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条“鞭子”一条沟,手起鞭起,“代沟”便横亘其间;手落鞭落,心灵之桥悄然起。这时,天堑也会交通途。和谐便会悄然而至。  相似文献   

2.
明代改革家张居正为了抑制豪强兼并 ,均平赋役 ,改革了明代的赋役制度 ,全面推行了“一条鞭法”。该法在清丈土地的基础上 ,将地税与徭役合二为一 ,按田亩征纳 ,即将复杂的赋役项目编为一条 ,故称“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 ,上承唐代的“两税法” ,下启清代的“摊丁入地”制度 ,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学《中国历史》第二册80年8月版的试用本和这次改编的82年6月的新版关于明代“一条鞭法”的内容都是这样表述的: “一五八一年,明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 八一年高考“简要解释名词”题的标准答案中,对“一条鞭法”的解释肯定了课本的这一表述。 毫无疑问,中学课本对问题的论述只能简明扼要,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课本对这一问题的概括介绍也不无根据。象“一条鞭法”这样的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  相似文献   

4.
童年的记忆里有条铁路……铁路的一头托起半个朝阳,另一头端起一碗豆腐花。每天清晨,外婆总一手挎着菜篮,一手牵着我走在这条铁路上。不知为什么,我总嫌外婆走得太慢太慢,于是挣脱她的手蹦跳着往前冲,身后便传来外婆的叮咛:“小心,别摔着!”到了热闹的集市,外婆总先把我“寄放”在点心店喝碗豆腐花,自己便去买菜了。满满一碗豆腐花,拌有紫菜、菇  相似文献   

5.
瞧,一张彩纸、一把剪刀,民间剪纸班的同学手起剪落,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便展现在眼前。上学路上捡来的一片树叶、一根稻草……巧思妙想后便成为一幅幅生动且富有创意的树叶粘贴画,让人不得不佩服乡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6.
北 宋 诗 人 、 画 家 苏 轼 曾 在 总 结画 竹 经 验 时 指 出 : “ 画 竹 必 先 得 成竹 于 胸 中 , 执 笔 熟 视 , 乃 见 其 所 欲画 者 , 急 起 纵 之 。” 画 竹 如 此 , 作文 也 是 如 此 。 下 笔 前 若 能 成 文 于胸 , 落 笔 时 , 便 能 “ 急 起 纵 之 ”,一 气 呵 成 。 这 便 是 人 们 常 说 的 打 腹稿 。 那 么 , 腹 稿 的 内 容 主 要 包 括 哪些 ? 如 何 才 能 打 好 腹 稿 呢 ? 一 是 腹 中 有 “ 物 ”。 “ 手 中 有粮 , 心 中 不 慌 ”, “ 粮 ”, 是 人 们 的生 活 必 需 物 ; “ 巧 妇 难 为 无 米 之炊 ”, “ 米 …  相似文献   

7.
一条鞭法是张居正万历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万历四年(1576)冬,以一条鞭法改革闻名海内的庞尚鹏被张居正起于废籍,出任福建巡抚,推行一条鞭法。该文考察了这一事件与张居正大改革之间的内在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中后期社会变革的历史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趣味园     
1.猜杜诗。苏东坡与黄山谷、秦少游、佛印和尚同游一深山古寺,见壁上抄有一古人诗句“林花着雨胭脂”,而句末一字已被蜗牛涎液所侵蚀。侵蚀的是个什么字呢?东坡猜是“润”,山谷猜是“老”,少游猜是“嫩”,佛印猜是“落”。回来的路上,四人争论不休,你能猜出杜诗句中最末一个字吗? 2.猜哑联。有一次,佛印和尚与苏东坡在江上泛舟。东坡见岸上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便用手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顿有  相似文献   

9.
人教社新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讲到清初赋役制度的改革——“摊丁入亩”。由于教材叙述简略,不少学生常问起“摊丁入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首先,“摊丁入亩”是清初统治者在明“一条鞭法”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实际变化情况而进行的赋役制度的调整。清初赋役制度沿袭明朝的“一条鞭法”,按照地丁双重标准征收赋役,地有地税,丁有丁银。丁税的征收虽有部分已摊入田亩之中,但按丁纳银仍是无地少地农民的一大负担。因此农民常常隐瞒户口,甚至不敢落户垦荒。康熙帝即位后的四五十年间,全国人口数始终停滞在1920万~2000多万的水平上,导致“有…  相似文献   

10.
柳永《望江潮》一词的功过柳永《望江潮》一词写尽了杭州的风光繁华,令人心向往之。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但出师不利,完颜亮在今安徽采石一战中惨败,自己也被手...  相似文献   

