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中小学校都将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作为学校的一项主要工作加以落实,但因为学生伤害事故本身具有的特点,其发生仍然是难以避免的。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在许多条款中都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加以规定,但其规定还过于原则化。在学校的实践中,学校具体可以参照以下几方面对已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进行处理。一、现场紧急处置1.提前制定处理预案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即对于学校来说,有过错担责任,无过错无责任。但即使学校对于伤害事故的发生并不存在过错,也有可能会因为对事故的处理和救治不及…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小学校都将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作为学校的一项主要工作加以落实,但因为学生伤害事故本身具有的特点,其发生仍然是难以避免的.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在许多条款中都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加以规定,但其规定还过于原则化.在学校的实践中,学校具体可以参照以下几方面对已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行政性立法。其成功主要体现在:建构了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基本框架,突出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定下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的基调,明确了过错责任原则是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其不足主要表现在:适用范围不周延,缺欠体现伤害事故处理特点的基本原则,过错与因果关系的规定相互冲突,主管部门或者举办者责任规定违反了法人制度原理等等。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制定的行政规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2年6月25日教育部令第12号正式颁布,并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依据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保护学生、学校合法权益为基础,突出强调了学校依法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积极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界定了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承担的责任,规定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途径、程序及赔偿等。该办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学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了便于学校和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把握本办法的内容和精神,预防和减少…  相似文献   

5.
王鑫 《绥化学院学报》2004,24(2):116-117
依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北京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根据近些年我国学生伤害事故的调查,笔者认为我国校园学生伤害事故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职员、学生和不可抗力及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6.
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之责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学生人身安全和有关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等问题,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而学校与学生及其监护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定性是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前提和核心问题.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下称《办法》)中规定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责任“.……  相似文献   

7.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在中小学频频发生。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以及多年来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了在校中小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注意的十个方面和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未成年学生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受害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协商不成而诉诸法律的也越来越多。迄今为止,《民法通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没有十分明确地规定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这给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带来了麻烦。虽然教育部已于2002年6月25日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是由于受制于现有的法律规定,对学生伤害事故归责原则的适用规定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下面笔者从民法基本的归责原则出发,就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9.
何玉桂 《教师》2015,(2):107-108
由于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却不强,因此中小学生在校受到人身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学校对学生在校的人身侵害应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承担相应赔偿义务,但学校由于经费紧张,难以有足够的精力和经费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因此,了解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风险,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是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在中小学频频发生.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以及多年来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了在校中小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注意的十个方面和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有论者主张要像新中国教育的早期建设、学习前苏联教育学那样,来开展"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同时宣称,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科学"汲取的是前苏联教育科学的糟粕——凯洛夫教育学",它应该并已经被"抛弃"。这是否具有充分的事实和科学根据?值得认真研究。课程教学论当前面临这个现实重大课题。这两件事情或两个"运动"不能等量齐观,不可同日而语.很难相提并论。凯洛夫教育学反映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定性,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教育实践规范,是现代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成果。虽然它本身有局限和缺陷并时过境迁,但具有基本合理性,至今仍有意义。"新课程理念"反映了对现代学校教育局限性的忧虑和改革设想,有一定思想启发性和积极成分。但是它矫枉过正,本质上不符合现代学校教育基本规律,且思想驳杂,含混模糊,缺乏实践操作性,不能指导课程改革。基于理论和实践品格、意义和历史命运的强烈反差,两者在中国的境遇也截然不同:建国初学习凯洛夫教育学过程中虽有缺点,但主要产生了积极正面效应;"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并采取"大破大立"的激烈方式,不符合教育改革特点。因而时间或短或长,代价或小或大,人们终究不会完全接受。其理论是非和对实践的消极影响需要严肃反思检讨。  相似文献   

12.
李兴洲 《教育学报》2007,3(4):51-56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我国近一段时间深化教育改革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这一问题是如何被提出的?谁在谈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如何探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值得认真反思。当下人们探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受双重动机支配:一是主动与国际教育改革接轨,一是与市场经济体系接轨;而且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也一定程度地左右着制度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实际上,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可忽视现代学校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不可忽视制度设计与运行的性质及其规律。只有充分体现“学校性”和“制度性”特征,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13.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 2 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此决定对英语教师队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大批的英语教师必须进行继续培训和终生教育 ,本人观察并分析了成人学习英语的特点 ,“石化”现象是诸多特点中最突出的一个 ,本文旨在分析产生“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质疑"学校监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学校监护责任”问题存在许多模糊认识。对未成年学生在学校发生的伤害事故,许多人认为学校应无条件赔偿损失,承担无过错责任即监护责任。学生在校是其监护人适时适当的一种“监护脱手”,是一种特殊的监护形式,不构成监护关系转移给了学校。学校不是未成年学生的“委托监护人”,只有在有过错的前提下对事故承担适当的赔偿责任,而判断学校过错不能随意化。建议制订《学校法》以弥补教育法、民法监护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论高职教育的"学校--企业--社会"办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中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发达国家与地区成功的经验我们不能照搬,必须从国情出发。国内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较为成功的尝试。实践表明,在我国应采取“学校——企业——社会”的办学模式,以学校为主体,或依托企业,或自办企业,或与企业合资,方能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以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简称新《课标》)在价值体系、目标培养、课程基本理念、学习领域、水平划分、课程评价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中学体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但新《课标》在概念解释、体育与健康关系、如何操作与实践等方面存在需要商酌的地方.作为实施新《课标》的体育教师,面对课程改革,应多一些比较,多一些联想,多一些实践,这样遇到新问题时才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7.
近年国家政策力推教育优先发展,要深化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应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厂中校”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模式。探讨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玉器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分析“厂中校”模式,总结在“厂中校”实践中获得的启示,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以及“厂中校”教学提供了可参考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逻辑分析法等,对21世纪以来所有以“‘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为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存在着缺少核心研究人员、缺乏实证研究以及对策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建议要将‘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置身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加大其实施体系的研究,并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略论"培养个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意义上的“个性”与社会学意义上的“个性”不加以区分,是压抑正常的个性和助长不良个性的原因,人的心理特征在进入学校以前巳基本形成,并且难以改变,故这种个性不是学校所能“培养”的,教师应该理解与尊重它;个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不校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学校虽不能“打造”个性,但可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使其表现和发展其个性。  相似文献   

20.
为开发适应高职学校课程教学方法,我们提出“策略性教学”理念,力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因材施教,强调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方法对学生持续性学习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在化学课程中实施“策略性教学”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并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