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就周邦彦词中的叙事因素加以探讨。论述了周词如何利用叙事的方法来展开词中人物形象的描绘以及曲折多变的叙事结构。进一步总结了周邦彦词中叙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的一位重要的词人,在中国词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本文从他的小令入手,讨论了周邦彦词作中几个特点,如抒情形象、取事用典、结构艺术、以及以赋为词的创作手法等,总结了周邦彦在小令创作方面的经验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在宋词中柳永、周邦彦、姜夔恋情词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反映了宋词流变的趋势。女性主体对象由"写实"、"唯美"到"抽象",女性形象所寄托的情感由"单调"向"复调"、"个人化"向"时代化"转变,艺术手法呈现出描写的遗形取神,语言避俗求雅,叙事时空逐渐交错叠合,情感表达渐曲渐涩的变化。女性形象的流变体现了宋词词体的演进过程,反映了词体的雅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赵治中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6):70-73,82
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既有对先前词人词艺的传承,又自有艺术的创新:把羁旅行役词与相思别离交织,与咏物相结合,与怀古相融;不仅情景交融,而且熔写景、抒情与叙事于一炉,采用点染勾勒、时空交错的手法,使词作曲折回环,腾挪跌宕。周将羁旅行役词推上艺术峰巅,使之成为词史上羁旅行役词的关键词人和集大成作家。  相似文献   

5.
清真词詹言     
本论及周邦彦词作艺术的四个侧面:诗人以主体形象构绘作感情造型;以情结尾,既托之于物,又以问出之;词笔结撰“煞得住”,最见分 寸;以赋为词,接脉于骈赋的铺叙对仗。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与周邦彦的关系以及《词论》不提周邦彦的原因,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但这些研究的学术价值是相当有限的,因为李清照的《词论》是一篇本色主义宣言而非系统的词学著作,这使她可以因为随便一个小小的理由就不提周邦彦。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与音律的运用看清真词的审美取向潘裕民享有“集大成”之誉的周邦彦,其词作以独特的艺术成就,在北宋词坛独树一帜,并被南宋及后世婉约词人视为最高典范。对周邦彦在意境创造、结构布局等方面的成就,笔者曾在《周邦彦词的美学特征》(《安庆师院学报》1993年...  相似文献   

8.
勾勒·暗转·蓄势——周邦彦词艺术三题孙家政在宋词创作领域内,周邦彦无疑是一位大家。南宋后期的尹焕即有“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之说,清代常州派奉周词为圭臬,周济甚至称周邦彦为“集大成者”。周邦彦词只所以在后代享有如此高的声誉,就在于周词本身的...  相似文献   

9.
对近十年来周邦彦研究的分类,可从对周邦彦的生平考证与总评,其词的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在词坛上的地位和成就三方面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将来的研究趋势作一定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对周邦彦词的内容风格进行研究探讨时,当我们把视角从周邦彦词集文本本身移开,转而去关注那些与之有关的题跋序文,亦觉得其中有些问题颇值得玩味,本文通过对周邦彦词集题跋序文的细读,可以大略了解到周词三方面的风格特色,即当行本色;善采融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内容风格缜密典丽、浑厚和雅。  相似文献   

11.
李煜后期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强大的感染力。而其感染力的最重要来源,就在于李煜后期词形成了一种具有极大情感包容性的“召唤结构”,给读者提供了依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去进行审美再创造并获得同样深沉情感体验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文延式在晚清词坛异军特起,独树一帜。其词作追步苏辛的风格为历来词论家所认同,然对于其词学思想,我们始终未能窥其全貌,笔者今从文廷式随笔、随录、笔记、日记等著作中辑出其论词之吉光片羽,加以文廷式《云起轩词自序》及施蛰存先生辑录之《纯常子词话》,并结合其《云气轩词》来略窥文氏词学思想之全貌。文氏论词力斥柔靡,济以豪宕;在创作上,主张步武苏辛,多元并融,其词学宗尚与以“清季四大家”为中坚的临桂词派卓然相异,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3.
陈澧以经学闻名,治词乃其余事。在浙西词派没落、常州词派光大的转折时期,陈澧不为浙常二派所笼绊,能大胆摭取二派论词观点,全面观照,审视得失,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对其进行批评。他论词既不轻弃,也不盲从,而是汲取精华,融汇新裁,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词学观,同时以此药救当时词坛出现的弊象,真能为后来词坛之异军特起者导夫先路,"为近百年词坛张目"。  相似文献   

14.
幽默,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辛弃疾词的幽默,既是对词这种特殊诗体创作艺术的另类展示,也是其独特的士人处世态度的表现。幽默,是辛弃疾悲情人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是辛弃疾人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对历代文人“玩世”精神传统的发展;幽默离不开宋代“以俗为雅”审美世风的濡染;是辛弃疾的“智慧之一刀”。  相似文献   

15.
从敦煌曲子词到宋代文人词,联章组词逐渐走向成熟。唐宋联章组词的形式主要有鼓子词、转踏、普通联章、大曲、法曲等。其结构主要可分为呼应式、串珠式、叙事式、并列式以及和声联章式。初步分析了联章组词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后世文学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朱敦儒词集《樵歌》中所写的明月为切入点,研究其词的风格特色、寄托在词中的情感与思想,及明月所传承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7.
宋代词论从三个方面黜俗,又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复雅。黜俗复雅导致词的作者专业化,内容缺乏真情,接受群体缩小,词调缺乏创新,最终结果是导致词的生命力衰退。词体不宜雅化的原因是词的俗艳音乐的属性造成了词体在语言、内容、风格上的封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莫洛亚认为传记是一种表现的手段,传记家选择传主是为了迎合他自己本性中的秘密需要。艾德尔认为莫洛亚的说法就是移情,而传记家要避免移情,应当对他的传主给予更多的同情。然而,在约翰生的《塞维奇传》中,既有约翰生站在自己的立场,把自己的情感投入传主塞维奇,通过传主来表述自己的移情成分,也有约翰生站在传主塞维奇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同情。  相似文献   

19.
无法消解的主体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主体性问题由来已久,人的主体性,最重要的问题是在现实的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人的主体性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们越是追求自己的主体性,就越发觉自己对于物的依赖。主体性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是当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现代人最主要的观念之一。当然现代人的主体性也包含了一些缺失,应该相信,未来人类会有更新的主体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唐宋婉约词中,词人的主体意识经历了一个由缺席到潜入、到确立、再到深化的渐进过程。花间词所抒发的情思与词人自身的情感体验并无多少直接的联系,词人的主体意识缺席。南唐及北宋前期词暗暗融入词人的现实人生感受,词人的主体意识潜入其中。柳永的词由代女性言情转向抒写己情,由巧扮声口转向自我流露,词人的主体意识得以确立。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后期的作品,不仅寄寓着词人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种种感受,而且还流露出超越个体的时代情绪,显示出词人主体意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