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国第十二届戏曲广播工作会议于1993年8月14日至19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会议侧重交流了近几年来文艺广播特别是戏曲广播工作的经验。会议充分肯定了近几年来文艺广播改革的成绩,介绍了戏曲广播  相似文献   

2.
广播戏曲的诞生及特性一九八○年七月,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的第一次广播戏曲座谈会上,提出了“广播戏曲”将在八十年代“异军突起”的设想。应该说,这是顺应时代要求的预见。我们都看到:年青一代对午台戏曲淡漠,观众老化,现代戏剧目萧条,生产困难;传统艺术程式化,革新缓慢;姊妹艺术蓬勃发展,赢得人心;人们欣赏水平提高,要求丰富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3.
广播戏曲故事是戏曲广播的节目形式之一,它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中央台开播了一批传统戏,不少年轻人听不懂。为了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兴趣。戏曲广播工作者选择了一种他们较为熟悉和喜爱的故事形式。当初的戏曲故事强调的是故事本身的撰写。戏曲固有的特征没有得到重视。广播戏曲故事是被当成一种戏曲普及的辅助手段,而被拉进戏曲广播行列的。直到1994年,广播界才就这一戏曲新品种达成相对共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06,(6):21-21
4月12日,我国西部地区首家戏曲广播频率“陕西戏曲广播”在西安举行开播仪式。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为戏曲广播开播题写贺词:“贴近陕西人民,弘扬秦腔艺术,不断满足人民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年七月,北京广播学院召开的第一次广播戏曲业务座谈会上,对于“广播戏曲”这个提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表现出有明显的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肯定“广播戏曲”这个提法。河南台的同志提出:我们日常广播的戏曲节目,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戏曲,而是广播化了的戏曲节目。广播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早已出现在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6.
广播需要戏曲,戏曲更需要广播;两者的结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就是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赏的“广播戏曲”。探讨广播戏曲的特点,充分发挥广播戏曲的社会作用,对于进一步发展广播戏曲,繁荣戏曲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对于探索广播文艺在八十年代“异军突起”的道路,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戏曲广播包括广播中所有的戏曲节目,不言而喻,它要受到广播形式和戏曲艺术实践的制约。首先,它必须遵循广播听觉艺术规律发展,这与音乐广播、文学广播等具有相通之处;其次,戏曲广播离不开戏曲艺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戏曲艺术的存在,戏曲广播将是无稽之谈。但是,这两种制约并不是束缚戏曲广播发展的绳索,恰恰相反,在这两种制约关系中,戏曲  相似文献   

8.
戏曲广播新形式王小朋戏曲是古老而精深的艺术,广播是戏曲艺术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然而,受戏曲危机的影响,戏曲广播听众随之锐减。戏曲广播要在困境中崛起,再度发挥广播之长,必须尽快适应新的节目形成,以求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强化编辑和主持人在...  相似文献   

9.
第十届全国戏曲广播工作会议,于1991年8月13日至18日在银川市召开。会议期间还进行了“‘汾曲香’杯全国戏曲节目展播”评比揭晓以及颁奖仪式。与近几届年会相似,这次会议中,代表们讨论的话题仍然离不开戏曲界的现状和戏曲艺术所面临着的挑战,与会代表中绝大多数从事戏曲广播的同志,对戏曲艺术的认识和评价是极其深刻的,对戏曲广播事业的追求是相当执着的。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创造一套适合广播特点的文艺节目形式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提得适时的,是有重要意义的。六十年代初期,广播界虽曾以当时刊行的《广播业务》为阵地,讨论过广播节目的形式问题,但当时的争论只限于广播新闻节目,并未涉及到广播文艺节目。一九八○年夏季,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的第一次《广播戏曲业务座谈会》上,一些兄弟电台之间,对于戏曲节目形式的分类、  相似文献   

11.
张想苹  赵新 《东南传播》2011,(11):32-34
戏曲是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综合,在对台广播宣传中,以戏曲为载体,使两岸同胞对传统文化达成共识,这是当今戏曲广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目前海峡两岸戏曲的现状是“最好的演员在大陆,最好的观众在台湾”,作为对台广播媒体,应该适应形势,根据台湾民众的需求传递戏曲资讯,以戏曲艺术作为媒介,传递同宗、同源、血脉相连的华夏之情。在新形势...  相似文献   

