真实群体.这类学生群体在社会和学生个体的相互作用中,在学生个性行为的形成中,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行为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环境之中的,其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定性。当一个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出某种反应的同时,这个学生意识到自己置身于同伴群体之中,受着同伴群体的共同情感、态度和相互关系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除了与教师交往之外,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