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推送”和“拉取”模式的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Internet的兴起,“推送”和“拉取”技术在图书馆系统使用越来越多,本文不仅介绍了“推送”和“拉取”技术的含义和作用,还介绍了该中心使用该技术进行信息软件开发和服务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基于“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及支撑平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基于读者到馆的“面对面”的服务, 到基于W eb 网上“一站式”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正在发生着变革——最终用户能更多地自主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 直接获得需求满足。这种变革昭示着用户与图书馆的时空距离都将不再是人们利用信息资源的障碍。本文介绍了基于“一站式”服务的内涵、实质、支撑平台及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一卡通” —— 图书馆自动化的新领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结合卡的类别与特性,介绍了与图书馆有关的“一卡通”的基本概念与系统目标,着重阐述了银行—图书馆“一卡通”、校园“一卡通”、馆内“一卡通”、全城外借“一卡通”等图书馆常见应用系统及其管理模式的特点、类别与存在问题。指出“一卡通”是图书馆自动化的新领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但图书馆实现“一卡通”系统目标的关键是根据各方面的情况正确选择“一卡通”方案,有效集成“卡”的相关应用系统,而不应只注重选择“卡”。  相似文献   

4.
关于“知识集合论”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知识集合论”的概念具有模糊性、宽泛性,因此对图书馆缺乏专指性。“知识集合论”未揭示出图书馆本质,所以“知识集合”不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知识集合论”把有关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学应用分支学科“让渡”出去,使图书馆和图书馆学失去了生存能力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4):42-50
[目的/意义] 研究当前环境下馆员如何进行“全媒体”角色转换及其培养途径,从而为馆员信息化发展引领方向,在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过程中,扩展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查、实践研究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全媒体”发展及馆员“全媒体”角色转换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着重讨论馆员角色转换与培养方法。[结果/结论] 馆员的“全媒体”角色转换与培养是必要的,“全媒体意识”是转变的关键,知识积累是角色转换与培养的量变基础,智慧实践是“全媒体”角色转换的实现手段,也是培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 “秘书监”是我国封建王朝最早设置的专门管理国家藏书馆阁(按现在的话说,“国家藏书馆阁”,即“国家图书馆”。)的机构和职官。它诞生于东汉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直至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被废除,共历时1200多年,在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共知识中心”说诘难-与龚蛟腾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一说值得商榷:“公共知识”有很多含义,此处“公共知识”定位不明确;知识必须通过信息化处理后才能存储与流通,而文献是知识信息化的方式,图书馆资源是文献信息,说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并不恰当; 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没有凸现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指出图书馆是读者与文献信息资源双向互动的中心,这一定位说明了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即本质,也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事业的人文传统。  相似文献   

8.
指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应当认清两个基本理论、两个基本事实和两个基本概念,遵守“四项基本原则”,“持续发展论”与“发展阶段论”相统一;自身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相统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创造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统一;普及与提高、“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相统一,因地制宜,因馆制宜。  相似文献   

9.
我国图书馆事业之“西学东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图书馆诞生期间的第一次“西学潮”及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图书馆事业改革发展期间的第二次“西学潮”,并对这两次“西学潮”进行反思,提出当前我国图书馆界在学习西方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提出建立“学科核心图书馆”系统的建议,阐述“学科核心图书馆”应具备的条件和建立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古代中国是一个图书馆实践与理论早熟的国度。古代中国人在几乎完全封闭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馆实践方法和理论认识,就是梁启超所言"中国的图书馆学"。本文正是为了归纳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而作。[研究设计/方法]古代中国人完全自主地提出诸多图书馆学思想范畴,本文选取其中的五个范畴加以阐释,分别是:"书即道,道即书";"藏秘书,处贤才";"部次流别,申明大道";"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爱书须传布"。[结论/发现]发现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极富专业性和哲理性,丝毫不逊色于西方图书馆学理论。[创新/价值]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对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风险管理是包含实体和虚拟层面的复杂系统问题。以往的研究局限于对个体风险影响因素的描述和罗列,忽视个体间的相关关系,导致风险预测和数据评估难以接近事实,风险管理和决策难以优化。运用多主体认知地图对图书馆风险管理影响主体进行建模,充分考虑主体间的关联对系统的影响,并结合群集技术模拟图书馆风险管理过程路径,使风险管理系统涌现出超越单一个体或原系统的群集智能,并使风险管理决策在大量的迭代中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图书馆实施人文化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理性回归。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图书馆人文化管理的内涵、特征、作用等方面,尝试性提出如何建构图书馆人文化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简单介绍"5S"管理方法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图书馆实施"5S"管理的意义,探讨了图书馆推行"5S"管理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实行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但碧霞 《图书馆论坛》2006,26(5):151-153
图书馆传统的人事管理必须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优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造就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改变图书馆组织结构以提高其功能,需要图书馆实行并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试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现代管理理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质,阐述了现代图书馆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客观必然性,提出了现代图书馆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图书馆管理因系统与地区的“条块分割”,不能顺利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协同服务,导致“均等资源”、“均衡服务”目标难以实现;参考咨询尚未凸显;图书馆阅读环境堪忧。为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必须实行社会管理:①规范政府管理图书馆权力;②完善图书馆行业组织权利;③实行多渠道办馆;④厘清图书馆服务原则;⑤整合地方图书馆资源;⑥吸引公众参与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18.
“馆员第一”的辩识与实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读者第一”集中体现着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和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而“馆员第一”的概念属于图书馆的生产力范畴。在图书馆内部,提出“馆员第一”,出发点在于强化图书馆管理,强调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决定作用,努力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实现办馆宗旨。两者可以相提并论,但不能互相转变。实现馆员第一需以加强职业道德、健全管理制度、宏扬创新务实精神等为条件。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在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中 “产品标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莹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9):138-138
指出图书馆“产品标识”的重要性,认为“产品标识”是ISO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并根据2000版行IS09000族标准中“产品标识”的条款和亲身参与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ISO9000质量认证工作的经验,构建图书馆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产品标识”系统,系统分为对外服务标识系统和内部业务工作标识系统。  相似文献   

20.
The "Guide" library management is the kind of art of management that takes "man" as the dominent factor and "guide" as the means in order to attain the goal of the library.In the course of library management,especially in the management of personnel,compulsory means should be used to the least extent and the guide methods,such as inducement to the goal,guidance of good examples,reasonable dredging and institutional supervising and urging should be adoped to the greatest extent.The enthusiasm,in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the whole staff should also be brought into play and stimulated.3 re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