12.
1984年在第四次全国戏曲广播工作座谈会上,北京广播学院文编系教授牛印文曾对广播戏曲有这样一段评语:“它是我国民族戏曲艺术与广播这个传媒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广播文艺之花。虽然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创制戏曲广播剧的尝试,但是,应该说,直到一九八一年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创制的《桃花》,才算是广播戏曲的第一个成熟果实。从八一年现在的两年多时间,它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虽然还不能说是果实累累,但它已是枝叶繁茂令人刮目相看了。”  相似文献   

13.
广播戏曲,因其传播方式广泛便捷以及广播与戏曲都具有受体主要以听觉来完成传播过程这一共同特征历来为听众所欢迎。今天的广播戏曲,已不仅仅是戏曲本体在广播中纯客观的、被动的反映,而应是对戏曲本体渗透着广播意识,对戏曲本体进行积极的、能动的艺术再现。新时期广播戏曲的特点表现为从形式到内容,都呈现出扩展与延伸的趋势,对戏曲本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表现与宣传,深入到戏曲本体的各个不同领域,涉及到过去从未涉及到的方面。就现实中广播戏曲节目所采取的形式和反映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功能,大致可分以下几类。欣赏…  相似文献   

14.
戏曲广播作为广播媒体文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史悠久,节目形式完备,但结合当前广播文艺工作的实际,它又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传统戏曲文化发展的萎缩,听众的老化和节目播出形式的相对成熟所带来的创新慢节奏,已经是戏曲广播工作不得不正视和面对的现实。如何在广播传媒面临新的变革的形势下将广播文艺的传统项目——戏曲广播办活办好,办出特色,是一个必须认真总结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戏曲广播指的是广播中所有的戏曲节目。就整个戏曲艺术实践来看,舞台戏曲肯定是主阵地,它代表着整个戏曲艺术发展的水平。戏曲广播的发展必须依赖和借助于舞台戏曲创作实践的成果。但这并不等于说戏曲广播是无能为力的,它也有与生俱来的优势,这就是它美化、突出、筛选、利用戏曲可听性因素,能动反映整个戏曲艺术实践的灵活性、广泛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广播戏曲座谈会于七月上旬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这是由学院组织召开的一次交流广播戏曲工作经验、探讨广播戏曲理论问题、加强教材建设的学术性会议。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广播电台的代表,会前都做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准备,带来了一批学术性论文、总结经验的文章和优秀的戏曲专题节目。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四日,全国市、地(州、盟)电台文艺广播协作会,在河南省新乡市举办了第二次戏曲编辑经验交流会,63个市、地级电台的文艺部负责人或戏曲编辑出席了会议,上海台、青海台和北京广播学院的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传统广播节目受到强烈的冲击而逐步边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广播戏曲节目的衰落。一、广播戏曲节目的困境与当今戏曲艺术的整体现状相关联,但最大的原因是广播戏曲节目目前尚未寻找到适合当代都市氛围的话语,在普及与推广戏曲艺术的能力上显得力不从心。在传统广播中,戏曲节目曾占广播文艺的半分天下,这与上个世纪50年代戏曲艺术的繁荣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戏曲艺术作为人民群众最主要的文化娱乐内容之一,广播戏曲节目也受到大众的欢迎。从80年代中期开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各种文艺形式的不断涌现,广播戏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大不如从前;同样,面对电视等媒体的冲击,广播中的戏曲节目更是可危.为此,有些电台感到无可奈何甚至放弃广播戏曲节目创新的尝试,曾经辉煌很长一段时间的广播戏曲节目也随之跃入低谷.如何重振广播戏曲节目的。雄风,再现昔日辉煌,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迎接广播戏曲艺术的第二个春天?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的戏曲编辑们一直在苦苦探索.通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和工作实践,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创出了广播戏曲节目的新形式──戏曲故事.所谓戏曲故事,就是在原舞台戏的基…  相似文献   

20.
李静 《新闻爱好者》2007,(11):58-58
目前,广播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频率也越来越专业化了,戏曲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戏曲广播不可避免地在许多城市开办了。但是,真正懂戏的主持人太少,如何与时俱进主持好戏曲节目,笔者根据戏曲节目类型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