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乐死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涉及立法、社会道德、伦理、宗教信仰、人权等各个方面。荷兰为安乐死立法,标志着人类在死亡方法上有了自主的选择权,反映了人类认识能力和水平的历史性进步。荷兰把安乐死合法化,对我国的安乐死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就安乐死划分,权利归属,立法和实施以及安乐死在生命伦理上的认可,所涉及的法律和伦理的矛盾问题予以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3.
安乐死是一个涉及哲学、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永恒命题。世界各国的安乐死立法也迥然相异。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展过关于安乐死的学术讨论。然而安乐死在我国立法中至今仍未迈出一步,司法实践的案例裁判结果也并不统一。安乐死争议的重点在于,当主体以契约的形式委托医生代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时,这一行为所面临的伦理、道德、刑法等层面的困境。但是,安乐死使临终病人有尊严、无痛苦地死亡,这个层面上安乐死无疑是人道的、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就安乐死划分,权利归属、立法和实施以及安乐死在生命伦理上的认可,所涉及的法律和伦理的矛盾问题予以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医学的发展,人们文明素质逐步提高……,因此,有关安乐死立法的问题,逐渐在医学界、法学界等出现了一些探讨和交流。本文就安乐死立法与我国现行法律的矛盾冲突、人道主义与宗教因素对安乐死立法的制约、我国传统伦理道德观与安乐死立法的直接对立、我国安乐死立法必将经历一段长期而艰难的历程等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安乐死的伦理及法律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乐死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在法律及伦理方面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在探讨此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安乐死是符合伦理道德的,我国应对安乐死进行立法。  相似文献   

7.
对安乐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即无痛苦的死亡。在法律没有禁止安乐死的情况下,公民可以为之,况且安乐死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同时安乐死还符合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所以安乐死立法正当其时。我国应当从安乐死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适用方法和主体、实施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来完善安乐死立法。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是一个涉及法律,宗教,道德等领域的问题。随着荷兰比利时安乐死立法的蓬勃发展,安乐死这个词在中国已经不陌生,而社会上医生与患者达成默契悄悄适用安乐死的事实已成为行业里不可言说的秘密,中国安乐死立法还有多远?文章通过对反安乐死立法理论的批驳,阐述安乐死实施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通过借鉴荷兰比利时安乐死立法,试着从程序的角度,在申请,审查,实施和监督备案四个方面,对安乐死的立法做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安乐死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关注的问题,因其涉及到人的生命,一旦实施即具有无法挽回的后果,故对于安乐死的合法化各国均抱以严谨的态度。安乐死同样也是我国立法进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着转变,社会生活对安乐死的需求致使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合法化遭遇的困境促进了"安乐死非犯罪化"理论的应运而生。安乐死在我国法律框架内的出路,应该是从司法实践中安乐死个案的非犯罪化逐步走向法律对安乐死合法化的认许。  相似文献   

10.
安乐死是否违法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安乐死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在被悄悄地执行。立法的空白使得司法机关对这种事情采取了不告不理的态度。文章从法的规范功能谈了安乐死立法的必要性,并对立法的框架做了构想,分析了立法中的难点。立法虽有难度但行为必须得到规范,要使人们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1.
高师院校职前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必经阶段。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工作开展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与从业后的工作质量。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抓好实习基地建设,选拔好带队教师,改善实习方法,合理安排实习时间与环节,上好实习课。  相似文献   

12.
对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倾向,有关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实践教学所必需的师资和设备设施欠缺。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才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通过优化重组,由4个实践教学群构成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依靠土木工程资质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平台,为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效提供了基础·实践表明,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唯实践主义标榜以实践为基础,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张实践是现存感性世界的唯一基础,认为离开了实践的自然对人来说等于“无”,等于不存在,无法处理好“实践”与“物质”两个范畴的关系,是“实践本体论”。唯实践主义使得主体的主观规定走向绝对封闭,从而陷入了“唯我论”的泥淖。只有坚持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实践主导原则的统一,才能克服唯实践主义的理论困境,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校学生在校外实习难的状况,提出在校内建设实习基地的必要性。在先进的创新理念引领下,创建了数个各具特色的校内实习基地,旨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是衡量高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探索教师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实习的目标、内容、实施形式、管理及考核评估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的质量。目前,我国的教育实习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英国是世界上教师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探讨和分析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对我国教育实习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种人之为人的实践活动。教学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使命决定了它是一种智慧实践,教学本质的教育特性决定了它是一种伦理实践,教学过程的交往属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情感实践。教学是教师以个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接触,只有当个体真正地进入教学,教学促进个体生命成长的意义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职高专机电专业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珍  吴敏 《培训与研究》2005,22(2):118-120
近几年,湖北省新建或改建的高职高专中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或组建时间过短,或仪器设备陈旧老化等因素影响,无法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要求。因此,根据本地区各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情况,以及本地区各相关机电企业布局的优势,对现有资源实行有效整舍、优化配置、资源共享、有偿开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到校企对接,使学生能力与就业岗位“零对接”。  相似文献   

19.
Street Phronesis     
ABSTRACT Recent discussions of practice in this Journal have appealed to what they describe as the classical concept of practice. In this paper, it is argued that if there is a single classical concept of practice, it has not been described with sufficient clarity for it to be of use in illuminating or correcting anything, even our 'radically ambiguous' common-sense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hat there are writers today whose understanding of practical wisdom is far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modern philosophers whose treatment of the topic has been relied upon.  相似文献   

20.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支撑整个马克思哲学的坚实理论基础。《巴黎手稿》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孕育着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丰富的理论生长点和“有机土壤”。由此,在历史视阈中分析和考察实践概念的生成,揭示科学实践观的萌芽,同时指出它所带有的思辨性质和人本主义烙印,对研究马克思的实践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