11.
对于十六世纪中叶出现的一条鞭法,不少史学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绩显著;对其历史意义和作用,也发表过不少文章,有着多方面的结论和分析。但近些年来,有的论著比较肯定清代的地丁制,而对明代的一条鞭法轻描淡写,有的虽然肯定一条鞭法的意义和作用,但又十分强调一条鞭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属于前者,我们认为由于是忽视了对中国封建赋役发展变化史的考察,把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古代就推行赋役制度 ,如北魏的“租调制”、唐朝的“两税法”、明朝后期的“一条鞭法”、清朝前期的“摊丁入亩”等。据此回答 1~ 4题。1.“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点是A .废除了人头税 B .以田亩数计征C .赋税折银征收 D .按照资产交纳2 .清朝前期实行“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A .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B .使赋税的征收办法简化C .土地的利用率提高   D .使雇佣劳动者增多3 .明朝后期张居正改革实行的“一条鞭法”和清朝前期雍正帝实行的“摊丁入亩”共同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A .增加政…  相似文献   

13.
软弱变坚强     
裁下一条图画纸,用一只手捏着它的一端,纸条会垂下去,连自己本身的重量都支撑不了.现在我们只要把这软弱的纸条折成"V"形或"L"形,它便不仅能负担起自身的重量,还能挑起两盒火柴.  相似文献   

14.
褚富伟 《课外阅读》2011,(10):234-234
火箭升空,“由慢而快”,直入云霄;飞机直落,“由快而慢”,瞬间降落,这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辉煌成果。一起一落,“起有起的规律,落有落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且看那书场中,说书人手起木落,"啪"的一声,听众的神便被收了去.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开场白--导语,也应该像说书人开场前的那一声清脆、利索的惊堂木,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能够很快地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6.
<正>“买鱼喽,又大又鲜的草鱼,来一条吧……你是宝生!”“赵老师,您卖鱼啊?”“是的。呵呵!”愣怔间,赵老师那双捏惯了粉笔的手伸向盆里给我抓鱼,鱼跳跃间,盆里的水溅起一片白白的水花。他托起鱼给我看,眼里晃过一丝尴尬。他的脸颊似乎更加瘦长了,宽大的皮裤外搭一件旧罩衣,衣服边角凌乱,还粘了鱼鳞,显得不伦不类。鱼弹落地面,他急忙弯腰去按,差点摔倒,模样看起来有些滑稽。他将鱼过了秤,收钱时,他擦净手,连说三声“谢谢”。问及我的生活经历,他始终面带微笑。我喜欢他的笑容。  相似文献   

17.
“坠”出的伟大《生命桥》中有这样一句:“老羚羊笔直地坠入山涧。”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话,想一想,“坠”是什么意思?生“:掉”的意思。生“:落”的意思。师:(举起一张纸条,手一松,纸条轻轻飘落)是这样落吗?生:不对,应该是“笔直”地坠下来的。生:老羚羊不会那么轻,有重量的。师:(举起一支粉笔,手一松,粉笔从空中笔直地落了下来)老羚羊是这样坠入山涧的吗?生:老羚羊坠下去要比这样重得多。因为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蹬了一下,所以老羚羊应该是重重地摔下去的。师:(一只手举起一支粉笔,另一只手重重地一拍粉笔坠了下去,摔成了很多段,然后沉痛…  相似文献   

18.
看世界     
在非洲喀麦隆,生长着一种奇怪的花,当花瓣受到触动或刺激时,盛开的花朵便会立即收缩起来。有趣的是,如果人用手去触摸花瓣时、花辫就会“握住”人的手,一两分钟后,它才松手。所以,当地人称它为“握手花”。  相似文献   

19.
富爹     
村里几个青皮后生笑富爹“落古”(方言俗话.指生性古怪、固执,做事死板)。那是夏天的一个中午。富爹耕地归来,看到路边有一堆牛粪.他没带畚箕。便用树叶包了牛粪。用手捧了回来.刚好村头榕树下几个青皮后生正在乘凉.见富爹捧一堆牛粪回来.“哄”地大笑。一个说:“富爹.牛粪多的是,你咋那样见金(方言俗话.珍贵的意思)呢?竞用手捧了回来。”  相似文献   

20.
富爹     
村里几个青皮后生笑富爹“落古”(方言俗话.指生性古怪、固执,做事死板)。那是夏天的一个中午。富爹耕地归来,看到路边有一堆牛粪.他没带畚箕。便用树叶包了牛粪。用手捧了回来.刚好村头榕树下几个青皮后生正在乘凉.见富爹捧一堆牛粪回来.“哄”地大笑。一个说:“富爹.牛粪多的是,你咋那样见金(方言俗话.珍贵的意思)呢?竞用手捧了回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